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给排水的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9期   作者:桓鑫
[导读] 本文针对市政道路给排水的设计工作进行讨论分析。

        桓鑫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山东  青岛  2664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市政道路建设行业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受到最大的危害就是水,其在流淌的时候不仅破坏了市政道路的路面和路基,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本文针对市政道路给排水的设计工作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
        一、市政道路给排水优化设计工作意义
        在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全面的做好优化设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一方面,科学优化市政道路的给排水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质量。市政道路给排水是给排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整体优化前者的设计成效,不断发挥前者的应用作用,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城市给排水工程的建设质量。为此,在实践过程中,有必要充分全面的优化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工作,全方位提升市政道路给排水的设计质量。另一方面,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往往优先于市政道路建设,只有进行科学的优化设计,才能够进行后续的施工建设。为此,在实践过程中,要依托于科学的设计方案,依托于精细化的设计流程等,综合全面的提升设计水平,更好的提升设计质量。
        二、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优化设计
        1、给排水管道管材选择
        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是废水与后期污水经过的重要路径,设计人员需根据道路工程建设条件来布设钢管、混凝土管以及插接式铸铁对接的充分,以为管路后续运行提供抗渗性与耐久性支撑。当输水排水工程处于流量较大的建设环境,应选用具有抗压能力与耐久性的混凝土管。如排水管设计处于地震或是多震动地带,应优先选择钢结构,其除了造价较高,能够有效发挥出耐震动与抗高压作用。如给排水建设区域属于酸碱度过高土壤,或是管道自重要求较高地段,设计人员应优先选择塑料管道,以发挥其经济性、抗腐蚀性、自重轻以及内部阻力小等优势。由此可以判断,给排水管道管材设计选择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控制。
        考虑到污水系统对管道的抗渗透性要求高,污水管道需要选用抗渗性好、具有一定刚度、能承受一定外压的管材。管径小于DN800时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HDPE),环刚度≥8,胶圈承插连接;管径为DN800时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环刚度≥8,承插电熔连接。
2、道路给排水整体规划设计
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要结合工程实际,对于给排水工程的干管沿线应当科学设置预留可见,这样是为了避免重复开挖,就需要在设计中有所体现。在干管确定以后,就当合理规划布局预留管位,综合考虑影响给排水系统良好运行的各个要素,避免完工后的重复开挖和建设。在选择给排水管径时,设计人员很有必要对路段附近居民区发展和城建规划等进行详细了解,对其增加的负荷进行合理预估,力求在设计方案中实现一次预埋、分片施工、分片投入使用的布局方案。一般除了支路需结合高程预留外,一般直线部分应按100m-120m间距进行预留;预埋管的管径选择,给水应按DN200预留,雨水管的管径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小于D400进行预留,污水管管径应按不小于D300进行预留。
        3、道路路基排水优化设计
        市政道路给排水的设计中在道路路基给排水的设计环节也是比较关键的。这就需要从多方面处理好路基,施工中遇到地基潮湿以及含水量比较大的状况是常见的,通过换填方式,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或者是通排水固结的方式应用强化地基。通过地基环节加强质量的控制,避免地基的渗水等问题发生,就能有助于提高道路的使用性能。要注重降低低下水文,市政道路路基下有诸多排水管道,设计中就要对路口交汇部位的排水管道设计加强重视,尤其是地下排水管道交互的部位,容易出现积水,通过设置排水泵的方式将积水能及时的排出,提高下土基下方的干燥。如立交区域的排水设计中,就要注重在周围布置暗沟以及盲沟等方式将积水排出,从而保障路基的整体质量。
        4、道路路面排水优化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下雨天开车行驶就要加速慢行,这是因为雨水降落到路面上会形成一个由水构成的隔离层,这种隔离层能够降低路面本身的防滑功能,所以,为了城市中的交通安全顺畅运行,降雨后一定要及时排除路面积水,这也是城市道路给排水系统需要承担的任务之一。我们把路面的排水设计划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路面表面的排水设计,另一个是路面内部的排水设计。而路面表面排水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将降落在路面以及路肩表面上的水迅速地排除出去,防止由于路面积水而影响到行车的安全。道路表面和道路内部的给排水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表面的给排水没有做好,过多的积水存在路面上不能够进去道路内部,那么道路内部的给排水设计就形同虚设了,所以,我们要对道路表面和道路内部的给排水设计给予同样的重视。在路面内部结构当中采取的排水方式包括路面边缘和排水基层两种系统。路面边缘排水系统是把路面水从路面结构层之间的空隙横向地流入到纵向的排水管里,再从横向的出水管中将水最终排出路基。基层透水性比较小的一些水泥混凝土路面比较适用于这种排水方式。排水基层排水系统主要是在面层下部设置透水性排水基层,并且在边缘位置处要设置纵向的排水管和横向的出水管,让水分通过竖向渗流的方式进入排水管之后流到纵向的排水管当中,从而达到把水引出路基的目的。
        5、绿化带排水优化设计
        绿化带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其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同时也能够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但是,绿化带也较为容易积聚雨水,大部分的雨水会深入到土壤中,对城市地下管道的使用寿命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绿化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改变以往利用混凝土挡墙封闭底部和两边的方式,而采用碎石盲沟来作为绿化带的排水系统,并且在碎石当中填筑具有一定坡度透水性较弱的粘土,利用粘土的透水性差这一点可有效避免水渗入到路基当中,从而引导水流向绿化分隔带的中央位置。其次,绿化带内每隔四十米需要设置一座雨水收集井,并设置横向支管将其接入雨水检查井,以保证绿化带内雨水顺利排出。
        结束语
        在当前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必须要根据城市实际降雨情况,对路面、路基以及绿化带雨水排放等进行合理设计,保证雨水不会在路面上积聚,进而为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等方面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江俊,余俊奇.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渗透[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0):90-91,100.
        [2] 许泽希,李婧玉.市政道路给排水优化设计的现状及措施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1):75.
        [3] 裴涛,韩静,赵超仁.市政给中水管道设计优化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4):111-114.
        [4] 黄桢.基于科学规划城市前提的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分析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2):17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