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平
(桂林四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高支模施工是提高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基础,在整个工业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房屋土建工程的设计为切入点,从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出发,分析高支模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并探讨施工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列举出质量管控的措施和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房屋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质量管理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和进步,在规模和范围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延伸,房屋土建工程涉及的主客观因素也更加复杂,包含不同类型的施工工艺,具有十分明显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特征。无论是前期的施工准备还是后期的竣工验收,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一旦某个施工环节出现了故障或者是隐患,施工技术的应用也必然会遇到明显的阻碍和限制,严重时也会产生极大的安全事故。在这里,高支模施工作为房屋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施工人员必须要做好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分析高支模施工技术发展现状
在经济和科技共同发展的引导下,建筑技术的创新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机遇,获得了更加多样化的生机与活力,建筑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建筑行业发展的各个层面,其自身的承载能力相对优良,而且也具有明显的稳定性,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房屋施工,满足复杂的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工艺相对复杂,施工难度和施工隐患也很高,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所以,施工人员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由此来应对高空作业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在多年实践发展的推动下,住建部对高支模施工工作也提出了更为严格且细致的要求,例如,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必须高于5米,搭设跨度也必须长于10米。如果混凝土模板的高度大于支撑水平,而且也大于投影宽度,那么施工人员就应当结合现场的条件和基本需要制定专项的施工方案。同时,高支模施工作为支撑房屋土建工程的主体,施工荷载与集中线荷载必须在标准范围内。
二、分析房屋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的基本要点
(一)技术检查
施工人员必须要完成安装和设置支架的工作,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宏观上的标准来执行任务,不能出现任何错误或者是疏漏,在技术交底的时候,要做好无缝衔接处理,要及时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在正式施工之前,专业工作人员也应当根据高支模的基本需要,对高支模的安装工作作出全面的勘验和检查,保证现场的各项要素都能够达到规定要求。而且,技术人员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且科学的施工监督体系,为后续的实际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真正展开安装工作的时候,施工人员应当将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给督导人员,要排查潜在的隐患和风险,避免隐患问题进一步扩大。
(二)楼面支顶安装
工程模板的安装应当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步骤,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施工的目的和要求。具体来讲,施工人员应当先测量楼面的实际标高,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可靠,而且也要根据实际标高安装楼面之下,要在纵梁处做好缝线处理工作,安装脚手架。在脚手架安装之前,施工人员也应当勘测脚手架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确定具体的测量基点,然后再保证两侧安装工作能够同时进行,避免出现数据上的误差或者是位置上的偏移。在这里,施工人员需要让类型不同的脚手架立柱保持在同一中心线上,在确定好垂直方向以后,做加固处理工作,而且还要完成脚手架的剩余部分,保证后续施工的安全和稳定,尽可能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提高施工的安全系数[1]。
(三)外圈框架柱梁分层施工
在房屋建筑工程外围部分,框架柱梁在经过3层施工之后,所形成的主体结构就是外圈。然而,由于框架柱梁自身的梁柱筋相对密集,也位于高层,所以施工人员应当先完成柱的浇筑工作,然后再完成梁板的浇筑工作。在开展井格梁屋盖施工的时候,应当针对临近梁柱和排架做出进一步的优化,保证两者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固,确保支撑力的安全。当外层的支撑和框架梁柱构建完毕以后,施工人员应当加固框架梁柱结构,避免出现小幅度的松动,提高框架梁柱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作业的刚度。另外,施工人员也可以结合现场的条件,选择分层施工方法,并及时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风险。
(四)验收和拆除
高支模在整个建筑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目的在于保证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为高空作业提供保障,从某种角度来看,高支模施工安全,也能保证建筑主体的施工安全。所以,施工人员也应当做好验收和拆除工作,必须要在高支模施工之前,对现场的材料进行仔细的核查与检验,避免出现质量上的问题。设计人员也应当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后续的施工方案,做好事先的预防措施。在混凝土振捣的时候,施工人员也必须要保证混凝土振捣的均匀性和密闭性,避免出现漏浆问题。
三、分析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要点
首先,施工单位必须要进一步优化自身的队伍,保证各类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具体来讲,管理人员要根据房屋土建工程的基本需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结合现阶段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施工人员展开阶段性的培训和教育,要让施工人员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担任讲师,提高施工人员的熟练度。管理人员也可以展开不同类型的实训练习,让施工人员通过探究明确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反思言行,及时弥补施工中犯下的错误,丰富实战经验。施工单位也应当把技术管理工作当作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技术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施工现场必须要贯彻安全意识,要做好现场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大对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推广,根据现场发展的进度,落实管理责任,让各个部门都能够把握好自己工作的界限和范围,把安全生产工作有效纳入到各个部门的议事日程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降低施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2]。同时,管理人员也应当定期的施工场地进行管控,保证各项工序顺利开展,维持现场的秩序,构建更为完善的监督机制,针对施工人员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在这里,施工单位应当制定符合施工技术标准的考评机制,激发出各个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必须要严格控制现场的施工材料,约束施工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在实际操作开始之前,管理人员应当把施工材料运送到相应的检验部门,接受全方位的核实检查,而且要把最终检测结果完整记录下来,方便后期的抽查。并且,管理人员应当避免偷工减料现象的产生,必须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进场,要提醒现场施工人员正确放置材料,避免材料的性质受到破坏或者是折损。同时,施工单位在选购材料的时候,也必须要认真审查供应商的资质,要检查供应商的市场信誉,质检合格报告,以及生产能力,货比三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并分析其运输水平,保证材料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房屋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的技术管理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推动建筑功能有效发挥的应有之策,也是排查潜在风险和隐患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技术检查,楼顶之面安装,外圈框架柱梁分层施工验收及拆除这几个角度,论述了高支模施工的技术要点,充分结合了房屋土建工程的发展现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在未来,施工单位也应当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从质量,技术,资源等多个角度出发,保证自身操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李贝贝, 王伟.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J]. 魅力中国, 2020, 000(024):310.
[2] 王新明.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J]. 国际建筑学, 2020, 2(1):36-38.
作者简介:李志平(1979.12—) ,男,汉族 ,籍贯:广西桂林,单位:桂林四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