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珖
玉林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广西省玉林市 537000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电气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在计算机设备的支撑下,通过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对建筑功能系统进行控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在阐述智能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设计必要性的基础上,就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标准和设计流程展开分析,并指出智能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的具体要点,期望能进一步提升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质量,继而在保证建筑设备功能发挥的同时,促进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
引言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正确引导下,近些年国内智能建筑行业兴起并得到很大发展进步。信息化是后续几年中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向,外加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健康、安全、便利、高校的建筑环境,故而很多智能化技术逐渐被用于建筑施工领域中,为智能建筑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撑,也为建筑施工企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电气自动化系统能整体提升建筑电气系统工作效率,降低设备管理成本,及时解除设备故障,延长其使用年限等。为进一步提升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可靠性,加强设计思路研究与合理应用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1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概述
目前智能建筑对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对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合理应用,能够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更好管理与控制,并且能够实现对电气设备的实时监控,有利于及时发现电气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而能够确保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有利于电气设备的更好运行。在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计算机、主控设备、通信网络等。对于通信网络的应用,是充分集成了RS485、TCP/IP、无线等多种通信方式,并且这一网络架构主要被分为了五级,分别是设备端、管理端、用户端、服务端和上级监管端。电气自动化系统通过对网络平台的合理应用,能够实现对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系统管理、能效管控及远程监控等一系列操作。这样能够使得电气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不仅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失,同时还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建筑环境。
2智能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研究
2.1给排水设计
智能建筑设计中,给排水系统的水输送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其分别为水泵、高位水箱及气压。给排水系统电气自动化设计中,工作人员需要在考虑工程结构特点和给排水系统使用特点的基础上,通过PLC等编排控制程序,然后建立控制方式,并将传感器放在蓄水箱,以此来实现用水情况的有效测量。以用高位水箱输送水为例,在输送水过程中,对于水流流速、水位的检测,可通过水箱中的直接控制器来实现,一旦发现水位过高或者过低问题时,工作人员会在水位显示状态的指引下进行检修,由此保证了输送水压的正常。针对无法排水的情况,可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故障检修功能,对潜污泵运行状态、集水坑输水管道等单元进行检测,有效地确保了给排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
2.2供电系统
由于智能建筑的用电量相对较大,对于供电系统的设计,需要确保有较大的电量提供,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供电系统的设计质量与水平。在供电系统的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备用电源的设计与安装,这样即使遇到突发状况,也能确保有备用电源可用,保障了智能建筑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质量,还需要对各电气设备的相关运行参数进行明确地掌握,这就需要做好相应的监控设计,从而起到实时全面的监控效果,进而对于存在障碍与问题的设备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确保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3防静电接地系统
对于现代化智能建筑群而言,采用切实可行的接地、屏蔽技术,对电磁干扰能进行有效防范。
防静电接地系统通过衔接电气系统内设备外壳与PE线,一般情况下室内屏蔽方法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和PE线衔接更具可靠性。在现实的生活活动中,若在干燥、洁净环境下行走、设备通行等,很可能因接触摩擦而产生静电荷。防静电接地系统,原理是把带静电体导入至大地等环境中,建设电气回路,进而减轻对电气设备形成的损伤。一定要给予接地工作较高重视,防静电接地环境干净且干燥,建议采用PE线对全部电气设备外壳、室内设施进行多点连接,以上是防静电接地系统效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基础,进而实现对建筑室内电气设备的有效维护。
2.4空调设计
智能建筑背景下,空调系统作为调节建筑室内环境的重要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现阶段,除集中式空调设备外,半集中式和局部式空调也是较为常见的空调应用类型;通过这些空调,能实现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净化处理。在空调自动化系统作业中,通过对室内环境的监测和数据分析,空调系统能自动化的开展室内外开工期交换工作,确保室内环境清晰。在空调自动化系统控制中,制冷系统、制热设备、空气监测机是三个较为重要的控制单元,对于制冷(热)系统的控制,应在考虑制冷(热)机台数的基础上,实现冷(热)水水流、冷(热)水温度的协调管理;而在空气监测机控制应用中,不仅要考虑其对室内温度、湿度的控制效果,而且需考虑回风速度、会风量等参数,确保室内环境舒适、良好。
2.5电源设计思路
电源为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构成,其设计情况关系着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性能,这就预示着在设计系统电源时,应扎实掌握智能建筑的真实状况与需求,确保系统中各设备均能在电源可承载的负荷内运转。应依照在I、II类系统以及CPU控制器的电源加以设计。若电源隶属于I类系统,若其配置了USB设备,则可供起使用的供电方式有树干式、放射式;而针对II类系统的电源,设计实践中可使用邻近的动力盘进行供电;如果电源系统是CPU控制器,因其对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各类控制器的运行过程起支撑作用,故而对电源提出较严格的设计要求,一定要符合72h以上的运行条件,这样即便建筑内电源系统遭遇意外情况而停电,但电源依然能维持通电状态,减轻了对电气自动化系统内设备装置形成的损伤。
2.6门禁管理系统
门禁管理系统,实质上就是现代智能建筑弱电安防子系统,主要是通过安设门磁、控制器及电控锁与读卡机等设备,基于以上功能动态监测建筑物电梯厅、出入口及重点库房等关键性进出通道口,实现监测主要通道口方位、通行方向以及时间等诸多指标,并规划相配套的流程,以进一步优化重要入口监控效果。管理进出通道的权限,动态监测、进出记录信息查找查询、异常预警功能。结合系统的真实应用情况,还有反潜回、消防报警及防追尾监控联动功能。门禁管理系统的主要构成有如下方面。一是门禁控制设备,此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功能为输入、输出、处理及存储门禁系统的相关信息。二是门禁读卡器,功能以读获卡片内信息数据、分析有关生物特征等为主,并将分析结果以数据形式及时传输至门禁控制系统内。三是卡片,可以将其看成是门禁管理系统的电子开门钥匙,能录入门禁信息数据,一般是一个IC卡、或磁卡、或ID卡片。四是电控锁,其是门禁系统的主要实施单位,于电源断离时,整体的呈现出开门状态,主要是为满足智能建筑的消防安全要求。对门禁软件加以分析,以其为基础能实现对门禁系统的网络化控制、数据动态查询与电源系统管理。
结语
在未来的建筑发展中,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将会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对于这一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电气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还能使得电气设备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使其使用年限得以延长,有利于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1]姜超.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节能控制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47(18):227+229.
[2]刘伟,李欣.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节能控制研究与工程设计[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7):54-55.
[3]张娉.智能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的相关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1):74.
[4]陈连鹏.智能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探析[J].居业,2019(1):134-135.
[5]王基勇.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节能控制研究与工程设计思考研究[J].砖瓦,2020,390(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