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9期   作者:  亓清春
[导读]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美丽乡村建设将要进入了新的发展层面,其重要性得到了提升,内涵将更加丰富,也将为农村振兴和国家的复兴大业助力。
        亓清春
        莱芜区和庄镇人民政府党建办公室  山东  济南  271100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心的重点问题。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党中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和农村纳入优先发展的行列,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这是中央政府高瞻远瞩的大战略,也体现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美丽乡村建设将要进入了新的发展层面,其重要性得到了提升,内涵将更加丰富,也将为农村振兴和国家的复兴大业助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引言:美丽乡村建设就是通过有效的手段和载体围绕农村生态产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等整合各方力量与资源,形成治理有效、环境友好、美丽宜居的农村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农村逐步走向乡村振兴的文明发展道路。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建设美丽乡村,必须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基础设施
        美丽乡村建设最基础的内容就是对于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只有切实完善道路交通、乡村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才能拥有强有力的保障,才能顺利进行其他方面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与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相配套的措施是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并对乡村房屋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
        (二)建设乡村经济
        美丽乡村必然是产业兴旺的乡村,因此必须将经济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提高乡村整体幸福感,同时促进乡村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乡村经济,一方面要实现乡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则要注重乡村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建设管理制度
        美丽乡村也必然是治理有效的乡村,因此要对乡村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让合理的管理制度促进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提高。我国在乡村推行村民自治的民主管理,在这一制度下,村民委员大会及村民委员干部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因此要提高村民自治的意识和能力,使村民在对村委会干部进行民主选举的过程中选出最能代表本乡村的管理人,与此同时要注重对村委会干部展开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化解村民矛盾、凝聚村民力量,从而使村民齐心协力共建美丽乡村。
        (四)建设精神文明
        美丽乡村是乡风文明的乡村,因而必须将精神文明建设也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之中。乡村是我国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乡村风土人情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然而,由于乡村信息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因此乡村也存在大量的迷信现象。为此,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对乡村优秀文化的继承,充分展现乡村之“乡土性”,另一方面,要在乡村中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使乡村更具现代气息。
        (五)建设生态乡村
        最后,美丽乡村亦是生态宜居的乡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于乡村生态环境的调节与保护,从而使乡村空气清新、山清水秀、面貌整洁,使乡村促进村民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路径
        (一)加大资金投入,促进设施完善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必然以大量的资金为基础,在进行资金预算时,需要结合不同乡村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资金分配,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全方位进行美丽乡村建设。除了乡村道路公共交通建设之外,为了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大对于乡村景点网络的建设,从而打造乡村旅游体系。乡村医疗亦是必须得到重视的基建项目,只有提高乡村的医疗卫生水平,人民的生命健康才能拥有切实保障。
        (二)多向发展经济,促进产业兴旺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并不仅仅局限于实现农业兴旺、实现农业种植和农业养殖的发展,而是要促进乡村经济沿着多个方向发展,使手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乡村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与农业共同发展。为此,乡村要找准自身优势,发现独有特色,通过推出乡村特色农产品、乡村特色旅游景点的方式,使得乡村产业发展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此同时,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不能孤立地看待各个产业,而应实现各产业之间的融合,使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产业链进行延伸,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例如,葡萄种植本属于农业,但农民可以利用工业技术酿造葡萄酒,还可以将自己家的农舍打造为以葡萄为主题的农家乐景区,吸引游客前来感受采摘葡萄、酿造葡萄酒的乡村生活之趣,从而发展乡村旅游业和服务业。此外,还应重视农民向乡村工人、乡村服务人员的培养与转化,使得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拥有数量充足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
        (三)法治德治结合,提高自治水平
        为了提高村民自治的水平,既要加大对于相关法律的普及力度,使村民知法、守法,又要重视乡村文化传统中所包含的道德内容,利用这些内容对村民进行道德感化,从而实现法治与德治二者的有机结合,使村民自觉遵守乡村生活中的各项规范,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与此同时,必须认识到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使村民成为乡村主人翁,提高他们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决策的自觉性,防止村民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边缘化、成为旁观者。此外,要提高村委会干部的工作待遇,吸引从农村走出去的高素质人才回流,使这些人才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提高乡村管理的活力。
        (四)开展文化活动,满足精神需求
        通过经济建设,能够满足村民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但美丽乡村还必须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村民精神文化世界的丰富。为此,在建设美丽乡村时,要对乡村人民的文化需求展开调研、对本村的具体文化传统进行调研,从而保留乡村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消除乡村文化中的落后与迷信成分,并围绕优秀乡村文化,开展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活动,吸引村民参与到这些活动之中,从而满足村民各方面的文化需要。例如,可以开展戏剧表演活动,在剧本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村民通过表演这样的剧本,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进而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这个过程之中,可以评出“精神文明标兵”,发挥榜样的作用,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五)加强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而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要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恢复自然生态[3]。保护乡村生态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为此,必须实现农村产业的绿色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既要促进经济水平提高,又不能让经济发展对生态进行破坏。与此同时,必须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环保细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保持乡村街道清洁,同时不乱排放污水,对家中养殖的牲畜进行有效管理,杜绝因放养牲畜而造成牲畜粪便污染水源情况的出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美丽乡村建设对于乡村振兴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深入分析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从基础设施、经济、精神文明、乡村管理以及生态保护五个方面入手进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加大基建资金投入、促进多向经济发展、实现法治德治结合、开展多样生态环境、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这些具体路径来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朱启臻.建设美丽乡村夯实乡村振兴之基[J].农民科技培训,2018(1).
[2]王生长,崔佳慧.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初探[J].行政科学论坛,2018(10).
[3]张月昕.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浅析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行政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