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泰州鑫磊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近年来的建筑施工事故率和死亡人数都不断增加,尤其是建设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安全管理形式化严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对某些施工安全问题针对性和操作性不高。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策略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安全;施工;管理
1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问题分析
(1)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低下。
现阶段,在建设工程现场,农民工为一线施工人员的主力,在现场施工前,并未接受过安全知识培训,在具体施工中,也未进行三级安全知识教育,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素质不高成为普遍问题。在实际施工时,不仅不能按照施工规程进行操作,自我保护意识也不强,对于施工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随意改装拆卸,高空作业时,也不按要求佩戴安全带。同时,部分施工企业不注重安全管理培训,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技能、管理水平不高,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水平。
(2)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安全监督较为薄弱。
尤其是特大建筑事故证明,无论是建设方、施工方,大部分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形式化、制度化问题严重,相关责任也没有落细落实,安全生产配备存在不足问题。管理机构缺乏,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经常出现三违法形象,安全防护不合理,安全设施不到位,现场管理十分混乱。还有许多监理单位,忽视建设安全监督,部分设计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安全规范、标准,使得设计出现重大安全隐患。
(3)安全教育培训较为滞后。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益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向城市化转移,由于建筑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农民工数量较多。某些企业虽然已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但只是形式化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很难满足施工安全要求,使得建筑安全生产存在一定问题。
(4)不能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安全施工。
如果施工不合理、不规范,肯定会影响施工效率,建筑工程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体现,不仅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还起着保护环境作用,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因管理不规范,造成了施工废渣或污染材料,污染了环境。
(5)设备和材料管理不规范。
针对机械操作员,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操作设备,极易引起设备安全事故。同时,用电不规范也是施工现场较为常见现象,机械设备主要由电能操作,若用电不合理,在损害机械设备的同时,还会引起火灾发生,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此外,施工材料作为施工管理的重要节点,部分采购人员在材料采购时,未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材料进场以后,使用管理较为混乱,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巨大安全隐患。
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优化解决对策分析
(1)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意识。
为确保建筑施工安全,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十分关键。施工企业需按照规定,配备安全管理岗位,专职负责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现场巡视力度,加强安全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发生,保证建筑施工安全。同时,提高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力度,对于施工人员,开展强制性、针对性的安全培训,主要包含施工原则、安全知识、标准要求、操作规范等内容,还需进行安全救护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规避事故、自我救护能力,促使全体使用人员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施工意识。
(2)提出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对于施工管理而言,需立足不同角度,全方位分析原因,强化安全管理能动性,提升企业自身安全管理,强化项目责任人、施工企业的责任追究,施工企业必须履行自身安全管理职责,方可防止出现安全事故。①完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管生产一定要管安全,谁负责管理就必须明确职责的安全管理要求,施工企业内部必须构建安全检查机制,负责现场监督检查。在施工现场,项目经理牵头负责安全生产,构建安全监督目标,将目标分解至各施工人员,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员;②消除挂靠现象,落实相关主体责任。针对管理机构来说,必须督促施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必须依据安全责任制度,对责任人、施工企业进行处理,杜绝施工企业请人挂靠。同时,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必须仔细贯彻责任人到场的原则,如果出现不到场只挂靠行为,必须追究挂靠企业相关责任,严格执行经济行政处罚,杜绝出现挂靠行为;③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需建立安全管理机构,专司负责安全责任。确保管理机构能够专门负责安全治理,开展安全培训、教育以及评价等工作。
(3)强化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督形式。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动态监督安全生产状况,根据安全生产管理规范、监理标准,安全监督已成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针对监理单位来说,必然强化安全监理。①监督制度。监理单位必须构建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安全奖惩机制,促进安全监理责任的有效规范。此外,监理单位必须配合施工单位,建立现场管理机制,明确监理职责;②强化安全监理监督。目前,在安全监理方面,监理单位尚存在较大缺陷。必须科学审核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对专项施工方案、技术措施进行审核,严格落实检测情况。同时,在安全隐患检查中,监理单位必须严格落实相关规定,开展科学安全评价,签署相关意见。在施工地点、危险施工区域,监理人员必须现场监督管理,对危险性较大作业区域、工种进行严格检测。此外,监理单位必须明确监理规划,对施工企业安全体系、资质、安全措施、安全技术、防护管理等情况进行审查,督促施工单位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有效发挥监理在施工中的作用。
(4)提高施工材料和设备管理力度,合理规划工期。
①施工材料和设备管理。在现场施工中,必须熟悉施工图纸,明确各单位工程施工要点,科学优化每道工序,根据施工管理层次,开展逐级施工安全交底。针对施工人员、材料以及设备等使用资源,必须制定合理组织方案,确保工序可控性。同时,加强技术储备,主要包含施工规范、技术交接和管理人员。针对施工材料管理,关系着项目的整体安全,由于施工现场材料较为复杂,种类较多,必须进行分类管理,防止出现材料混淆,影响到项目质量、工程进度。在材料采购时,采购人员需严格设计要求,适时采购施工材料,在材料进场以后,必须专人负责管理,防止出现材料损失,确保建筑工程质量。②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在施工现场,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负责人的安全检查机制,对现场安全防护、设备、措施等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安全培训情况,是否存在违规操作问题,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对现场安全情况进行全面和客观评价,消除各类施工安全隐患。
(5)提升安全管理的力度。
①不断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制度。针对施工技术的推广,在施工企业中,必须建立和完善推广机制,提升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推广,提升创新效益,促进投资回收期缩短。因此,构件技术创新推广机制,有利于施工技术合理运用。②加强危险因素的控制。在建筑工程具体施工中,环境因素最为危险,因此,在技术管理中,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工程环境分析,合理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分析和防范,做到施工环节的全过程和全方位把握,构建科学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环境控制水平。对于施工中危险可能性因素,需进行及时处理。而对于生产中存在的客观性和实际性危险源,必须加强宣传。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安全管理,属于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任务工程。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安全、质量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目前,建筑安全管理尚存在政府监督不足、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安全教育培训较为滞后等相关问题,只有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施工意识,不断加大建筑安全管理力度,强化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督形式,不断完善安全监督制度,才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许静 邓鑫.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策略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