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颍上县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安徽颍上 236200
摘要:现阶段,全球淡水资源匮乏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在水利施工现场中应用“互联网+智慧水利”的意义与方法,以期通过进一步提升水利施工效率与质量的方式,为人们的用水安全提供保障,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水利;水利施工现场管理
引言: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工程建设存在环境较为复杂、工程建设难度较大等问题,导致工程管理工作的难度也比较大,现阶段,为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能够满足工程设计需要,在进行水利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合理应用“互联网+智慧水利”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一、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应用“互联网+智慧水利”的意义
如图1所示,在2010—2018年间,我国水利建设施工项目以及水利建设项目总投资额都整体呈上升趋势,仅2018年施工的水利项目就有27930个,同比增长了4.61%,总投资规模达27499.8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9.97%。面对上述情况,由于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因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质量问题,现阶段,为保障工程施工质量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管理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依据管理需求主要可以分成施工人员管理、功能设备管理、施工资源管理以及施工质量管理这四部分,对这四部分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较为复杂,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比较大,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出现管理问题的可能性。现阶段,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能够满足预期的建设目标,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应用“互联网+智慧水利”的方式,降低现场管理工作的难度,提升工程管理的质量,为工程施工效率的提升、施工成本的下降提供支持[1]。
.png)
图 1 2010—2018年我国水利工程情况
二、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应用“互联网+智慧水利”的方法
在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为切实提升水利工程现场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相关工作人员在考虑到水利施工现场管理需求以及互联网+技术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互联网+智慧水利”系统,这一系统使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水利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通过系统获取相应的施工信息,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判断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以便通过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的方式,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现阶段,“互联网+智慧水利”系统在水利施工现场管理主要应用方式如下。
(一)设置“互联网+智慧水利”平台及应用框架
在当前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保证互联网+智慧水利系统能够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发挥自身的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就必须依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物联网平台,并对平台的框架进行设计,以便为后续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在搭建“物联网+智慧水利”平台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先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网络环境,并依据具体的环境情况设计对应的业务系统,然后通过在硬件层设置的过程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方式,为后续子系统的设置提供支持。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设计应用框架的过程中,将框架分成用户层、应用层、传输层、支撑层以及感知层五部分,其中用户层主要负责审核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身份信息,并满足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查询需要;应用层主要负责支持系统平台的运作,即在应用平台的过程中,应用层可以接收用户的指令信息,并对信息进行逻辑分析;传输层主要负责信息的传递,即在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传输层将自身的要求传输到现场施工人员终端上,以便加强对现场施工情况的管理;支撑层主要负责为整个应用平台提供逻辑支撑,并且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逻辑判断的方式,便于管理人员作出管理决策;感知层在工作过程中主要通过与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等传感器设备进行对接的方式,了解施工现场的环境变化情况,便于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分析环境变化情况的方式,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二)设计“互联网+智慧水利”子系统
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在应用“互联网+智慧水利”平台进行水利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依据自身对施工人员、功能设备、施工物资、施工质量等进行管理的工作内容,在平台业务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子系统构建,以便进一步简化现场管理工作的内容。具体来说,在现场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在构建子系统时,首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保证子系统具备身份认证功能,以便令相关施工人员在工作前通过人工审查自身安全设施配备是否齐全,并且在齐全的情况下进行系统认证的方式,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其次,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保证子系统能够与施工现场的监控设施、通信设施相连接,以便保证相关监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对现场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在发现施工人员存在不当操作时,可以利用通信设施提醒相应施工人员,降低安全风险的出现概率;再次,子系统应当能够对当前施工现场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整理监控,并且通过物联网系统对施工中是否存在浪费行为进行统计管理,并且在发现施工现场存在浪费行为后,及时对浪费行为进行处理,以便达到降低施工成本,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最后,我国的疆域比较辽阔,不同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为更好地时应当地水文、气候等因素变化的情况,其质量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现阶段,为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预期要求,在进行子系统设计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借助管理系统中的“无人机”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细致的勘察,并将勘查结果与平台数据库中的工程标准进行比对,若比对参数存在较大差别,则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方案,便于相关施工人员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对数据参数情况进行加强[2]。
结论:总而言之,在当前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智慧水利”作为能够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提供便利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受到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广泛欢迎。
参考文献:
[1]储玉.基于“互联网+智慧水利”的水利施工现场管理探讨[J].智能城市,2020,6(16):19-20.
[2]胥照.“互联网+智慧水利”在水利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江苏水利,2018(0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