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余
13112119870222****
摘要: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PC)是一种建筑结构形式,通过预制混凝土将建筑主体结构或者部分结构组装完整。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明显缩短工期、提高工程效率,同时起到保证工程质量的作用。尤其近几年的技术创新带动了该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建筑施工人员的认可,同时促进了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装配式建筑具有传统混凝土结构所不具备的施工质量高、施工周期短、污染小、成某低等特点,因此逐渐代替传统混凝土结构在建筑施工中的地位,也响应了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某文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对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及其技术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1 项目施工规划
1.1 道路及大门
依据某工程施工项目的平面需求效果图,并且考虑到施工现场周边的实地环境,某工程计划在施工现场布置三个大门,其中两个大门布置在场地东面,另一个大门布置在场地南侧。同时,根据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的限制条件以及载货高度等,设计一个合理的道路转弯半径与坡度,使大门的高度与宽度都能让车辆自由通行,最大程度方便施工工地与原材料加工场地、堆场的合理对接。
1.2 塔吊、泵车及垂直运输
在选择塔吊的规格之前,需要详细考虑该房屋建筑工程的总平面布置需求、预制构件的重量、运输以及建筑物的高度,这是选择吊塔覆盖范围的依据。经过合理计算与测量,在最大程度上方便塔吊的附着杆件与拆卸工作。
在选择混凝土泵的时候,主要依据泵管的传输距离以及方便混凝土罐车运行的程度选择。要建设一个具有立管牢固、稳定特性并且泵车可以现场流动的混凝土装置,首先,选择在距离支撑物、底面均不低于100 mm的位置设立水平管卡,利用垫圈保证接头严密性,而垂直运输机的物料运输工作则由塔吊完成。其次,在预制叠合板时预留出200 mm的洞口,方便泵管穿过楼板。最后,在地上结构施工时,每层的混凝土泵管均用架体固定在楼层楼板上,并且在最顶端连接布料机。
1.3 堆场
为了保证某房屋建筑项目的装配式预制构件堆场的使用情况良好,对该地面进行了硬化处理,并且安装了排水设施。在预制构件的堆垛间设置了700 mm宽度的人行道,方便相关人员检查该项目产品是否按照结构形式、规格尺寸分类归放预制构件。
1)关于预制内、外墙板的存放:(1)使用专用立式存放架存放预制内、外墙板,并且将存放架置于堆场硬化、平整的地方,还要将存放架与地面接触的地方进行固定,使其具有稳定性;(2)在存放预制内、外墙板的时候,为使接触点稳固,某工程使用木方或其他柔性材料垫在地面与结构层之间,并让地面和构件之间的倾斜角度不高于80°,再使用木楔子和立式存放架横档在构件顶端,防止构件受损;(3)在门口容易发生预制内墙板或异形洞口扭曲变形的现象,因此要在该地方设置一段钢梁,并用螺栓回收钢梁;(4)预制内墙板平放的高度不高于1.5 m,而外墙板禁止平放;(5)根据某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顺序存放预制外墙板和内墙板;(6)对于有饰面造型的外墙板,某工程选择采用塑料地贴膜进行保护以免影响外观形象;(7)所有的钢筋套筒、预埋螺栓孔均使用封堵措施。
2)对于存放预制叠合板、阳台板、楼梯板、空调板、PCF板的措施:(1)可以在硬化且平整后的堆场平躺放置;(2)使用木方或其他柔性材料将预制叠合板、阳台板、楼梯板、空调板、PCF板的存放支撑点垫实,6层是最高的叠放层次,然后根据构件的外观尺寸规划堆放位置;(3)注意叠放时不要损伤叠合板、阳台板线盒、PCF板连接件。
1.4 场内临时运输道路
对于施工场内的临时运输道路,首先,要对路面进行硬化处理,并且在主干道设置排水措施;其次,该道路需要将仓库、加工厂、堆场和施工点贯穿起来;最后,依据运货量的需求以及消防需求设计双行道或单行循环道。因此某工程需要设计不低于4 m宽度的主干道单行道、不低于6 m宽度的双行道。木材场两侧设置6 m宽度的道路,在端头处设置12m×12 m规格的回车场、不低于4 m宽度的消防车道、不低于15 m的载重车转弯半径。
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应用
2.1 模板安装技术
某建筑工程在安装模板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符合建筑建设需求的原则,使安装模板的结构具有统一性特征,依照先水平构件后竖向构件、先模块构件后异形构件的顺序逐件安装。 1)为了让剩余浮浆自行流入模板顶端,达到新混凝土与原结构混凝土充分融合的效果,要在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上进行凿毛,将斜模板安装在符合高度的顶端上。
2)当混合到一定程度的混凝土达到混凝土要求的标准强度之后,自密实混凝土表面出现溢出现象,就可以停止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3)在浇筑施工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为了使浇筑过程中不会有浇筑不均匀、冒泡的现象出现,机械设备的规格一定要与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具体情况相匹配;(2)为了使PVC管内能够被混凝土完全填充,要保证混凝土浇筑工作一次性完成,且在完成之后使用振捣器一次性完成振捣工作;(3)在所有填充工作完成之后,再静压闸门5 min才能关闭。
2.2 PC板安装技术
房屋建筑施工要根据施工现场和施工情况以及施工标准来安装PC板。首先,在堆放架的旁边平稳放置一个起支撑作用的临时支架,并将其固定;其次,在准备实施拼装工作之前,不仅要在吊装过程中做好吊环的预留工作,还要确保安装PC板与预制板之间没有裂缝;最后,在确保PC板安装位置校正准确无误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后续的混凝土浇筑工作。
2.3 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实施墙体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前,为了保证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出现漏浆的现象,要在墙体浇筑的底层铺设3~5cm的石子水泥砂浆。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某工程采用的是分层浇筑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浇筑完成后墙体出现裂缝的问题。其中,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砂浆的浇筑厚度不能高于40 cm,而且浇筑的时间不能过长,一定要比混凝土凝固的时间短。同时,要避免预埋件、模板在浇筑混凝土砂浆时与钢筋发生碰撞的现象。成功浇筑之后,在使墙体浇筑高度比顶板顶面高2~3 cm的前提下,按照浇筑标准做好找平工作。用振动棒开展分层振捣工作,按照先慢后快的原则将振动棒插入到混凝土中,保证每层的插入深度在最佳深度50 cm左右,因为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效果。如果在浇筑过程中有石子下沉或者混凝土表面有浮浆的现象,应当立即停止振捣,重新调整之后再开始。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建筑的质量,实现建筑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高建筑平面的稳定性,建筑施工程序的规范性,响应了国家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的号召。因此,企业应深入探索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应用,提升技能水平,减少企业建筑投资成某,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茂政.装配式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管控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34):122.
[2]张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运用[J].现代物业,2019,18(9):232.
[3]谷艾萱.装配式建筑强制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3):42-43.
[4]张作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68(17):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