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飞
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8
摘要:在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中,需要重视项目风险管理规划的应用。水利水电项目建设与管理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其中包括设计与技术选择的因素、自然气候的因素、社会公共管理因素、组织工作因素以及资金因素等,风险的构成较为复杂。不同的风险既具有独立性,同时也存在联系。需借助于成熟的风险理论体系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并完成风险管理规划,根据规划方案实施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基于此,本文展开探讨。
关键词:项目风险管理规划;水利水电项目管理;应用探讨
引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于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及环境管理能够产生帮助。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广泛开展。相对其他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高,同时工程的规模大、建设资金投入多、建设的周期长。在这种情况下,工程面临着具有综合性的危险因素。无论是在工程的建设阶段,还是在工程的应用阶段,这些危险因素都有可能产生影响。为此,需要结合水利水电项目管理工作的需求,制定合理的项目风险管理规划方案,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一、分析水利水电项目中的风险因素与特点
1、水利水电项目管理的风险因素
首先,水利水电项目管理中需要面临自然环境因素的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具有不可控性。在项目的建设阶段以及应用阶段,都会产生影响。较为常见的包括极端天气的风险,地质灾害风险以及其他各类偶发性自然因素风险。其次,项目管理需要应对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会出现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工程设计方案、技术的选择以及具体的施工方式,都会引起技术风险。与技术应用相关的工程材料、技术设备以及人员的技术资质,对于技术风险也会产生影响。另外,社会因素对于项目管理也会产生影响,包括各类法律的因素、公共治安环境因素以及合同因素、市场因素等。最后,需要从管理工作本身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风险。财务风险是较为突出的风险因素,如果资金供应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停滞。人员以及组织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影响到项目管理的稳定性[1]。
2、水利水电项目的风险特点
在项目管理中,各类风险始终存在于项目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可以说风险是具有全程性的。因此,风险管理规划,需要考虑到项目的全程性特点。另外,各类风险之间会存在必然的影响,或者出现偶然性的影响。如,项目资金供应出现问题,会影响到项目的组织工作正常进行,二者合一所产生的风险更为明显。因此,风险管理需要判定不同风险之间存在的各类关系,根据具体的关系状况,选择适当的管理措施。对于具有偶然性的风险,需要制定出预备风险方案,应用循环性的风险预备机制减少偶然性风险的发生率[2]。
二、确定风险管理流程,实施风险管理评估
1、风险管理的内容与流程
在风险管理当中,需要借助于成熟的风险管理理论。在PMI的风险管理理论当中,将管理划分为风险管理规划、风险的识别以及风险定性分析、风险定量分析,应对与监控几个不同的板块。
在应用这一理论的过程中,需要完成大量的基础资料收集。我国水利水电项目的管理水平有限,资料收集需要耗费的时间与资金较长,这一详细的管理内容与当前风险管理的现状并不适应。为此,需要将相关专业的理论进行合理的转化,关注风险管理当中的重点内容,根据内容制定出合理的风险管理流程。需要选择循环性的管理机制,分别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根据前一阶段的阶段采取风险应对的方案,并且展开持续性的风险监控。
首先,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当中,需要重点关注水利水电项目的具体状况,说明存在的风险以及引发风险的原因;完成风险的分类,并对不同类别的管理风险进行定向分析与定量分析,了解风险的发生概率。其次,需要进行风险的应对,风险应用与管理实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风险应对的过程中,需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恰当的应对方案,确保应对的有效性。最后,需要结合风险处理的结果,进行持续的风险监督。在完成一轮工作之后,需要循环开始下一轮的工作,保持动态循环的工作状态,及时面对管理中出现的新风险因素。
2、实施有效的管理风险评估
首先,是风险的定性评估。这一评估的方式具有模糊性,需要借助于管理的经验以及以往的案例进行评估。其优势在于评估中可以参照具体的条件,并且根据经验选择有效的防范措施。主观评估法以及故障树分析法,是定性评估中最为常见的方式。
其次,是风险的定量评估。在定量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关注风险的逻辑技术,完成对风险可能性的计算与分析。
当前,定量评估中应用的主要方式,包括敏感性分析法以及影响图分析法,适应于对不确定风险因素的细致分析[3]。
三、根据风险管理需求,选择应对方案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各类风险出现的初期阶段,或者是在项目开始的阶段就采取回避的措施。如,在自然条件不适合的区域中,需要避免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起到回避管理风险的目的。这种方式是从根本上杜绝风险产生的可能,终止风险因素的继续发展。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采取程序措施以及有效的技术手段等,也可以起到风险回避的作用,需要结合具体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回避方案的选择。另外,风险回避也可以从管理上入手,采取强化管理与持续教育的方式。
2、风险缓解
在风险发生概率较低,风险威胁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风险缓解的方案。应用风险缓解的方式,可以避免风险的继续发展。然而,需要认识到在风险缓解中风险仍旧会持续的存在。因此,缓解方案的选择要对应于具体的风险缓解需求,确保风险缓解的有效性。相对其他方式,风险缓解中需要应用的资金量相对较少,可以起到减少风险影响的效果。如,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为了避免自然环境对工程应用产生影响,可以选择优化自然植被、稳定水土等方式,进行风险的缓解[4]。
3、风险转移
在目前风险转移的应用也较为常见,通过签订相应的合同,管理风险就可以得到转移。较为常见的风险转移方式,包括在合同内容中对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应用保险的方式实现风险转移。相对而言,风险转移的风险对象也具有可控性,然而风险的发生是具有综合性与随机性的,选择风险转移的方式可以使得不同的方面共同承担风险,减少水利水电项目管理的综合压力。
4、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的方式,同样是应对危险性较小的风险因素。通过实施一般的管理方式,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风险的发生。在风险自留的应用中,需要确保企业内部管理资金的及时供应,通过风险管理程序的正常运作、人员的管理行为等,达成管理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管理状态下,风险的危险性可能会发生变化。为此,需要结合阶段性风险评估的结果,重新选择适合于这一阶段的风险管理方式。如在风险危害性增加的情况下,就不再适应于应用风险自留的方式,需要完成风险的转移,适应于项目管理的实际能力。
5、风险监控
为了确保各类风险应对方式的有效性,需要进行持续的风险监控。进行系统、客观地分析、检查和总结,以确定前期的风险识别、评估是否准确,检查项目的风险对策是否合理和有效率,建立项目风险预测、管理数据库系统,需要实施风险监控。
通过风险监控的方式,能够实现三方面的目的。首先,可以了解到风险因素的现状,确认是否已经发生了风险,当前风险的具体状况。其次,可以验查以往应对中所选择风险应对策略的有效性,根据验查的结果进行风险应对方案的调整。另外,可以在整体上,对风险评估的工作进行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结构层面问题,及时发现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新的风险因素。通过这种方式,风险应对的有效性将会得到提升。在风险的监控工作当中,可以总结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实际经验,确定若干个风险监控的重点,强化对重点风险的监管。如,若干个风险因素存在连接,需要对连接点进行重点的监控[5]。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借助于成熟的风险管理理论,确定管理的内容、流程以及重点,选择适当地风险管理措施。需要认识到,风险管理的进行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要根据水利水电项目中现实因素的变化,及时对风险应对的方案进行调整,作出全面性的管理状况评估,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柳,石琳琳.浅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7(10):255.
[2]刘源泉.水利水电项目风险管理浅析[J].江西建材,2015,000(024):165.
[3]王杨科,漆文邦,周小军.浅谈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J].四川水利,2006,27(003):54-56.
[4]王志丰,季笠.项目风险管理规划在水利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7(05):16-17.
[5]王祖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学研究前沿:英文版,2012,000(004):P.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