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开府
身份证号码:43012219810112****
湖南建工集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在地下管线工程中可以应用拉管施工技术。在当今各种资源紧缺的社会环境下,环保的重要性开始得到普遍重视,可持续发展逐渐被当作主流发展战略,基于此,本文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主要特征以及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利于缩短建筑施工的实际工期,在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对建筑资源的浪费,大大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实施。可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分析施工管控要点,为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空间更为广阔奠定良好基础。
1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主要特征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合理选取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能有效提升建筑设计灵活性,集中优化建筑设计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装配式建筑空间范围较广,能满足诸多用户在规划设计中的各项需求,在装配式建筑中选取轻便系数以及质量较高的隔墙,有助于起到良好隔离作用。施工中应用石膏板、轻钢龙骨等能完善建筑功能。在建筑外墙中规范化设定保温层,能基于气候现状集中控制,节约诸多能源资源。装配式建筑门窗以及墙体封闭性较好,能有效控制各项噪声污染,加上诸多保温材料应用中吸声效果突出,能有效提升用户居住体验感。加上装配式建筑抗震作用突出,选取的施工原材料轻便、简单,能降低建筑项目整体结构自载量,还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与传统建筑施工方式应用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重点特征就是实现制造工厂化发展,这样便于提高项目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在建筑项目外观施工中,应用传统施工技术工艺在一定程度虽能有效满足外部美观性要求,但是缺乏良好的环保性、实用性。通过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能有效对此类问题集中控制,通过相应机械装置以及应用模具对外墙集中喷刷,再搭配相应的烘烤技术应用,能有效强化建筑外观完整性。现阶段在预制式建筑施工中全面推广塑钢门窗应用,但是由于制造技术较高,致使预制装配建筑稳定性与牢固性更强。
2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探析
2.1 预制构件有效设计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要注重对各类构件种类变化进行控制,促使构建标准化程度更高,这样能实现各类构建大批量、工厂化生产,还能对项目施工造价成本进行控制。在项目施工中存有诸多开洞、形状不规则、复杂构件生产中,要注重合理应用现浇施工模式。在各类构件生产中要提前对各个区域地形环境、运输条件、吊装施工能力等集中分析。保障预制构件在耐火性、耐久性、抗震性等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作用,促使各类构件生产更为便捷。针对部分尺寸规格相对较大的预制构件,要做好预埋吊点以及构件脱模方式处理。在建筑外墙板预制中,要对不同地区保温隔热需求、环境现状集中分析。针对不具有承重作用的内墙可以选取质地相对较强、便于拆装的隔音材料,与主体结构能有效施工对接。在构件设计中要对各个功能区域空间有效划分,针对卫生间、厨房等环境相对复杂的区域,要注重对构件材料透气性、防水性集中判定,做好材料有效清洁,对不同层楼板以及墙体连接稳定性进行控制,还要规范化预留灯具、管线、地漏等埋设空间。
2.2 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通常情况下,预制装配式建筑各部分构件的连接主要通过使用螺栓的方式,这种连接方式能够确保连接的精度。
另外,安装构件的过程中会需要安装下层板,而下层板的安装需要提前预留好插筋,随后要确保插筋能够伸入内墙预制件预留板上的螺栓孔,以使两者之间构成稳定结构。
预制构件的吊装技术吊装作业主要是针对楼梯等构件进行的,其作业流程包括湿式与干式两种系统。干式较为简单,湿式则相对复杂一些,是以设置好预制构件的安装小样,然后按照固定顺序安装预制柱、预制大梁、预制小梁、预制楼板、外墙、阳台及楼梯,随后以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进行加固,最后再完成电气设备的安装作业及建筑整体的灌浆处理作业等。
2.3 预制构件的运输与储存
运输。预制构件的运输应在构件生产加工之前就确定下来,并且设计有完备、安全的运输方案。运输方案的设计应以实际施工环境条件为参考,对运输路线、计划运输时间、预制构件运输顺序都做好相应规划。运输过程中尤其要重视非常规尺寸、形状预制构件的运输工作,在运输这类构件时最好做好针对性保护措施。在运输用车辆的选择上,应以构件尺寸为标准合理挑选。构件上车及下车时应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首先要保证车体的稳定,并为构件配置固定配件,以防运输过程中构件受力或惯性影响产生移动、歪斜等现象,如必要则可铺垫安全衬垫。
储存。预制构件的储存也需要设计相应的方案,方案中要包括场地的规划、构件支撑物的选用等,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构件的安全。用于存放预制构件的场地应尽可能保证干净整洁,地形要平整,且具有完善的排水通风措施,以免场地内部积水影响构建质量。
2.4 预制叠合板的安装施工技术
在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项施工技术就是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并且该施工技术将会直接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使用预制叠合板安装技术对住宅建筑进行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叠合板与作业层之间的距离,一般情况下,叠合板需要与作业层保持30cm 以上的距离方可进行施工,在叠合板安装时,也要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以及设计图纸确定叠合板安装的朝向,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将实际的施工情况与设计图纸进行比对,不断调节叠合板,确保叠合板的安装位置以及安装朝向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另外,如若预制叠合板为双层结构,那么在施工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到支架的设置,一般来说,双层结构的叠合板需要提前布置双层支架进行施工,在上半部分的叠合板安装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完成浇筑作业后,则需要定期为混凝土进行养护作业,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直到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5% 左右时,方可进行支架的拆解工作。在拆解支架时,也要时刻注意叠合板的情况。通过该种施工方式,能够有效保障叠合板的安装质量,并且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5 预制窗体施工操作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预制窗体是重要部分。在预制窗体结构装配中,施工技术人员要注重对窗体具体朝向适度调控,做好窗体位置核对,这样能保障螺栓顺利插入到窗体中,之后应用螺母进行紧固,对紧固程度进行控制。现阶段,为了全面提升项目施工整体质量,要对各部分构件质量提出更多更高要求。做好施工生产流程管控,促使预制窗体具有良好韧性、强度值,优化窗体性能。在装配中,要保障预制窗体预留相应的空间,可以有效应对自然环境热胀冷缩变化,避免窗体安装位置产生裂缝问题。
3 结束语
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在现代建筑业发展中具有较大优势,能全面提升项目施工质量,缩短项目建设额工期、节约人力物力等资源,最大程度适应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要求,节约更多能源资源,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目前,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建筑中应用各类新材料与新技术工艺,提升建筑性能。
参考文献:
[1]张文帅.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1(04):125-126.
[2]张铁忠.建筑工程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运用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1(08):247-249.
[3]孟晓涛.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1(12):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