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土地整理中的农田水利设计 孙灿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孙灿
[导读] 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农田水利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包括了排水、灌溉、水土保持以及水源等内容

        上海嘉定水务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市嘉定区  201899
        摘要: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农田水利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包括了排水、灌溉、水土保持以及水源等内容,可以说农田水利设计对于土地整理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于土地整理的概念进行阐述,从而对于土地整理中的水资源平衡进行分析,最后对于土地整理中的农田水利设计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土地整理中的农田水利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土地整理;水资源平衡;农田水利设计


        引言
        土地整理是进行土地开发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出现于20世纪末期,通过对土地的利用和机构进行综合性的整理,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产的农业生产的改良,进而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对于耕地面积的扩大和耕地质量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们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进一步关注,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土地整体的资金投入,而其中农田水利设计所消耗的费用占比最高,这也充分说明了农田水利设计在土地整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土地整理基本上实现了防旱防涝,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收入和产能,但想要实现更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土地整理的概念阐述
        在土地工作中,土地整理属于其中的一种重要的类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德国,在当时主要是指对封建分封的土地进行重新的整理和规划。我国在土地整理工作上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目前对于土地整理的定义主要是指某一个区域当中根据土地和城市规划来对其用途进行明确,进而采用经济、行政和工程等方式来对土地状况进行调整、整治和改造,从而提升土地的利用率,进而提升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的生产条件。除此之外,土地整理的概念也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上的区别,狭义上的概念是指对农地进行整理,而广义上的概念则是指对土地进行开发,两者的目的是相互统一的,都是为了保证耕地面积的平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相关部门在土地整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在农地的整理上,在农民的负担不会增加的基础上来由国家对中小型基础农村设施进行投资,从而实现对土地利用形态的改善,提升耕地的质量,实现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优化改善。
        2.土地整理的水资源平衡分析
        对土地整理的水资源平衡进行分析,首先要说的就是水分分析,对水文中的变量进行科学估算,对不同期间的供水量进行明确,然后对灌溉制度进行模拟,对不同灌溉定额及用水进行明确。在当前我国的土地整治背景下,可通过土地结构设计结合灌溉面积来按照水源情况来明确灌溉的具体范围。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农田水利设计需要对相关的水文资料进行搜集,且必须做好相关的勘查工作,结合勘察结果来对该区域中的可利用水源进行统计,具体包括了整理地区的水源情况和分布,例如水库、干渠和河流等。
        3.土地整理中的农田水利设计研究
        3.1土地整理中农田水利设计的标准
        在土地整理中的农田水利工程,具体包括了排水和灌溉工程,在这当中,灌溉工程也分为了管道配水和渠道系统这两个部分,该系统的重要功能在于将水分配到农田当中。排水工程的功能则是排出多余的地下水。一般而言,在进行农田水利设计中,需要重点参考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农田排水工程技术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等规范内容。在这当中,进行灌溉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灌溉的作物、方法、规模以及水土资源区情况等要素,并结合规范要求来进行取值。在进行灌溉的过程中应该确保达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如果处于粮食的高产地区则应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如果处于缺水区域则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即可。如果在该区域以旱作物为主,那么在保证水源的基础上可将灌溉设计保证率设置在百分之七十五左右。



        3.2农田水利设计中的灌溉方式选择
        在进行农田水利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多种类型的灌溉方式,具体包括了轮灌、续灌、喷灌以及地表灌溉等方式,不同的方式有着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具体需要结合土地的水源情况、农作物需求、地形以及土壤质量等因素来进行选择。在进行设计方案的选择时,要对灌溉的定额和制度进行考量,从而选择出最佳的灌溉方式,在减少投资成本的同时提升土地整理效率,达到预期的整理效果。在土地整理项目当中,需要对已有的水利工程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例如疏通堵塞的土渠或者对串灌和漫灌的方式进行摒弃等等,从而避免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喷灌这种灌溉方式能够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在保证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节约成本。与其他的灌溉方式相比,喷灌能够实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水资源节约,并且能够在草坪、农田和园林中进行广泛的应用。除此之外,喷灌也有着很强的土壤适应能力,能够在山区和平原进行应用。
        3.3农田水利设计中的灌溉渠系选择
        在进行农田水利设计的过程中,一般会在平原地区采用沟渠灌排的布置方式,为田间的灌溉和排水提供便利条件。对于丘陵地区而言,可采用双向控制的方式,也就是灌水和排水的二合一,这样有利于水资源的高效率利用。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一般会将农田进行集中布置,也有一些区域需要因地制宜,总的来说渠系的布置要符合农田的布置方式,从而实现水利设施的高效率利用。将土地整理项目中已有的灌水排水渠系为前提,对其进行加固和修整,适当增加渠道的宽度,通过灌排系统来将水源分配到各个农田当中。为了能够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对耕地面积和水源进行节约,应该做好渠道的衬砌工作,所选用的材料要能够具备防渗功能。沟渠系统的设计要沿着山脚来进行布置,如果地势较高的地区则可采用灌溉和排水的两用渠道,如果处于开阔地带则可选择中央布置渠道的方式,从而实现冲田的合理控制。如果处于盐碱地,则应该将渠系布置在高处,而排水系统则应布置在低处,从而实现对盐碱的有效冲洗,这种灌排渠道系统的设计难度较高,除了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群众意见之外,也要从全局的角度来实现科学的规划设计。对于土地整理面积小的区域,不适合对农田进行集中,也不适合采用渠灌的方式,那么可在该地区进行蓄水池的修建,从而提升该地区的需水量。在修建蓄水池的过程中,应该确保坡面的汇流良好,并安排好配套设施。对于一些农田较为集中的死角,应建立提灌设施,并对已有的设备进行优化和改造,当农田所处的位置较高时,则可利用新建的提灌设施来处理。可以说在选择渠道时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渠道有着不同的优缺点,例如U型渠道的防渗和输水能力强,但设计复杂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梯形渠道虽然成本较为低廉,但占地面积很大。矩形渠道虽然占地面积小,但有着较高的材质要求,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因此在规划渠道的过程中,应该对地形、资金和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考虑,做到因地制宜。
        3.4农田水利设计中的管道配水
        在灌溉配水的过程中,灌溉管道系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结合灌溉区域的地形、水源以及用水需求,一般会将其布置为树枝状或者环状的管网结构。在进行农田水利设计过程中,应该对灌溉管道系统设计进行优化,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灌溉区域的实际情况,一些地区在进行农田水利设计时会盲目的借鉴其他项目的经验,却没有注重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灌溉系统的应用效果不好。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该确保管道的转角大于九十度,管道强度要结合填土和管道压力来进行选择,管径则应结合设计流量和流速来进行选择。
        结束语
        在当前各类土地整理项目中,农田水利工程是重中之重,对其加以合理设计对提高土地整理的水平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提高土地整理中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政泽.农田水利农田灌溉渠道工程的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 (15):289,291.
        [2]李平.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要点[J].科学与财富,2020,(8):265.
        [3]王转周.河西地区灌区农田水利渠道设计及其施工技术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6):88-89.
        [4]肖金红.探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J].智能城市,2020,6(14): 164-165.
        [5]刘芳琴.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 (6):210-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