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第9期   作者: 王辉1刘凡2刘宪超3
[导读] 混凝土较低的成本,良好的粘结性,再加上整体施工方式简单。

        王辉1刘凡2刘宪超3
        1.身份证号:37152319940612****
        2.身份证号:37150219890206****
        3.身份证号:37150219891128****

        摘要:混凝土较低的成本,良好的粘结性,再加上整体施工方式简单。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成为工程施工的基础材料,由此混凝土质量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混凝土材料应用比较复杂,原料质量,成分配比都会影响混泥土质量,混凝土技术涉及到较多的专业知识,因此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在搅拌混凝土之前,施工单位需要计算混凝土成分配合比,在混凝土搅拌阶段,需要根据标准合理投入材料。在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控制质变问题,保障整体工作性能。为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合理选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化整体施工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不断地被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建筑施工质量显著上升。混凝土施工是后续施工的基础性技术,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基本流程
        (1)要保证混凝土原材料方面的质量达到施工标准,在施工前,要对相关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原材料强度符合设计方案中指定的标准,材料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最终获取的施工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
        (2)在配制混凝土材料时,必须做好质量的把控,配制时所投入的各种原材料必须达到规定的配合比,配合比例出现偏差,就会让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发生变化,进而发生结构开裂、混凝土脱落等质量问题,在调配好混凝土材料后,应立刻运送至施工地点投入使用,混凝土材料应尽量现用现调,减少混凝土材料静置的时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
        (3)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环节,也应规范其操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速度、振捣等操作都会影响最终的浇筑效果,进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状态,浇筑完成后还要进行妥善的养护工作,做好养护工作,有助于减少裂缝的产生,经过良好养护的混凝土能够更好地凝结,进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施工效果。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混凝土配置技术
        作为混凝土生产中最为基础的一环,混凝土配置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土木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为此,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配置标准配置混凝土材料。在具体配置中,工作人员要精准地控制好砂石、水泥、胶合剂等材料的配比,做好施工设备的选用,并且严格遵守配比流程。比如,在配置砂石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砂石含量进行精准测量,做好具体配比的控制。
        2.2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是将配制好的混凝土浇筑在相应的模板当中,从而使得混凝土凝固为相应的形状,这个环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在开始混凝土建筑之前,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于搭建的模板以及钢筋位置进行充分的检查,重点检查钢筋的位置是否安装合理以及均匀,这样能够防止在混凝土浇筑前后,钢筋位置出现相应的偏差,容易造成钢筋裸露在混凝土的外侧。与此同时,在开展浇筑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确定浇筑具体的技术、浇筑高度以及混凝土隔板的相关方案。只有确定了相关的工序,才能够更好地选择相应的振捣工具。在具体开展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结合具体的项目合理设置浇筑时间和浇筑混凝土的量,最后一次完成浇筑,减少浇筑次数。多次浇筑导致混凝土凝固成型不均匀,容易产生裂缝。而且为了减少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还需要尽可能缩短混凝土浇筑的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在混凝土浇筑环节,需要保障模板和钢筋位置处在正确的位置,密切注意模板以及钢筋的位置,从而防止钢筋错位或者挡板错位的情况,一旦这些情况发生,就会严重影响到最终的工程质量。
        2.3混凝土振捣技术
        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确保在结构中均匀的分布混凝土,因此提高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随后施工方组织工人严格依照设计要求规范的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处理,该项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消除混凝土内部的空隙,最大限度的改善整个结构的安稳性、。在混凝土振捣阶段,施工人员需要合理操作设备,顺利开展振捣工作。因为振捣工作具有较大的工作量,施工单位需要发挥设备的作用,顺利完成施工任务。施工单位需要结合振捣要求确定振捣半径,严格开工至模板和振捣器的距离,在实际实振捣阶段,施工人员要注意远离钢筋等材料,根据规范要求向混凝土中插入振捣器,混凝土插入深度要在50mm以上,保障栈道的充分性。施工人员要合理利用表面振捣器,避免暴露振捣边缘位置。在使用附着式振捣器的过程中,要主要提前演练实际情况,提高振捣工作的精准性。完成混凝土铸造作业之后,施工单位需要立即开展后期养护工作,加强控制混凝土饱水状态,避免过快的蒸发混凝土水分,施工人员要定期洒水,为混凝土结构补充水分,避免引发收缩裂缝。压实处理混凝土表面之后,施工人员需要立即落实覆盖处理措施,保障混凝土结构的湿润度。
        2.4裂缝控制技术
        在设计和验算混凝土结构抗裂能力时,工作人员要明确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掺量等指标,做好预配试验,并结合试验结果合理调配混凝土材料、合理设计配筋。混凝土设计拉应力抗裂检验的计算公式如下。
        [rcr]=0.95(epc+rftk)/esc
        通常,混凝土会呈现抛物线式释放应力的方式,在数月之后才能彻底稳定。因此,想要提高混凝土的约束力,我们可以适当将构件的配筋率增加,不过这样一来也会增加细小裂缝发生的概率。所以,我们需要明确配筋率,在相同配筋率条件下有效控制钢筋直径和分布间距,有效防止裂缝问题的出现。考虑到混凝土裂缝经常出现在悬挑板、楼板阳角和板内密集管线等位置,所以我们需要利用钢筋或者钢筋网片来应对裂缝问题。
        2.5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要做好对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保证养护操作的规范性,能让混凝土结构在最佳的状态下凝结,这样就能减少各类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缺陷,例如混凝土裂缝、变形等问题,进而获得更好的混凝土结构状态。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要注意根据不同混凝土养护要求控制混凝土养护阶段的内外温度与湿度,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洒水、保温等养护处理。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要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喷洒适量的清水,洒水后再覆盖塑料膜或草帘,以达到遮阳、保湿的效果。如果不能做好养护处理,混凝土结构表面就可能因为水分快速蒸发或温度过高而出现裂缝,进而影响混凝土整体结构。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要保证达到30d左右,养护周期过短会影响养护质量,同时,在进行拆模作业时,还要注意按照施工方案要求,遵照从上至下的顺序有序拆除模板,规范化的拆模操作能有效避免混凝土结构受到损伤。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做好混凝土项目施工,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施工环节,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保障混凝土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进而确保最终的质量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另外一方面,还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综合素质,使得他们树立相应的质量意识,从而更好地开展混凝土施工。
        参考文献
        [1]张辉.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46.
        [2]刘德慧.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住宅产业,2019(08):50-51.
        [3]倪玉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居业,2019(07):185-186.
        [4]董至.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门窗,2019(13):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