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军
新疆军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各种工程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工程项目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缓解了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压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进一步了完善市政道路桥梁技术。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和设备,以提高道路桥梁的施工水平。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由于一些因素而出现病害,本文就此分析了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及施工处理技术。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施工技术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也得到了改善。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道路桥梁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服务,并为城市居民提供的出行安全提供保障。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存在,施工中出现了一些常见病害,对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居民的安全出行产生了不利影响[1]。因此,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大环境下,市政建设单位应根据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的现状,着力于对常见工程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的优化利用,确保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
1、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
1.1铺装层的裂缝
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中,路面损坏尤其是裂缝更为常见。因为道路长时间被车辆反复碾压并且还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道路的路面易于开裂并且仅在尺寸上有所不同。当然,部分原因是路面层的材料问题。在现代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主要使用半刚性路面层建材,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道路压缩效果,但问题是由温度引起的温差,特别是寒冷天气,大大增加了市本身存在过大的重量,加之超载问题,这增加了对道路桥梁的压力,并且表面磨损持续增加,易于破损。城市道路桥梁的施工问题也可能导致路面的裂缝,例如混凝土材料的比例,初期阶段的浇筑养护以及控制施工技术等因素。
1.2不均匀沉降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不均匀的问题主要是地基沉降。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市政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的范围,无形中增加了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面临的基础类型。最常见的一种是软土地基,其土质相对较软并且水分含量会随着时间而增加。再加上驾驶车辆的压力,会在道路桥梁上产生不均匀的受力,导致沉降不均的问题。
1.3钢筋锈蚀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在完工使用后,长期的自然影响如风吹雨淋等,会损坏工程路面,使钢筋暴露在外,从而导致钢筋锈蚀。特别是,由于保护层的分离,市政道路桥梁的钢筋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并与外部空气的化学元素紧密结合,形成一种外在张力,导致混凝土严重开裂。钢筋周围出现雨水,雨水不断通过裂缝接触钢筋,导致钢筋锈蚀。此外,在市政道路桥梁项目完成并使用后,混凝土的pH值仍将继续降低,这种变化会加速钢筋的腐蚀,从而影响市政道路桥梁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城市居民的安全。
1.4养护不当
当市政道路桥建设完成后,应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以确保市政路桥的使用养护措施也不尽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养护计划。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后期道路桥梁的养护措施不合理,养护时间不够科学,养护工作不到位,对道路桥梁的正常使用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2、市政道路桥梁常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
2.1沉陷病害的处理
在处理市政路桥沉陷病害时,技术人员必须了解项目的实际施工条件,并选择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处理。对于这种病害类型,最常见的处理方法是通过注浆加固路基。因为沉陷路基的稳定性很差,采用这种方法时,技术人员在通过注浆管将灌浆倒入裂缝时,要遵循气压、液压和电化学压力的原理。
灌浆通过压缩渗透来填充路面中的裂缝。注意将以前形成的裂缝人工控制为一个新的整体。技术人员还可以使用换填法来处理沉陷病害,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先要挖出引起沉陷的地面填充物,并填充满足质量和性能要求的填充物。此外,还可以使用立柱加固方法来解决沉陷性病害并增强病害处理的有效性。如果采用此方法,则技术人员可以使用生石灰柱挤密法或者粉喷柱桩等[2]。通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用性的达到理想的效果。
2.2钢筋腐蚀与桥梁碱蚀预处理
工程技术人员要及时发现并处理由于桥梁碱蚀和钢筋碱腐蚀而造成的道路桥梁的安全风险,并采用专业的技术措施实时监测增强材料的腐蚀风险,及时更换严重腐蚀的桥梁钢结构件,以确保工程性能的安全。此外,工程技术人员要对长期被碱性土壤环境侵蚀的道路桥梁基础设施进行防腐处理。利用添加防腐蚀涂层等专业技术手段来避免引发桥梁碱蚀,以提高路桥基础的支撑性能特别是对于软土层,可塌陷的土层和具有明显碱腐蚀程度的特殊土壤地质环境,施工人员应密切注意土壤环境的预处理。
2.3裂缝施工处理
裂缝是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如果不及时修复,将导致其他病害的形成。因此,将裂缝施工处理技术应用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具有实际意义。根据项目裂缝面积的大小,裂缝施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类:首先是裂缝修复施工处理技术。在道路桥梁的日常质量检查和维护过程中,道路质量监督人员应严格检查道路裂缝,并在工程表面发现小于2mm的裂缝时,应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避免跟进的时间出现了在自然环境和外力的影响下裂纹不断扩展的问题。通常,对于宽度小于2mm的裂缝,主要的修复措施是清洁裂缝表面及其周围环境,在修复之前防止杂物夹杂,然后在水泥层外施加一层沥青,以防止新施加的沥青由于外部影响而再次开裂。二是裂缝填充施工处理技术。如果道路和桥梁的日常质量检查和维护中发现大且深的裂缝,则必须使用填充方法及时修复裂缝。填充时应考虑到项目的建筑材料,并使用水泥、环氧树脂、橡胶混合物等填充材料。在配备裂缝填充物之前,施工单位要准备足够量的填充材料,然后清洁裂缝并通过测量裂缝的长度和宽度来确定其大小,以便使用注射器将填充材料注入裂缝中。等待填充材料完成开裂,饱和后停止填充材料,并及时用密封胶密封,当修补部位完全干燥时,裂缝表面最终会变得光滑[3]。在此过程中,必须从整体上确保裂纹的清洁和干燥,以确保裂纹修复效果。在裂缝的施工处理过程中,如果裂缝太大而露出内部钢筋,则要将暴露的钢筋涂上有防锈剂,进行腐蚀处理,其次要清洁内部的杂物后再做填充。
2.4做好养护防护工作
要加强管理,严格遵守施工要求和规范,并及时预防已存在的病害现象,结合市政桥梁工程本身的结构,尤其是在后续的养护中要加大投入力度。腐蚀的钢筋要及时进行维护和处理,并且不断提高针对碱性腐蚀条件的工作质量,以降低路面裂纹率。严格细致地做好道路养护工作,及时对完成的工作进行核验,养护人员从中要进行定期的监督,道路完工后的交通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路面超过标准,或者出现裂缝和其他问题,要及时修复,从根本上提高道路桥梁结构的使用性能[4]。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市场形势下,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为人们提供了出行的便利,同时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常会导致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的病害,如何及时处理或预防它们是道路桥梁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关注的问题。通过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桥梁的性能,提高材料的安全性,延长路桥工程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马才亮,刘杰.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讨[J].居舍,2020(30):161-162+168.
[2]李凯.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究[J].居业,2021(03):83-84.
[3]寇帅帅.浅析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建筑与预算,2021(04):83-85.
[4]王长海,郑述勇.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四川水泥,2020(12):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