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实践初探——以2018年松江区天马处理厂周边生态廊道为例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9期   作者:庄伟力
[导读] 生态廊道是上海市松江区林带建设的重要脉络,是城郊空间联系的纽带。

        庄伟力
        上海凯盛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201600

        摘要:生态廊道是上海市松江区林带建设的重要脉络,是城郊空间联系的纽带。文章阐述了松江区天马处理厂周边生态廊道的设计问题,建设的难点、施工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等,既分析了问题,又提出了相关建议,可供其他在建生态廊道参考借鉴。
关键词:上海松江;天马处理厂;生态廊道;施工;栽培管理
1、项目概述
1.1项目概况
        2018年松江区天马处理厂周边生态廊道工程位于佘山镇西北角,是青松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市级重点生态廊道,以“天马处理厂”为中心,东至上海绕城高速,南至沈砖公路;西北至镇界,涉及到卫家棣村、新镇村两个自然村;青天路南北向贯穿而过。西北向与青浦段生态廊道无缝衔接;东侧辐射佘山镇区和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侧为天马赛车场,辐射天马山公园。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150340平方米,合6225.5亩。根据我方联合体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确认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绿化种植、沥青养护道路和碎石养护道路施工、排水沟渠及涵管工程、围堰等配套工程。
1.2项目分析
1.2.1工程特点
        天马生态廊道建设以隔离林为基体,以防护林为脉络,以景观林为节点,构成“三林四域”的空间结构,林地建成后,能有效阻隔、吸收废气,滞尘降噪,营建色彩丰富的森林景观,大大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天马生态廊道主要分为景观林1271.4亩,通过对原有地形的改造,合理搭配树种,营造季相变化明显,生态自然的“秘境之林”,主要种植品种为香樟、香泡、大叶樟、红楠、深山含笑、女贞等;隔离林3044.7亩,将垃圾焚烧厂与景观带有效隔离,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升生态景观效果,主要种植品种为枫杨、乌桕、喜树、纳塔栎、江南桤木、龙柏、水杉、落羽杉等;防护林1909.4亩,兼顾景观与防护功能的林带,主要种植品种为广玉兰、杂交马褂木、榉树、朴树、黄山栾树、无患子等。并种植浙江楠、大叶榉、榔榆、娜塔栎、五角枫、元宝枫等珍稀品种。苗木总品种120种,苗木总数量为1165561株。廊道定位为融入青松走廊,绿溢佘山,“以隔离林为片区,以防护林为脉络,以景观林为节点”的线上贯通成片、林下聚焦成点的生态廊道。

图1:天马生态廊道总平面
1.2.2现场情况及存在问题
        本工程现场施工条件较差,如施工范围较大,在苗木的运输与配送上存在较大难度,我公司在施工过程中针对以上特点,首先进行便道的铺设,更好地为苗木及各种材料的运输服务。
        但本项目施工区域地势偏低,且施工区域内原有水系河道丰富,分别为天马中心港、角里塘、陆其浜江、泱翠泾、莲墩港、汤家村江、菱花港、周泾港、童家汇河等。因此,我们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种植区域大都地势偏低,标高普遍在2.6米~2.8米左右,极易造成积水;
        (2)情况复杂,存在原有已动迁房屋宅基地未处理、原有农用大棚、原有苗圃等不能施工区域多;
        (3)部分区域土质较差,存在淤泥地、建筑垃圾较多、长期低洼积水、部分地块原有土质差等问题;
        (4)由于原有土地大都为水稻田,原有排水设施仅为灌水泵,没有排水泵房,区域内排水存在问题。
        (5)区域内存在两条高压输电线路,军用光缆、天然气管及地下高压电缆等多处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给施工造成较大困难。
2、生态廊道项目施工
2.1施工准备
        接到中标通知书及施工图纸后,我们立即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及项目工作小组,认真、仔细地研究图纸的技术要求,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着手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施工技术准备
        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班组长,认真熟悉图纸,编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工作计划,编制施工质量控制实施细则并落实质量控制措施。做好工程技术交接工作,自上而下进行交底。
        另外,我们努力做好施工现场的踏勘,主要包括:高压走廊、墓地、地下管线、军用发射塔、鱼塘及芦苇荡、堆土与填土、垃圾等,邀请上海市及松江区电力部门召开了两条高压走廊线路的专门会议,并针对军用光缆等,邀请了专业部门进行了物探,做到了对现场状况的充分了解。
        (2)劳动组织准备
        建立工程队伍以及管理体系,组织好劳动力技术工种的比例以及劳动力培训工作。做好规章制度,安全施工,操作技术和精神文明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表1:劳动力配备计划表

        (3)施工物资与机械准备
        根据廊道绿化设计要求,必须选定符合质量标准的种植材料,应选用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生长良好的植物材料。在施工前,对准备的植物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以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确保它们的种植质量和效果。
        施工前还应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能,更换的种植土应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绿化地土壤多采用深翻熟化、优化土壤,以达到种植相关规范要求。
        另外,机械设备检修完好,施工队伍人员等符合各项要求。
2.2施工方案
        项目经理及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等会同设计人员对图纸和工程说明作全面、详细的了解,对全工程概况做到心中有数。开工前进行工地实地勘察,了解施工现场环境、交通运输、地下管线及坟茔墓穴等情况,核对施工空间与设计图纸有无误差。
        做好施工部署及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人员掌握全部施工资料后,按施工内容进行人员部署,划分各工序的职责范围,明确各工种的责任,并落实到各工种的负责人。
        (1)全面铺开、分段施工
        我们采用“5+1”施工模式,即把整个施工区域分为五个种植区块和一个土建道路区块,每区块由专业的施工负责人按计划根据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地形环境的施工要求,采取不同的施工措施全面铺开、分段施工。同时搭配一个专门的协调组及一个安全文明专职小组,以保证施工质量及工期进度。
        (2)统筹安排、交叉施工
        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本工程采用分段交叉施工,由土建单位首先进场分段先行施工,完成基层路基作业后作为各苗木种植单位的施工运输便道,以流水线的工作形式推进工程进度,以达到最佳效率。
        (3)先易后难、层层推进   
        将整个施工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小班”地块。对满足施工条件的先进行施工,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对未满足施工条件的“小班”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以期尽快满足施工条件。我方无法自行解决的,及时上报并与建设方等部门沟通协调。
        (4)分工合作、协同并进
        施工过程中,有专人协调各分工不同的施工队伍,以免相互间发生冲突。特别对于道路的施工管理,根据现状制定了专门的施工方案。
2.3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3.1苗木种植施工
        (1)选苗
        为确保绿化工程质量,苗木的选择是树木种植效果及成活的关键。在苗木选择上遵循就近原则,在质量上要注意选用长势健旺、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树形端正,根须发达的苗木,苗木带全冠,同时应该是在育苗期内经过移栽的苗木。
        (2)起苗与运输
        苗木起掘、包装应符合现行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起苗的时间和栽植的时间紧密配合,做到随起随栽。
        苗木开挖前应把苗木枝叶扎拢,以利于挖运。起苗时常绿苗木应当带有完整的土球,起苗后要进行初步修剪,主要是进行适当疏枝,去除内层小枝和叶片,树冠的修剪应以保持树冠原有形状为准,所有死的、干枯的、被病虫害侵蚀的树枝要被清除。苗木在装卸车时应轻抬、轻卸、轻放,做到树木土球不破损碎裂,根盘无擦伤、撕裂,枝杆保持完好。
        (3)苗木栽植
        成立专门施工小组:根据施工工序及技术质量要求,共设5个小组:一组施工放样,定点放线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必须准确,标记明显,一般采用矩形放样,不规则地块采用平行四边形放样;二组根据放样位置挖树坑,即种植穴,挖树穴时位置要准确,规格要适当,挖出的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于穴边;三组负责修剪苗木,种前修剪和种植后修剪,宜将劈裂根、病虫根、过长主根和侧根剪除,将苗木的病残枝、细弱枝、过密枝及无效萌蘖剪除,增强苗木自身的抗旱能力,减少水分蒸发;四组种植苗木,苗木种植时,必须做到:深度适宜、根土密实、根系舒展,俗称“三填二踩一提”,同时调整行列间距;五组负责支撑与绑扎,种植的树木应保持直立,不得倾斜,根据不同的苗木品种与规格,分别采用三脚支撑和扁担桩等支撑方式。
2.3.2养护道路施工
        养护道路施工主要是配套道路的铺设,分别为3米沥青道路、1.8米碎石道路及管涵铺设等。主要为绿化工程及绿化养护提供前期进场条件及后续绿化养护便道。现场施工条件多为稻田,土质较差,基层填筑时采用仪表厂大量建筑垃圾。

图2:植物种植与道路施工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科学规划施工顺序、步骤及工艺,沥青道路及碎石道路采用平行施工,以加快施工进度。
        沥青道路:用挖机整理路基→多余建筑垃圾外运→压路机碾压并振动→施工放样→路缘石放样→摊铺碎石垫层→浇筑砼基础→切割路面→混凝土保养、浇水→摊铺沥青→清理场地、完工。
        碎石道路:用挖机整理路基→多余建筑垃圾外运→压路机碾压并振动→施工放样→摊铺碎石道路→清理场地、完工。
        本项目管涵铺设主要是为林地内及时排水而铺设,现场铺设要求因地制宜,合理铺设,保证排水通畅,排水管道采用DN600HDPE双壁波纹管SN10。施工过程包括:沟槽开挖、铺设管道基础、管道铺设、沟槽回填、管线保护措施等。
2.3.3做好排水及灌溉系统
        排水及灌溉系统主要包括排水沟渠、涵管工程、围堰等,因所在区域地势较低,排水问题突出,应做好充分的设施及技术准备。
        (1)围沟、腰沟、畦沟
        围沟:深700,宽500~2000,区域边界的排水沟;
        腰沟:深700,宽400~1200,道路旁边的排水沟,过路的排水管直径Φ600;
        畦沟:深500,宽300~800,种植区域排水沟,一般两排树一条畦沟,南北走向。
        施工时,一般是挖好排水沟,再进行种植,但要根据地块特点,如混交林处等可先种植,再挖沟。
        (2)水泵站
        天马生态廊道周边共有7条河流,区级2条,镇级5条,对原有乡村水稻田排灌站保留并加以充分利用。
        另外,根据每年的梅雨和台风季节的特点与需要,临时增加强排点,以便及时有效地排水。
3、关键性技术难题及其解决办法
3.1地势低洼,主要解决排水问题
        技术难点:施工区域内存在大面积淤泥地、茭白地、藕塘等,土质松软、立地条件差,容易深陷(淤泥土厚度80厘米左右)。

图3:清退的鱼塘种植示意图
        解决方案:应加深加宽围沟、腰沟、畦沟,先对淤泥地、茭白地内的积水进行排空处理,待积水排空、场地风干后选取耐湿树种进行栽植。预计时间跨度较长,施工周期一年以上。藕塘等的低洼地,首先进行排水处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牺牲造林面积,以溪沟代替围沟,打造林水复合的生态效果。最后结合苗木种植和道路设置等,进一步细化完善了排水方案,补充新建沟渠与周边水系的关系,明确排水口位置和数量;强排水区域优化深化了排水措施,补充细化围堰的平、断面方案等。

图4:林水复合的生态造林
3.2调整品种,主要解决适地适树问题
        技术难点:由于林地立地条件相对较差,容易积水,降低苗木成活率,且前期品种未能根据现状条件进行设计,没有做到“适地适树”。
        解决方案:2020年3月,经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批准,由原设计公司两次调整作业设计,结合专家意见对建设类型、种植方案和相关工程措施进行了复核和调整:考虑立地条件相对较差,为提高苗木成活率,其规格不宜过大,建设类型由“三林四域”的空间结构调整为隔离林+防护林,其中隔离林实施面积 3235 亩,防护林实施面积 3077.21 亩,共计6312.21 亩。种植方案:已种植地块,杉类种植区域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景观打造区域适当优化树种选择,并替换不适生树种;未种植地块,根据最新立地条件和“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苗木种植设计。优化后,隔离林拟种植乔木 193713 株,胸径 5.1~6.0 厘米的乔木占 36.5%,胸径 6.1~8.0 厘米的乔木占 50.2%,胸径 8.1~10.0 厘米的乔木占 6.2%,胸径 10.1~12.0 厘米的乔木占 7.1%,平均种植密度约为60 株/亩;防护林拟种植乔木 164748 株,胸径 5.1~6.0 厘米的乔木占36.8%,胸径 6.1~8.0 厘米的乔木占 50.0%,胸径 8.1~10.0 厘米的乔木占 6.9%,胸径 10.1~12.0 厘米的乔木占 6.3%,平均种植密度约为 54株/亩;常绿和落叶乔木比为1︰5。
        减少女贞、广玉兰、纳塔栎用量,未种植区将部分非常规树种改为常规树种;进一步优化了景观效果提升区域的种植方案,适当增加了浙江楠、红楠等珍贵化树种以及色叶树种;适当减少了地被种植面积;调整后拟定树种为 55 种。
3.3建筑垃圾多,覆土满足种植需求
        技术难点:建筑垃圾与土方混合,厚度较深,不能直接种植(厚度70厘米左右)。
        解决方案:
        (1)施工区域内存在生活垃圾的,进行机械配合深埋处理,上覆土70厘米,满足苗木种植需求。
        (2)施工区域内存在建筑垃圾的,有坡度的进行简单平整,上覆土70厘米,满足乔木苗木需求。无坡度的直接覆土70cm,满足苗木种植需求。

图5:建筑垃圾覆土处理
3.4地下管线及地上高压输电线多,主要解决安全问题
        技术难点:地下管线避让区域,计81.2亩:区域内避让地下管线、军用光缆总长2900米,避让两侧各5米;地下西气东输天然气总长3026米,避让两侧各6米;地下高压电缆共7处,四周避让各5米,面积700平方米。施工区域内存在10KV和35KV架空高压线, 涉及面积为484亩。
        解决方案:
        (1)针对地下管线、军用光缆等两侧各避让5米;针对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两侧各避让6米;针对地下高压电缆四周各避让5米;
        (2)架空高压线不能完全按原设计进行施工,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优化,要求高压走廊避让分别为10KV两侧避让10米及35KV两侧避让20米。

图6:各种管线分布示意图
        施工保护重点:我们本着安全的考虑,建设林地时按照相关工程技术要求,运输苗木及苗木卸车时注意进行合理避让,分派专职安全员到现场监督、指导等。
        (1) 对施工区域重要的进出通道做一些简易的限高标志;
        (2) 在卸苗时,保证3~5米的避让距离,种树要避让2~3米距离;
        (3) 对集中施工区域,为了保护输电线路,在一定范围内采取插旗、拉线等防护措施。
3.5精细化养护,主要解决成活问题
        生态廊道项目建设的后期养护情况等也是进行质量核查的重要内容,必须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木健康生长为根本目标,养护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支撑、浇水、排水、除草、松土、施肥、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林地保洁和杂草控制等。
        首先,要求各分区制定完整的养护计划,即根据地域的气候特征和各个种类的植物特点,努力及时排水、浇水,加强防治虫害和病害等,避免不时针对某一特定现象进行突击的补救,避免因问题严重而蔓延开来造成损失。
        其次,养护的重点要做好:场地细平整方面,翻耕部分区域内的不平场地,清理大石块等建筑垃圾,结合除草和支撑等进行细整平处理;部分区域内需及时更换支撑木桩或竹竿,对松动和倾斜的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台风暴雨等伤害造成倾斜而影响成活;剥芽修剪,部分区域内萌孽能力强的苗木脚芽较多,生长杂乱,需结合除草、支撑等工作及时剥除修剪,以节约营养,保证成活;除草方面,做到精细化管理,杜绝使用除草剂,梅雨季节加强除草工作,保证杂草高度控制在30厘米以下,特别注意沟渠边坡的杂草要根除,梅雨过后,割下的杂草覆盖地面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过快;排水沟系方面,部分区域内的沟渠需及时除草修整沟系,对坍塌部分应及时修理通顺,以保证汛期排水及时畅通。

图7:精细化养护管理效果
        另外,根据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林地养护管理工作要求各分区在平时养护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养护档案,包括巡护日志、养护日志和养护月度小结等。其中林地巡护,可分为日常巡护和专项巡护,均要求详细记录在案。
        最后,我们还制定了排灌用电、机具设备等使用、保管、作业的安全制度,以及防止各类灾害的防灾减灾预案。作业人员按照制度要求,严格做好安全防范等工作。
4、小结
        近年来,在生态廊道建设过程中,对于苗木规格、苗木品种以及道路河道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比如种植形式、土壤改良和施工顺序等。2018年松江区天马处理厂周边生态廊道项目建设中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场地条件差等困难,通过边学习边施工边整改,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了技术和管理能力,获益匪浅,为以后的项目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希望本文的一些分析和研究可以给类似工程项目提供一些指导。
        
参考文献:
[1]达良俊,陈克霞等.上海城市森林生态廊道的规模[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 32(4)
[2]臧德奎.彩叶树种选择与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2
[3]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生态廊道建设导则;2016.4


作者简介:庄伟力,男,上海松江人,1981年9月生,上海凯盛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程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园林设计与施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