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洮南市供电公司 吉林洮南 137100
摘要:输电线路作为电力输送的重要通道,由于线路多暴露在野外,受自然因素、人为破坏等影响易发生故障问题,严重影响电力输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由于影响输电线路故障的原因众多,存在区域性的特点,通过分析输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找出线路运检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输电线路故障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故障分析
1输电线路运行故障的主要原因
(1)由雷击引起的输电线路故障。雷击是影响输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数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有很大一部分高压输电线路的故障都是雷击导致的。由于500kV输电线路与外界环境接触较多,很容易被雷雨气候影响,并且地质地貌特征也不尽相同,在考虑输电线路的雷击预防上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2)由污染引起的输电线路故障。很多输电线路受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影响,因为在搭设输电线路时没有考虑到线路抵抗污染腐蚀的能力,所以就可能造成线路表皮被污染。特别是绝缘层受到污染的状态下,就可能引起大面积的污染,进而导致输电线路的短路,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增加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此外,如果输电线路或者绝缘层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就可能降低输电线路的绝缘效果从而引发线路污染。(3)由风偏放电引起的输电线路故障。受到某些极端气候条件的影响,输电线路可能会受到外界风力的作用而不断摆动,并和原来的位置发生偏移,这就导致了输电线路的间隔缩短,很有可能产生风偏放电的情况,引起进一步的跳闸。特别是在线路尖端的位置会有高压电场的产生,容易引发进一步的风偏放电,不利于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转。
2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及故障分析
输电线路在电力系统起到了电能输送的作用,是电力系统运作的基础应用设施,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修,来保持其良好的运作状态,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因此,工作人员要深入研究输电线路的检修方式,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检修工作效果,保持该线路的稳定可靠运行,提高企业供电质量。
2.1有效防止人为破坏
提高输配电线路设计重视程度,确保具有科学合理性,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保证线路正常运行。为保证输配电线路设计质量,首先要聘用专业设计团队,具备较高水平,可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其次要做好现场调查工作,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利于提升设计方案水平,减少故障的发生。最后增强设计人员责任心。以往很多设计人员不够负责,导致输配电线路中存在很多缺陷,故障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了。输配电线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设计人员要引起足够重视,保证设计方案与实际需求相符合。电力和我们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对线路的破坏,创建出安全运行环境。发挥出群众监督的作用,发现有人为破坏现象要及时举报,对于电力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输电线路定期检测与检修
输电线路定期检测与检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于提高电力运转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做好输电线路定期检测与检修工作。具体如下,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把控输电线路定期检测与检修工作,并主动地分配检测与检修工作任务,督促工作人员推进该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工作人员来讲,其需要认真地落实检测与检修工作任务。包括的事项如下所述,做好巡视工作。为避免输电线路故障问题的扩大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开展巡视工作。加大检修与巡视工作力度。由于恶劣天气对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转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工作人员需要在这种天气下加大检修与巡视工作力度,并做好巡视记录。若是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隐患或者故障,就需要及时报告,以此保证解决问题的及时性。根据线路规定推进故障抢修。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线路规定推进故障抢修工作,提高抢修效率与质量。
2.3开展隐患差异化防治
根据鸟类习性和迁徙的周期性,提前开展鸟巢拆除和防鸟设施安装,对靠近河流、湖泊和鱼池等位置的杆塔,加大巡视频次,对存在鸟粪污染的绝缘子及时进行更换,特别是位于耐张跳线串等防鸟薄弱部位,在鸟害高发区应及时予以补装。严格落实鸟害分区图和完善鸟害防治台账,对位于鸟害高发区的线路对防鸟措施安装情况进行梳理落实。坚持开展接地极开挖检查和接地电阻测量工作,及时消除接地极隐患,对接地电阻不符合运行要求的,要进行常规接地极和石墨接地改造。对山区雷击区段采用“接地线+避雷器”“可控针+避雷器”等组合避雷措施。对35kV线路未安装避雷线的线路采用安装避雷器提高线路抗雷水平。加强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的运用,在冬季和初春季节加大对线路覆冰和舞动的巡视力度,对易舞动区开展螺栓紧固和安装相间间隔棒来治理舞动。认真做好盐密、灰密监测,在重污区根据绝缘子运行状态进行绝缘子清扫和更换绝缘子来提高抗污水平。
2.4加大监管力度
输配电线路监管对于故障排查具有重要作用,监管工作要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对线路运行状况实施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有效防止故障发生。建立起完善监管机制,包括人员配备、工作方法、监管时间等,必须要符合相关要求,为线路运行提供保障。将输配电线路分成不同部分,分别由相关人员来负责,有助于强化监管效果,最大限度减少故障发生。要求监管人员做到尽职尽责,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交流,保证信息传递、共享,制定出有效方案,解决实际中遇到问题,不断提升线路运行效率。
3实例应用分析
某地区B110kV输电架空线路在供配电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故障问题,因此当地电力企业也总结归纳经验,对B110kV输电架空线路故障问题进行了统计整合,分析有效降低110kV输电架空线路跳闸概率的有效方法,基于此提高地区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与供电安全可靠性。考虑到B110kV输电架空线路存在过多易击段,所以应该采用到金属电极并联间隙技术,分析线路中绝缘闪络效果并对冲击并联间隙位置进行调整。在整个过程中,应该保证110kV架空输电线路杆塔中绝缘子串不会遭出现电弧灼烧问题,因此要采用到易击段并联间隙技术。新技术主要建立线路绝缘子保护机制,主要用于保护并联间隙,解决绝缘子被破坏所导致的故障问题。该技术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立了绝缘子串并联间隙装置体系,对体系中可能出现的电晕损耗问题进行分析,如果雷击与球型间隙放电共同攻击架空输电线路,电弧就会在羊角位置迅速向上移动。整体看来,该技术子可能触发自信灭弧现象问题,不过它针对并联间隙的保护非常到位,不会因此而被灼伤导致线路并联间隙被轻易击穿。在解决绝缘子串以及线路故障过程中应该再建立一套基于雷电闪络定位的防雷体系,对放电电压水平提出高要求,快速疏导线路工频中的电弧问题进行分析,确保离开绝缘子串,保证并联间隙技术电极有效优化,进而提升并联间隙对于工频电弧灼烧的耐受程度。总之,针对某B110kV架空输电线路要建立电弧两端的弧根绝缘子串保护体系,这也同时保证了并联间隙在耐受操作过程中能承受来自雷击所造成的过电压损害。
4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新时期,输电线路已经时刻影响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电力能源的供应中具有重大的价值。在气候环境、人为操作以及管理不当等因素的影响下,输电线路的故障时常发生,有关部门必须提前制订线路铺设的方案规划,进行科学有效的故障预防,消除可避免的安全隐患,为输电线路的高效运转提供必要的保证,加强社会工业生产的电能供应,促使电力企业良好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兆钰,钱亚勇,杨佩旭.西北工况下架空输电线路铁附件失效典型案例分析[J].甘肃科技,2019,35(02):107-109+67.
[2]朱伟,彭晓亮.500kV输电线路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研究[J].通讯世界,2019,26(9):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