身份证号:33032719850618XXXX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风景园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美化城市生态的同时改善环境空气,我国生活水品的提升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风景园林工程。因此本文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经验对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养护技术
生态风景园林是城市居民绿色化地栖息地,对于美化环境、丰富居民生活起着积极作用,这也决定了生态风景园林具体施工与养护技术对其重要效能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它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物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一个城市的风景园林,能够改善城市的面貌,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繁荣,好的风景园林施工能推动一个城市城市化的进程[1]。
一、生态风景园林施工的关键意义
生态风景园林关键意义是指在项目设计理念中融入生态思想,尽可能的通过自然力,减少人工改造,把人和大自然看成是一个循环、综合的生态体系。由此可见,现实中生态风景园林展现的是一种生态风景和现代景观设计有机结合的思想,关键是为了指引人们重视自然,陶醉在自然美的熏陶中。所以生态风景园林和现阶段要求的“节能、环保”主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号召特别贴近,生态风景园林肯定会变成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中一项关键的内容。生态风景园林不但对城市的美化有利,对城市保持生态体系的平衡发展也有利,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同时也能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放松,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利。特别是现阶段污染日益严重的城市,人们加快了生活节奏,也渐渐加大了生活压力的背景下,越来越凸显出生态风景园林的重要性。
二、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技术的特点
(一)综合性较强
在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园林工程以及植物的养护技术在该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进行园林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考察风景园林所处的位置、面积、地理环境等等因素,根据所勘测的数据进行探讨,主要包括园林施工前期的方案制定,工程中期具体的施工步骤以及工程后期问题的处理等,对这些因素做到充分地考虑,然后与实际的情况相结合,制定出可行的施工方案。可以看出在园林工程中,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园林施工技术与植物养护技术具有综合性很强的特点[2]。
(二)时间较长
在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园林施工与植物养护是工作周期较长的两个步骤,园林施工需要施工人员进行长期的修改和维护,而植物的养护技术则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工作人员需要定时对园林植物进行修剪,浇水以及施肥等工作,同时还要注意病虫害给植物带来的危害。植物养护技术需要施工人员进行深入探究,确保有一套完整的养护体系,才能保证园林内的植物健康成长。园林施工以及养护技术具有时间周期较长的特点。
(三)艺术性
风景园林工程和普通的建筑工程存在很大的差别,大部分的建筑工程不是很注重艺术性的体现,因此普通的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相对简单,而园林工程的施工就需要提高建筑的艺术性,有效的园林设计理念能够帮助园林项目提高很大的利用价值,而且能够让园林富有艺术性,这就是园林工程艺术性的特点[3]。
三、我国生态风景园林施工现状问题分析
(一)施工队伍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队伍中,农民工是施工队伍的主力,园林施工方面的专业人才数量较少,因此在我国大多数施工队伍普遍存在着施工人员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较低等现象,只有少数施工人员具有风景园林的现代化、先进的施工技术,大部分施工人员缺乏现代园林工程施工的专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态风景园林施工质量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我国现行的生态风景园林施工管理方面现行的的相关制度和体系不够健全,有序地组织管理施工人员存在较大难度,也影响了生态风景园林的工程质量。
(二)园林成活率不高
移栽的树木成活率的保障是在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使移栽后的树木成活率得到一定的保证,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就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施工合同中,对于园林成活率的要求来看。园林的成活率大大的影响工程的施工成本。就专业的数据分析,园林自身的因素和其栽前后的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它的成活率。
植物的移栽技术的提高可以有效影响到植物的存活率,而植物的存活率直接影响到了财产投入的益损。然而确实存在的问题是:我国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施工者不具有专业的知识,甚至有些技术都不能称得上是熟练,而他们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到雇佣的临时劳务工[4]。
(三)施工单位与施工人员沟通不畅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加入生态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实施工程的单位和该工程的设计师,在施工过程中很少进行讨论,于是使得工程设计人员对于施工单位最终的施工结果不满意,最后没有办法把优质的生态风景园林景色突出出来,这对生态风景园林建设的工程合格率也造成了一些影响。
四、有效改善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策略
(一)完善和健全风景园林施工的管理体制
为了有效提升风景园林施工的质量,其关键是建立施工管理的规范性体制。园林施工的企业必须意识到提高园林施工质量应健全施工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强其管理工作,以此来规范和指导各项施工的有序进行。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各工作人员应重视每一个环节的园林施工管理,确保施工操作的过程和技术都是按照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求在进行。另外,施工项目部作为管理园林的重点部门,施工单位也要进一步强化该部门的管理职能,从而切实保障风景园林的施工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高风景园林的质量。
(二)机械化应用,跟上时代步伐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风景园林绿化养护方式和养护发展方向逐步发生改变,养护方式更加多元化,绿化养护逐步向智能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实现绿化养护机械化生产,既可以有效降低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又可以提高养护工作效率和质量。结合园林绿化实际情况制订机械化生产方案,可以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整体质量。
(三)技能培训,注重知识更新
如今,风景园林绿化生产中,一线养护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专业能力有限。在日常管养过程中即便出现病虫危害,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也难以分析原因并及时科学防治。因此,需要提高一线工人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对一线养护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使其实际工作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风景园林植物的日常养护管理技术,明确养护管理内容、管理任务和管理工作目标,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
(四)加强园林工程的施工规范化
园林工程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验收,在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管理者要明确与园林绿化工作相关的国家标准以及法律法规。另外,在施工管理工作中,要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施工标准,使之成为施工者实施施工行为的重要规范。在进行施工之前,设计者与施工者要进行充分的交流,进行技术交底,促进施工图纸的完整化。施工前,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要共同努力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施工环境的研究以及施工人员的配置等等。施工中,施工管理者要对相关的资料进行认真且真实的填写,保证工程的验收阶段有真实且完整的资料支持。
(五)细化土质的技术处理
在园林景观的施工中,要注重对土壤质量的技术分析,可以将土壤中的土质颗粒大小以及水分状况进行详细的报告分析,将土质的肥料情况与植物的种植联系在一起,并分析土质的酸碱性,分析土质的合格度。在此基础上,细化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注重考虑幼苗大小与土坑的结合,将深度、形状等细化,并提前做好准备,在具体图纸设计上进行栽种。最后对幼苗要及时浇灌'栽植,确保幼苗浸泡定根水,并根据植物的高度来确定是否固定植物[5]。
结束语:
要想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就需要不断的优化园林工程水平,并提高园林植物种植技术,加强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让人们在忙碌之余感受生活的美丽,释放工作的压力,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
参考文献:
[1]宋杰. 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和养护技术探讨[J]. 产城(上半月), 2020(2):0063-0063.
[2]陈阿梅. 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和养护技术研究[J]. 绿色科技, 2019(13).
[3]齐晓燕. 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和养护技术探讨[J]. 现代园艺, 2019, 000(024):182-183.
[4]汪慧敏. 探索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J]. 地产, 2019(22):14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