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风险预测与控制方法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9期   作者:刘雪冰
[导读] 本文分别就建筑工程质量风险预测、质量风险控制方法展开分析,给出明确分险类型、拆解分析法、目标分析法、PDCA循环管理法等内容,以期通过分析研究为后续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等工作提供必要参考,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价值。
        刘雪冰
        恒大地产集团郑州有限公司  450000
        摘要:质量风险是现代建筑工程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现代建筑建设环节多,牵涉到的内容也较为复杂,需要通过预测与控制实现质量风险的规避。基于此,本文分别就建筑工程质量风险预测、质量风险控制方法展开分析,给出明确分险类型、拆解分析法、目标分析法、PDCA循环管理法等内容,以期通过分析研究为后续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等工作提供必要参考,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风险预测;拆解分析法;模型匹配法
前言: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在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由上述定义可知建筑工程质量等同于工程项目质量。由于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较为复杂,很难通过某些框架性文件完全做好相关工作,一些风险预测和控制方法得到提出和重视,分析建筑工程中质量风险预测与控制方法有突出的意义。
1.建筑工程质量风险预测
1.1明确分险类型
        建筑工程质量风险的规模和发生环节、地区存在差异,但总体来看,各类风险带有一些共同特点,这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针对风险类型做好分类工作,再针对所有风险进行原因分析、发生率评定、危害水平评估等工作。如现代商民两用建筑,牵涉到的质量风险包括地下室漏水、转换层设计不合理、建筑保温(散热)不理想、不均匀沉降、混凝土相关问题、金属材料问题等。施工单位可在拓扑学原理的指导下对所有质量风险进行罗列,展开具体分析评估。
1.2拆解分析法
        拆解分析法是指在明确了风险类型后对所有风险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将风险类型、原因拆解为若干部分,针对各部分进行风险预测。如上文所述的混凝土相关问题,包括混凝土裂缝、空洞、蜂窝等,发生原因包括养护不到位、物理挤压、外荷载破坏、施工技术不到位等。在完成拆解后,还应对拆解所用各元素进行预测,如外荷载破坏,一般发生在混凝土结构干凝之前,在此期间,可能出现重物堆放、人员车辆误入导致的荷载破坏,各类破话原因发生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管理水平进行约束性分析,了解其发生率,并针对性的做好应对。如在混凝土构件周围放置警示牌、进行半封闭施工等。
1.3权重分析法
        权重分析法也即通常所说的权重系数分析法,该方法强调对影响工程质量、造成风险的元素进行排名,以危害性、发生率等作为指标,明确预测和处理的重点。

如上文所述的地下室漏水、转换层设计不合理、建筑保温(散热)不理想、不均匀沉降、混凝土相关问题、金属材料问题六个质量问题,按权重系数分析做出排名,其关系为:不均匀沉降>转换层设计不合理>混凝土相关问题>金属材料问题>地下室漏水>建筑保温(散热)不理想。在进行预测和分析时,应首先着眼于不均匀沉降,引起该问题的原因包括软土基处理不到位、外荷载不均,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用夯实法、灌浆加固等手段加以应对[1]。
2.建筑工程质量风险控制方法
2.1目标分析法
        建筑工程中质量风险控制的方法较为多样,除了上文所述的预测、直接应对法外,还可以应用目标分析法进行控制。不均匀沉降是指结合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拟定质量管理的各项指标,以各类指标为指导文件开展实际控制工作。如地下室漏水问题,一般是由于地下水上溢、雨水下渗两大原因造成,控制上,要求在工程建设前进行细致的测量,了解地下水水位,如果水位距离施工地点垂直距离不超过4m,一般应处理后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明确防渗、挡水的基本目标,建设混凝土连续墙,并保证两块混凝土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mm。施工作业中对上述内容给予严格控制,应用目标分析法保证工程质量风险控制有效性。
2.2PDCA循环管理法
        PDCA循环管理法在现代各项质量管理工作中均十分常见,该管理法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建筑工程各类质量问题往往带有相通性,比如监督不到位可能造成施工规范性、施工质量、安全问题,这即是说工程质量管理带有典型的规律性特点,这是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的基础。如混凝土质量,给定计划为“零裂缝”,执行中检查存在裂缝的区域和原因,并分析处理方法,进入下一轮循环,以此提升建筑工程质量风险控制的水平[2]。
2.3模型匹配法
        模型匹配法是指收集类似工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了解相同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求取其发生率、破坏水平等信息,制作为一个模型,在实际施工中进行匹配,了解工程项目的风险情况,做好控制工作。如某地进行居民楼建设,通过资料分析了解到同类工程多发顶楼漏雨问题,可以将其制作为质量问题模型,代入建筑管理工作中,分析原因发生顶楼排水设计不合理是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拟定集中进行雨水收集、排放(或利用)计划,有效实现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总结:通过分析建筑工程质量风险预测与控制方法,获取了相关理论内容。现代建筑工程面对较多的质量风险,对其进行预测和控制十分必要。预测方面,要求明确分险类型,之后之后拆解分析法、权重分析法对质量风险进行具体评估。质量风险控制方法上,一般采用目标分析法、PDCA循环管理法和模型匹配法,三类方法的适用性上存在一定差异,应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可结合实际需要选取。
参考文献:
[1]刘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OL].河南建材,2018(02):318-319.
[2]杨兆鹏,李长青,刘振栋.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8(02):234+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