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第9期   作者:李成功
[导读] 导致混凝土施工受到较大影响,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完善,使其满足现阶段的房屋建筑施工要求。

        李成功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由于房屋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易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混凝土施工受到较大影响,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完善,使其满足现阶段的房屋建筑施工要求。
        关键词: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分析房屋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
        (一)材料与工艺选择不恰当、技术管理不到位、各项施工安排不合理导致整体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二)房屋建筑工程会出现构件裂缝、工程分散等问题,这是因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混凝土配制比例不合理以及分布不均匀所导致。
        (三)出现裂缝、墙体麻面、钢筋暴露等现象,这是由于在大体积混凝土预埋时,其内部支模设计以及钢筋布筋率达不到相关标准所造成。
        (四)浇筑后出现位置移动、裂缝错位现象,这是由于在浇筑时振捣垂直程度不足以及速度变化所导致。
        二、浅谈房屋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房屋建筑施工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应用时,应当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这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与前提。因此在施工流程中各阶段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其能促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稳步进行。首先需要配备各种类型的施工工具,比如配电箱、平板振捣器、混凝土插入式振捣器、塔吊、水泵、扫把、平锹、尖锹、铝合金刮尺、白线等,备齐各个阶段的施工工具,避免因施工工具不足导致相关施工技术无法顺利开展。其次,准备好混凝土施工技术实施中所需的各项材料,比如有害物质较少的水资源、膨胀系数较小的骨料。最后,还应合理分析施工各个阶段所需的施工技术,避免盲目、不切适宜地使用施工技术,并在施工前检查各种机械设备,在保证无误的情况下再进行施工。
        (二)房屋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常见裂缝中,以温差式裂缝最为常见,其最容易受到温度影响。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密切关注混凝土的降温问题,以此来规避出现温度差过大的状况。可预先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道,在浇筑完成后,将冷却水注入内部管道,提升终凝速度,以此来降低内部温度,避免因温差过大导致裂缝的出现。混凝土模板外部还应设置测温点,安装温度传感器,以便及时掌握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全过程的温度变化,精确控制冷却水在管道内部的循环流量以及循环时长,使内、外部温差始终在25℃范围内即可。冷却水管道必须用性能稳固、质量过关的钢筋骨架以及相关桁架,尽量避免管道变形。控制冷却水先流向温度高的区域,然后再由温度高区域逐渐流向其他边缘区域,在混凝土中心区域附近来接入进水管口,边缘部位布置出水口。而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般体积较大、厚度较厚,通常要分多层进行进水管的埋设与操作,还应错开各个层级之间的垂直进管口与出管口。此外,水管的监流设备与流量控制阀门也应当设置出水管口。
        (三)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湿度与温度控制技术
        1着手于砂石材料的温度控制,夏季应避免砂石被阳光直射,或者将冰水与砂石进行混合搅拌以降低其温度。
        2在完成浇筑后做好保温工作,确保混凝土不因拉伸强度不均而出现裂缝。


        3定期对温度进行测量,测量工作中应用较多的是电阻型温度计,测量混凝土各层的实时温度,合理设置测温线与测温点,在确定位置后做好标记,让钢筋与测温线充分接触,并包裹好导线外部的头,以此来提升检测效果。测温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来进行温度的测量与填写,然后经技术人员的分析与整理后,合理采用减小混凝土收缩、水化升温等措施,避免外部与内部温差超过25℃,并根据其温度变化情况进行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在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后还应控制混凝土湿度,以此来保证水泥达到硬化标准,使其拉伸强度得到有效增加,避免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纹,从而保证房屋建筑质量的提升。
        (四)房屋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搅拌技术与浇筑技术分析
        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搅拌混凝土时间以及材料投放量方面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与一般形式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相比,花费在搅拌上的时间更长,这是因为粉煤灰与特殊外加剂的大量添加,使得单方水泥量相对减少,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搅拌时间宜控制在半小时左右最佳。同时,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材料投放,以此来确保各种材料的精确配比,使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房屋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障房屋建筑质量的关键技术。
先要对房屋建筑的建设方案进行了解与把握,根据以往的房屋建筑施工经验,做好浇筑前的准备工作。在浇筑过程中应采用层层浇筑的形式来进行施工,在一层完全浇筑后才可进行下一层浇筑,以此来逐次完成浇筑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下一层浇筑前务必保证上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处于初凝状态,如此才能达到浇筑应有的效果,这种浇筑方式适用于建筑平面尺寸在合理范围内的房屋建筑。此外,还应注意在使用插入振捣器与平板振捣器时应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必须在经过振捣器处理后,再用平板振捣器进行相关工作,且平板振捣器一般是通过先横后纵的形式来施工。
        (五)房屋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振捣技术
        1使用振捣棒进行作业,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性能受到影响。
        2根据混凝土实际状况引入预应力,有效发挥其作用,避免结构主体裂缝的产生,使房屋建筑更加安全、结实、耐用。
        (六)房屋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浇筑难度大、耗时长,完工后的养护工作能够适当提升混凝土使用年限。当混凝土进行分段浇筑后,可在混凝土初凝与终凝之间采取二次鼓捣,或者通过重复抹压使其密实,或者抹压排除上表面泌水,如此可排除最早形成的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的6小时到18小时内,对其进行洒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需控制在28天内,对一些重点部位或者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可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对于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来说,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操作,对维持饱和水的草袋或者麻进行遮盖,防止阳光对其暴晒,并做好细致的养护记录。此外,为保证混凝土品质以及外观,使混凝土平整度满足要求,可对混凝土外露面进行错台挂帘,对表面留存布条或者木块、蜂窝等状况在混凝土凝固前就给予处理。
        结束语
        综上述,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综合性施工技术,随着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与完善,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推动了国内房屋建筑施工的快速进步。但是现阶段,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却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与缺陷,这给房屋建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基于此,需进一步完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其优势所在,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提升其施工效率,推动房屋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符泽冲.关于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08):130-131.
[2]曹伟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176.
[3]王爱国.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决策探索(中).2020.(05):41.
[4]陈永永.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7):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
•   ...
•   ...
•   ...
•   ...
•   ...
•   试...
•   高...
•   土...
•   ...
•   探...
•   ...
•   ...
•   ...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