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卓
临沂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是我国当前“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对智慧城市领域的投入和建设,实现我国智慧城市多样化的发展目标,有效改善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助力网络信息化技术与社会民生的深入融合,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的跨越式升级。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路径
一、“ 互联网 + 智慧城市” 的顶层设计
面对各个城市所建成的智慧城市项目其顶层设计存在一些共性问题。(1)重规划及管理而轻建设, 部分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与城乡建设脱节,重点放在了自然资源规划和城市执法管理部门,会导致规划相对主观,实现“对规合一”很困难;(2) 我国很多城市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盲目跟风现象,看其它城市做的很好就要攀比,但是自身财政力量又跟不上,更有甚者各别城市领导想把智慧城市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这样做出来的智慧城市效果不会理想,严重浪费财政资金,甚至智慧城市的产出仅仅是个“花瓶”。分析这些问题,主要在于智慧城市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
“互联网 + 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由于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经济发展现状水平及发展方向不同, 必然是围绕所在城市的战略定位和具体痛点难点问题等综合情况制定。“互联网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应做如下考虑:(1)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利用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智能化感知传感设备将具备信息自动采集和快速传输的能力,使数据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2) 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打破以部门为分割的信息资源整合壁垒,应立即启动市长督办的对城市主体范围内全口径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够保障智慧城市各应用之间的资源共享;(3) 架构清晰准确。应包括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基础设施架构、安全体系、标准体系及产业体系等设计内容,以结构化的形式展现智慧城市发展愿景;(4)智慧化应用。面向各种各样的用户,以行业用户需求为导向,基于整合的大数据信息资源, 实现面向多用户的行业化应用。
二、“互联网 + 智慧城市”的基础平台
云计算的出现为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孕育出了一种软件服务化、资源虚拟化、系统透明化的全新商业计算服务模式。云平台以数据为中心, 以虚拟化技术为方法,整合在网络上分布着庞大的服务器集群,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各种应用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可连接到网络的任何终端设备访问这些服务。基于云技术的智慧城市平台是一个虚拟化的管理系统,它通过页面管理,将资源、服务、应用、管理等集成,将同时运行的物理主机运行动态集成在虚拟化平台上,由虚拟化平台实现对这些终端操作系统的监视以及多个虚拟机对物理资源的共享。在这个系统中,文件、数据和用户可以分布在地球的任一角落,不用看到客户或服务器,只要网络连通,就可以享用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也可以和 GIS 工作流无缝链接,实现空间信息的大共享。
因此,“互联网 +”云平台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平台是最合适的,它可以负责空间信息及相关信息的处理、共享和交换服务,集成大量智慧城市的时空信息,并为数据的高度融合分析,数据挖掘提供有效的载体。为城市智能决策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支持,这是智慧城市运营的基石。从逻辑上讲,智慧城市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层、公共服务层和应用层。基础设施层包括传感设备的全面覆盖,整合互联网、电信网络等多网融合,实现信息快速安全传输;公共服务层基于基础设施层建立的专题信息资源和决策分析专题数据,为各种智能应用提供资源交换和共享的决策分析服务;应用层基于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包括工业经济、城市管理、社会民生及人文环境等应用,如智慧城市管理、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典型行业应用。
三、“互联网 + 智慧城市”的具体应用
(一)“互联网 + 智慧城管”
面对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和城市管理工作的新任务,以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依托,融合位置信息(北斗 /GPS)、状态信息(遥感卫星、通信卫星、传感器、RFID 电子标签)、视频信息(固定点摄像头、视频监控车)、人力信息(城管监督员、处置人员、义工、社会公众)等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相关数据的采集、融合与处理,通过城管网格化、GIS 地图、大屏监督、执法监督、应急指挥等系统建设,探索城市管理的感知性,提高智能化、自动化在城管业务中的应用, 实现城市管理的网格化、精细化和可视化。形成智能、融合、高效、可靠的应用,强化科学决策、智能指挥、人文服务,进一步提高城管执法公信力和执法规范化,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与水平。
(二)“互联网 + 智慧社区”转变街道社区传统线条管理模式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新型网格化管理模式,打造基于地理信息技术(GIS)的社会网格化社区管理系统,实现社区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等全要素信息管理。实现街道“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实现责任到人、实现“责任田” 管理无真空,网格员与居民零距离, 成为民情快递员。使基层管理方式从粗放转向精细转变,领导决策从以经验为主向民主科学转变,工作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工作格局从相对封闭向更为开放转变,提高街道、社区以及网格管理的效率、科学化和精细化程度。
(三)“互联网 + 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是通过接入视频监控、智能公交管理、交通卡口抓拍和缉查布控、停车诱导管理、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息发布等子系统,以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服务, 与公安交管内部和其他部门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实现了各种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和集中管理,充分发挥了系统的整体优势,形成了具有数据处理和处理能力的科学、高效的交通指挥与运行机制。实现信息采集、决策、组织、协调、指挥和调度流程化,并为交通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以提高交通速度、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改善交通状况。
四、“ 互联网 + 智慧城市” 的运营模式
运用“互联网”思维来管理智慧城市的长效运营,就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问题,使智慧城市的投资更高效,更有针对性,更可持续化。立足于互联网众筹的理念,面对人们的生活需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解决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痛点、难点、赌点, 解决矛盾产生的根源,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一些对应的有限资金用于刀刃上,使人们对城市的智慧化改造感到满意。在市场化运作难以产生利润方面,创新项目的商业运作方式,加强对市场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使其可管理和可控制,增强项目的造血功能,使项目在建成后能够快速连续地收回成本,例如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对百姓免费, 对企业收费。还可以将一些非涉密大数据采用公开的方式免费开放给所有人,鼓励企业在开放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深入挖掘,挖掘大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为百姓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务。
结束语
“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的智慧城市的价值在于为城市经济注入智慧活力,城市通过智慧手段在传统行业得到融合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使经济发展更具“智慧”, 也是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希奇,李慧子,张丽丽.“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考[J].区域治理,2019(47):58-60.
[2]张晓露.“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研究[J].今日财富,2019(18):15-16.
[3]孟庆鹏,王诚杰,任宏智.“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2):18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