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9期   作者: 曹永品
[导读] 在房屋建筑中,后浇带施工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
        曹永品
        身份证号:37010219791217***
        
        摘要:在房屋建筑中,后浇带施工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作为房屋建筑的重点,后浇带施工也是一个经常出现的环节问题。为保证后浇带施工工艺能达到预期效果,相关单位需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从后浇带设置、模板安装、浇筑养护等方面入手,并采取科学的技术控制措施,从源头上消除问题,使建筑主体结构与后浇带紧密相连。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房建施工;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研究,可以看出许多工程项目开始采用后浇带技术,对提高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积极改进和创新,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优化质量管理,使后浇带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后浇带概述
        1.1后浇带概念
        后浇带是指施工过程中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受温度、收缩等因素影响的裂缝技术。施工过程中,施工缝预留工作应根据施工规范和建筑设计要求在施工底板、墙体等部位进行,并分为不同的部分。内部收缩后,浇筑形成整体混凝土结构。后浇带的类型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沉降后浇带,解决主体建筑与裙楼的沉降差异;二是温度后浇,解决了温度引起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三是伸缩后浇带,为了防止建筑物面积过大且受到温度影响而出现伸缩缝开裂的情况进行的后浇带施工。
        1.2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首先,后浇带可以有效地解决沉降差问题。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建筑基础进行整体设计。实践中,施工缝与基础底板和墙体隔开。该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沉降差已初步完成。然后浇筑连接件,保证建筑连接成为整体。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新旧混凝土之间的应力,并考虑后期沉降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方法对地基土的要求很高,在施工阶段必须保证沉降的完成。
        其次,后浇带能有效地减少温度收缩现象,新混凝土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而组合结构也会出现热膨胀和冷收缩的情况。混凝土在施工完成后两个月内已硬化,但在硬化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往往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内力的增加会导致施工中的裂缝。合理预留后浇带,可使混凝土无收缩,减少应力对混凝土的影响,提高整体结构的抗剪性能。
        1.3后浇带设置
        设置后浇带需要以“抗放兼备,以放为主”为基本原则。混凝土开裂后,后浇带能有效地释放约束应力。相关行业规则明确指出,高层建筑地下室在施工过程中不适合设置变形缝。地下室长度大于伸缩缝最大间距时,设置透楼板、墙板等后浇带施工,提高混凝土整体强度。
        2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2.1充分做好前期准备
        在后浇带施工中,应首先考虑模板的预设置和预留,通常在后浇带施工前进行。另外,在后浇带施工前,还需铺设钢筋网、格栅板等,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有助于实现结构受力的均匀性,改善结构。其次,要考虑施工工艺规范,完善设计。由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跨度大,可以合理避免模板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刚度的整体可靠性。沉降后在部分浇筑区进行现浇混凝土时,必须适当加大钢丝网模板两侧的压力控制,防止工作压力过高或过低造成质量损害。在竖向后沉降区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频率,以减少对建筑物钢筋及其焊接钢筋网的损伤,尽量防止其外流,保证施工质量。
        2.2设置合理的宽度和间距
        后浇带施工技术需要做好各模块的连接工作,严格遵守施工安全标准,不超过22层楼板和地基应力加固,以免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在后浇带施工中,往往跨度较大,可适当切断后浇带,各模块间可采用浇焊连接,以悬挂楼板结构,尽量降低弯曲度,控制两端应力。在建设工程施工中,必须按图纸规定的宽度设置预留宽度。


        2.3合理选择浇注时间和温度
        合理控制浇注时间和浇注温度可以提高后浇带的质量。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中,应按先两侧后中间的顺序浇筑混凝土,并监测浇筑时间和温度。中间部分应在两侧混凝土浇筑42天以上后浇筑。同时,后浇带混凝土应振捣一次,以保证振捣质量,避免后浇带施工后出现裂缝。另外,施工人员应在工程竣工后定期对后浇带进行养护,对整个后浇带工程按至少28天的标准进行养护,并适当设置台阶缝和直缝。施工人员应注意浇筑温度,避免温度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
        2.4对后浇带断面与浇筑顺序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设计后浇带图纸时,要保证后浇带截面满足混凝土截面的要求,才能控制好直缝截面。一般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直缝、台阶缝或平缝。所谓直缝是指主体结构的墙面厚度不大于0.3m,台阶缝是指主体结构的墙面厚度0.3m~0.6m,平缝是指主体结构的墙面厚度大于0.6m。后浇带浇筑后,需对接缝表面进行冲洗,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粘结度,管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浇筑时间。一般情况下,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至少需要两个月,后浇带施工可交替完成。建筑物主体随时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而裙房通常在主体结构不均匀沉降后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因此后浇带的浇筑作业只能在建筑物主体和裙房完全沉降后进行。
        2.5支模
        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提高,后浇带施工中应做好模板设计和计算,避免凭经验随意施工。此外,还要加强设计文件的交底和规定,特别是随着建筑高度的提高,会给高空作业和边缘作业带来更高的安全隐患。高空模板支护工程对施工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后续的浇筑施工和养护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做好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做好后期拆模的便民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
        2.6后浇带钢筋的设置方法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沉降式后浇带,钢筋需要保持贯通状态。如果采用膨胀式后浇带,则需要断开钢筋,以减少钢筋的约束力,避免混凝土开裂。在施工后期,设置后浇带钢筋时,应根据不均匀沉降的变形情况,增加钢筋数量。在整个安装过程中,要严格进行密封管理,避免污水、杂物、垃圾进入后浇带。底部后浇带两侧应设砖条。对于底板转角等,为保证施工安全,应及时用水泥砂浆进行处理和封堵。
        2.7浇筑振捣
        后浇带施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宽度和材料总量较小,降低了检测和材料试块的质量要求,给后浇带施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局部振动不密实是后浇带结构不稳定、防水性能差的根本问题。根据后浇带的高度特点,分层浇筑振捣,防止气孔、空鼓的发生,控制模板的润湿性。选择合理的振动设备。在振动过程中,应防止钢筋的损伤和位移,以保证结构的完整性。
        2.8垂直施工缝的控制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还必须用工作压力水将垂直缝内钢丝平面的污物清理干净,并将废料清理出表面,确保其清洁。在实际操作中,应进行有效的温度选择,保证新老混凝土的充分结合,提高后浇带的技术水平。
        2.9养护
        后浇带施工完毕,养护后拆模。严禁提前拆模,并使后浇带提前承压。还要加强检修期间的监督管理和保护,做好成品保护和检修措施的落实检查,避免后浇带强度不足和损坏。根据不同季节温度和环境的影响,建筑物后浇带应采取养护措施。浇水、覆盖或保温应严格按养护要求进行,以保持后浇带应力扩散速度适中,防止应力集中引起温差应力开裂。
        综上所述,作为工程施工的关键工序,后浇带的施工对施工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强化监理和质量检查的制度要求,不断优化后浇带施工工艺特点,提高整体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J]. 黄金福.  产业科技创新. 2020(06)
        [2]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 [J]. 陈旭.  智能城市. 2020(23)
        [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J]. 张丕友.  住宅产业. 2020(11)
        [4]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 [J]. 邱斌.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