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合作区轨道交通车站附属设施与周边地块站城一体化整合开发的接口分析及建议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9期   作者:冯扬
[导读] 为了更好的构筑前海合作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站城一体化的双赢目标,通过梳理轨道交通车站附属设施与周边地块开发一体化整合发展的接口。

        冯扬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为了更好的构筑前海合作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站城一体化的双赢目标,通过梳理轨道交通车站附属设施与周边地块开发一体化整合发展的接口,分析轨道交通车站附属设施与周边地块建筑整合的功能性和整合发展的接口需求,并根据车站周边相关地块不同时期开发时序,提出将车站的附属设施与周边地块进行一体化整合建设实施的建议,同时也确保地块后期开发能符合轨道交通运营和安全要求。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站附属设施:站城一体化:接口:前海合作区
        Abstract: Transit railway station facilities, i.e. entrance, ventilation shaft, cooling tower, could be integrated with adjacent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Qianhai Shenzhen-Hong Ko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cooperation zone to save land, better city landscape and practice TOD mod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terface requirements and control methods are sorted out to ensure key elements addressed, and railway operation safe.   
        Keywords: transit railway, station facilities, TOD, interface, Qianhai
        1.概述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打造的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中提出构筑多模式、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各类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交通发展模式。形成网络化的地下空间布局结构,并与地面功能相衔接,通过城市设计引导地下空间规划,通过地铁客流激活车站周边地下商业空间。
        前海的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地块同期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站城一体化的现代化都市规划理念,将作为交通结点的轨道交通车站空间与城市开发建设合为一体,通过车站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构建全新形态的立体城市空间。为了节省用地,前海的大部分轨道交通车站布置与主干道路下方,而附属设置需布置于周边公共绿地及地块内,传统的车站规划和建设方式将大量占用周边公共空间及地块资源,并影响城市景观。
        透过轨道交通车站附属设施与周边地块一体化整合开发,将车站附属设施充分整合在其周边地块建筑中,除了能引导出行市民主动使用轨道交通,实现前海主要以轨道交通分担出勤人流为设计理念,亦可加强车站与周边地块的连接性和通达性,不但提升市民在前海出行的体验,节省轨道交通设施用地,提升道路景观,同时站点周边地块的商业价值亦因邻近人流集散源而提升。

        2. 站城一体化整合发展的接口原则
        前海合作区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地块站城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可总结为互连互通、融合发展、高效利用土地三个原则。其中互连互通的原则是为了实现前海综合规划中以“公交+步行”出行为主导的目标,需要将轨道交通的车站为核心的公交节点与周边地块的地下步行系统和商业空间相连接,提高站点与周边地块的通达性,将轨道交通的人流直接引导至周边办公和商业建筑中,提高公交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从而实现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融合发展的原则是通过车站与周边地块一体化的整体发展策略,采用一体化整合的设计将轨道交通人流集散功能融入地块当中,透过前海以轨道交通车站为核心的地下步行系统以及地块内的出入口设置,全面增强城市地下步行系统的覆盖能力。并以此提升地块内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效率和商业价值,形成站城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模式。高效利用土地的原则是把站点的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等附属设施有效结合至地块建筑,减少单独占用公共空间以及由于消防、环境和噪音等因素要求周边建筑退让而引起对地块开发的限制,有助于优化站点周边地块的空间布置,提高地块开发商业价值,实现前海地块最大化发展。
        因轨道交通车站各类附属设施对周边地块的实施要求并不相同,为了平衡和确保车站设施与地块的有效开发,按不同附属设施对轨道交通车站运营影响和实施要求采用不同的控制手段实行。在梳理典型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设施与周边地块的关系后,提出将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等附属设施与周边地块整合要求分为强、中、弱的三个层次的实施建议。整合功能需求强的设施要求需要前海国土规划管理部门通过土地使用权出让条款落实到周边地块出让合同中,功能中等的设施通过控制需求书和设计指引落实于前海国土规划管理部门对地块规划和建筑方案审批过程中,需求功能较弱的则通过规划指引引导地块开发商按照此方案设计。
        3.轨道交通车站附属设施与周边地块整合的接口需求分析
        3.1车站出地面出入口与周边地块建筑整合的接口需求,包括:
        3.1.1功能性需求:当车站出地面出入口需要整合入周边地块的建筑中时,则地块开发建筑设置该出入口时需满足轨道交通有关人防、消防和紧急疏散的需求。轨道交通车站出地面出入口的主要功能性需求是满足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性的需要,包括满足车站人防疏散的要求;满足车站消防疏散能力和直通地面的防火分隔通道等消防要求;出入口的日常运营和紧急疏散时不受到地块其他设施和运作限制的要求等。如地块的地下商业空间与步行系统需要与出入口通道开口连接时,则需按车站非独立设置的出入口与周边地块的地下商业空间及地下步行系统接驳的接口需求实施。


        3.1.2与相关地块整合发展的接口需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需要满足轨道交通人防、消防和紧急事件将车站人流独立疏散至地面安全区域的需要;根据前海单元规划及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要求,部分车站出入口需布置在地块内,因此周边地块发展商需按照功能性要求在地块建筑设置新建的通向地面的轨道交通安全疏散出入口;地块内的地下空间及步行系统与车站出入口接驳不能影响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消防疏散的独立性,在开口位置设置适合防火隔断或者防火隔间,并满足有关车站非独立设置的出入口与周边地块的地下商业空间及地下步行系统接驳的接口功能性要求。
        3.1.4与公交首末站无缝换乘的接口需求:根据前海单元规划和公交系统专项规划,大部分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地块中设置了公交首末站。为了实现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首末站的无缝换乘需求,进出轨道交通的换乘人流需要通过车站的出入口连接公交首末站或使用地下人行通道来衔接,因此相关的地块需要布置通畅便捷、舒适安全及无障碍的地下步行换乘通道;各地块需要在换乘通道沿线的各交叉口和出入口提供清晰的公交首末站及轨道交通车站的指示标牌。
        3.1.5与公交停靠站的接口需求:根据前海单元规划和公交系统专项规划,车站300米范围内布置了路侧式的公交停靠站,可以通过车站地面出入口及地下步行系统的出入口与车站换乘。停靠站与地面出入口可通过风雨连廊连接,并在提供出入口提供公交线路和轨道交通运营等通息告示牌及换乘指示标牌。
        3.1.6与自行车交通道和租赁点的接口需求:根据前海单元规划和公交系统专项规划,车站外布置了自行车专用通道,并在车站出入口处设置了自行车的租赁点,实现轨道交通与自行车绿色出行的接驳。自行车租赁点及轨道交通出入口需要提供轨道交通运营等信息告示牌及接驳指示标牌。
        3.2车站风亭与周边地块建筑整合的接口需求
        3.2.1功能性要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风亭包括活塞风亭、环控新风风亭和排风风亭等多组风亭设施。当风亭整合入车站周边地块的建筑中时,则地块开发须确保风亭设施能提供足够的空气流量以满足轨道交通车站和区间的日常运营,同时需配合紧急状况(如火灾时排烟)的需求。轨道交通车站风亭设施的主要功能性要求是满足轨道交通运营给排风的需要,包括满足活塞风亭的排风和给风的空气流量;满足环控新风风亭的进风空气质量和流量;满足环控排风风亭的排风空气流量等。
        3.2.2与相关地块整合发展的接口需求:由于轨道交通车站风亭为满足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所必须设置出地面的风亭,当相邻道路因空间的限制没有空间安排永久或临时风亭位置,建议在地块出让时将整合设置风亭的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条件中,车站风亭可与地块地面建筑或下沉广场进行整合。
        3.3车站冷却塔与周边地块建筑整合的接口需求
        3.3.1功能性要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一般设置冷却塔一处,当冷却塔整合入车站周边地块的建筑中时,则地块开发须确保冷却塔设施能提供足够的循环冷却水以满足轨道交通车站的日常运营。轨道交通车站冷却塔设施的主要功能性要求是满足轨道交通运营提供循环冷却水的需要。车站冷却塔设计应遵从相关设计规范的标准,以满足轨道交通对冷却塔的循环冷却水及补水的温度、压力、保温、给排水和噪音等要求。。
        3.3.2与相关地块整合发展的接口需求:轨道交通车站为满足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所必须设置的冷却塔,当相邻道路因空间的限制没有空间安排永久或临时冷却塔位置,建议在周边地块出让时将整合设置冷却塔的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条件中,地块开发可将车站冷却塔设施整合入地块建筑顶层或下沉广场内设置。

        4.车站附属设施与周边地块整合实施的建议
        当轨道交通车站和地块建设时序一致时,车站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等附属设施由地块或市政项目建设单位统一建造,包括对现场已有市政服务的项目调查和改造,并在轨道交通开通时按照轨道交通运营要求投入运营。
        当地块未出让或市政项目未开展时,由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在地块建筑临时附属设施;后期待地块开发建设时,由地块开发商或市政建设单位建造整合一体化新的附属设施并满足轨道交通运营要求开通,并将临时附属设施废除。
        地块开发需采取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在地块红线内及相临轨道交通保护范围的轨道交通的既有附属设施都不受到地块开发建设的任何活动影响而影响轨道交通的日常运营和安全;地块开发建设对轨道交通车站既有附属设施采取的保护设施也不能影响车站的日常运营和紧急操作要求;地块开发需要采取有效及足够的监测系统和体系确保车站既有附属设施的安全。
        地块开发在实施建造相关附属设施前必须向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提交其设计及施工方案并获得同意,新建设的附属设施的设计须按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相关的设计标准实施。地块开发在确定其物业管理单位后,需要与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共同制定详细的消防疏散策略和运营管理及维护协议,相关设计和施工方案在施工前需向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提交并获得同意。
        5.结语
        通过对前海单元规划、地下空间、步行系统及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的分析,提出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地块开发一体化整合发展的原则,梳理轨道交通车站的出入口、风亭和冷却塔等附属设施布置在地块内的设施与地块建筑整合的功能性、整合发展的接口需求。在相关地块后期开发时根据土地出让条款和规划要点结合各轨道交通车站特征提出具体的实施要求,将车站的既有设施进行整合,同时也确保地块后期开发能满足轨道交通正常运营和安全要求。本方案为前海合作区及其他实施站城一体化开发地区的国土规划管理部门、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公司、地块开发建设单位提出了土地出让和规划控制、分期实施及轨道交通运营审批要点的建议。前海合作区已经按此方案于近期将既有深圳地铁5号线铁路公园车站的冷却塔迁移至深国际颐景广场7号楼的建筑顶楼,使得被原冷却塔所占用的公共空间得以释放,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 2013
2.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前海深港合作区轨道与道路交通详细规划,2014
3.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前海合作区步行和自行车系统专项规划,2015
4.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前海合作区地下空间规划及重要节点周边地下空间概念方案设计,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