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镇1 王金淼2
1.身份证号码:37152519860226****
2.身份证号码:37152219850320****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建设在不断加快,市政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进行严格的监管,包括施工扬尘、水污染及噪声控制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市政工程施工环境的保护方面,明确施工的特点等因素,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科学的管理。为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在市政工程的施工中,施工企业要从全过程进行监督,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维持市政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本文从市政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出发,对一些施工中的污染现象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关于保护环境的策略,旨在推动我国市政工程施工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市政工程;环境影响;制度
引言
市政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必然会对城市中自然环境及居民产生影响,严重者有可能出现纠纷,对整个市政工程形象及施工带来恶劣的影响。因此在市政过程建设施工中采取措施保护环境,防止附近环境的破坏及污染。同时市政工程在施工中总会存在一不安全不文明的问题,极度重视意义重大,将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避免因存在安全漏洞及不规范操作发生纠纷或事故,造成不良影响。
1道路建设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对土壤的影响
道路建设是一项大工程,会占据大量的土地面积,很多农田、森林等不得不被征用,一旦被征用会失去其原来的作用。道路建设要求土壤结构密集、土质较硬,利于路基建设,与植物种植所需土壤相反,大部分土地丧失原本的生态功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进行道路建设需要大量的挖补和填埋,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废弃土和废弃水泥等,会对土壤本来结构形成严重的破坏,产生不利影响。
1.2水源污染
市政工程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在冲洗施工现场地面的过程中,施工企业所采用的水源多属于废水,可能会由于降雨而导致地表浆料流失,或是渗透土壤,或是流入其他地表水,如果施工企业未能对污水进行正确的处理,那么就可能使各类污染物的浓度提升。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普遍来自周围水库存水或地下水资源,而且水系之间相互流通,如果发生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就会导致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
1.3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无法落实安全施工责任
安全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市政工程建设施工更加安全文明,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监督。对于部分市政工程来说,安全责任制只是流于形式,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或监督力度不够,落实安全责任制度较为困难,尤其是个人。同时部分企业安全保障体系缺乏,安全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过于注重工期、进度等,质量管理方面的执行力度不够,安全管理及责任制度没有真正的作用。在施工中安全管理体系缺乏,施工安全文明的监督力度有待加强,使得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容易忽略,达不到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安全管理机制相对落后,不符合安全文明施工标准,进而在工作中缺乏制度保障,发生安全问题,使得市政工程面临着风险:其次,监督执行力度小是安全文明施工中常见问题,由于责任落实不到位,检查中只关注表面的安全现象而忽略文明施工,监督没有发挥出实质的作用,造成文明施工缺乏有力的保障,在针对预防安全隐患及解决效果欠佳。
2市政工程环境影响的制度分析
2.1水泥浆回填
钻孔终孔后不拔取套管,在围挡内配置水泥浆,水泥浆水灰比为0.5~0.7∶1,拌和均匀,一般一包水泥灌5m孔段。注浆时下入钻杆距孔底0.3m左右,从下往上泵送水泥浆,至孔口套管返浆方可停灌并起拔套管。套管全部起拔,待水泥浆初凝后,孔口以下0.2m左右用水泥砂浆填实,并抹平孔口,恢复路面。水泥浆回填的优点是封孔质量相对有保证,可有效封堵钻孔排水、排气通道;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成本较高,岩芯土需外运,不利于环保。地铁、城市隧道及其他特殊要求的工程,一般要求采用水泥浆回填方式。
2.2设计规划阶段
在整个道路设计规划初始阶段,应将生态道路理念和设计规划相融合,在道路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处理好发展和自然生态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规划最短路线,降低成本,节约资源,降低土地占用率,从而将自然环境破坏降到最低。在道路路线设计中,合理优化各条主干路、次干路的分配,让车辆能够有序分流,减少绕路和降低交通堵塞,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在外观设计中,将生态保护与美相结合,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提升视觉感官,能净化汽车尾气,减少空气污染,设计中应考虑到日常施工材料的再生利用。道路建设需要用到很多资源材料,有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释放有害气体并且产生很多废气垃圾,造成空气污染。在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变废为宝,降低工程造价,有利于自然环境保护。
2.3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要想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应将生态资源保护作为工作的落脚点,从工程开始前先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准确的勘查,明确施工区域的客观环境条件以后,分析其细节性的因素。相关勘查与测量工作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依照既定的流程和工作标准完成相应的测量工作,并对工作的流程加以监督。在勘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就要注意环境保护的问题,既要满足生态资源的保护需求,全面的分析施工区域的客观环境,又要制定可行性较强的测量方案。施工企业可以成立专门负责测量工作的小组及团队,在施工的各个环节考察环境保护工作是否得到落实,并在实际的工程中及时协调各方面的因素,避免施工会对客观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市政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依照全面性、系统性的原则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既要观察工程自身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又要监督施工人员的施工流程,将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与施工流程相结合,尽可能地避免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才能凸显出市政工程的环保价值,有效提升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生态效益。
2.4加强监督,贯彻落实安全责任制
施工企业要根据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的内容,及时对于实际的安全责任制进行调整明确,将责任及义务落实到个人,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监督,监督人员要明确自身岗位工作职责,了解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在安全管理及监督机制的引导下,分析施工流程问题,处理的细节问题,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可采用远程设备监控或直接到现场,加强监督,贯彻落实安全责任制,及时处理安全风险及隐患。此外,对于参与市政工程的每个人要树立高度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完成责任工作。
结语
在现代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落实绿色发展的观念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城市的建设提供基础途径,坚持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能够提升市政工程的建设水平,增强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施工企业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客观因素及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并在设计图纸的过程中融入环保的理念,增强工程施工方案的环保性,以工程理念覆盖实际施工的模式贯彻环境保护的施工原则,扩大市政工程施工的公益性,推动城市建设的绿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褚云波.市政工程施工中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J].价值工程,2020(4):40~41.
[2]翁丹丹.简析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环保型施工措施的应用[J].科技风,2020(28):114~115.
[3]刘文海.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要点及健全管理体系的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20(18):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