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管理探析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3月9期   作者:吕宏春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已经有了蓬勃的发展。

        吕宏春
        广州市番禺区德舜房地产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5114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已经有了蓬勃的发展。在建筑市场中,各个主体之间的权利及义务的界定和划分主要是通过合同关系来进行确认的,所以建筑施工合同对于建筑工程管理至关重要。合同管理也是建筑工程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施工合同往往是建立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施工合同争议产生的法律纠纷多有发生,这都是由于建筑企业对合同管理的意识不强,导致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做好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减少因合同管理存在的风险引发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方法;风险管理

        施工合同的签订确立了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关系,有效的合同是建立在自愿、平等、公平的基础上的,有利于合同主体在履行合同义务的同时保证自身权益,而且还能很好的避免合同纠纷的产生。施工合同风险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中重要的内容,关系到建筑单位的利益。施工合同风险是在施工合同中,由于环境、组织机构、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和企业信誉等情况的改变,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的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发生变化或者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合同风险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建筑企业对合同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风险防御措施不到位等,致使企业遭到损失。建筑施工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合同签订时,合同双方应该尽量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规避或者转移风险,在合同履行中也要尽量进行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
        
一、施工合同的风险分析
1.合同主体的资质不全
         施工合同的订立,合同双方均应该具备相应的合同法律关系主体资质,即合同法律关系的成立是建立在合同主体应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建筑施工合同的主体一般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合同签订前,应该对合同主体的资质进行详细的审查,如果因为合同主体的资质、相关证照的合法性审查不清,对合同主体的营业情况和施工资质、安全许可证等调查深度不够,导致在合同中对合同主体的资质、信用等级以及合同履行能力定义不恰当,因此会产生因合同主体资质不全导致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情况,或者导致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因一方的资质问题导致另一方权益受损,从而影响合同的履行[1]。
2.合同主体合同履行意识不足
         在建筑施工中,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很多突发情况,例如政策变化、人工材料价格大幅度调整或者现场突然情况的产生等,都会导致合同相关条约不能严格履行,通常情况下,这种突发情况的处理会根据现场的情况调整,可能与合同相关约定相去甚远。另一方面,有的建筑业企业的合同履行意识不足,导致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身的义务,造成对方的权益受到损害[2]。例如,有的建设单位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按时支付工程进度款,施工单位不断自行垫资施工,加大了应收工程款的回收难度。施工单位无法收到进度款,导致拖延支付各分包单位、材料供应商、第三方检测单位和管理人员工资等的款项,从而影响施工进度,造成进一步的负面影响。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引起政府的关注,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
3.合同中主体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合同的签订一般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但是在建筑行业,存在一些合同中合同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建设单位处于买方市场,在招投标环节中,施工单位竞争激烈,为寻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建设单位往往在合同约定中提出一些比较苛刻的条件或不平等的条款,导致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权利与义务明显失衡。例如,建设单位在施工合同中要求施工单位提供履约保证金或者履约担保,而建设单位并没有对等地向施工单位提供付款保证。


4.合同条款本身存在的各种风险
        合同条文本身来说应该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但合同条文中如果出现了权责规范不全面或者条文之间存在矛盾,没有对合同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表达,就有可能导致合同主体对合同的理解不准确或者理解错误而造成履行过程中出现差错,进而造成合同纠纷。合同条文不完整会增加合同风险发生的概率。条款表述错误、不全、含糊不清、存在歧义、前后不一致、界定不清楚等都属于合同条款不完整。例如在合同拟定时,建设单位出于保护自身的利益和权力,把一些强加的要求隐含在合同条款中,因此会在拟定过程中对一些风险、责任一笔带过。在进行合同的拟定时,往往需要对相关的风险内容进行说明,并且明确合同主体之间的权限以及责任。
二、施工合同的风险管理
1.提高合同风险管理意识
         施工合同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来说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文件,也是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依据,因此合同管理人员在工作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的风险管理意识,需要能够从风险分析和管理的角度,对每一个合同条款进行认真研究,同时对条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全面地了解合同内容和条款的风险,才能够提高施工合同管理效果。在日常合同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将日常关于工程洽商、工程变更、会议纪要等书面往来函件要及时发出,并做好收集归档工作,以便在后期的工程款结算及合同纠纷中作为依据。同时,建筑企业应该组建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结合之前项目中遇到的合同风险问题,整理、分析、总结风险发生的根源及影响,在招投标过程中,对招投标文件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及预测,并提前做好防护应对措施。
2.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市场经济其本质就是合同经济,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对合同的管理工作。对建筑企业来说,合同管理是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而对合同的履行则会涉及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为解决合同管理中的各项风险问题,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就需要合同主体都能够按照合同条款中的约定履行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完善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在日常的合同管理活动中规范合同订立的程序,约束合同拟定人员的行为,是保证企业合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建筑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合同归档管理、合同审查、委托代理合同制定、合同管理考核、合同用章管理等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工作要结合工程项目施工情况,以减少合同管理风险的发生。
3.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双方责任
         要合理控制施工合同管理风险就需要在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约定编制时,对合同主体的权益和义务界定清楚,表达用语要清晰准确,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句,防止出现歧义、理解差错[3]。对建设项目而言,项目的建设周期比较长,可能遇到政策调整、材料、设备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会造成合同风险,因此在施工合同中要根据施工内容及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应对约定。合同关系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因此应该有明确的责任划分,例如对于违约责任,应该有明确的处罚措施,比如要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者终止履行等。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主要包括建设单位推迟支付工程款、延迟验收等,施工单位的违约行为如没有按时完工、工程质量不合格、违反规范施工等。在出现违约行为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往往会相互推诿责任,为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在合同中对双方的责任进行界定和划分,让合同主体能够清晰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强化合同管理规范,提高合同管理效果[4]。
        
总结
        合同管理对于一项工程的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并从多个方面做好有效的管理,使合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相关要求,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以保证合同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合同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合同文件,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降低、控制风险。分析施工合同风险管理的现状,找到问题所在,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积极解决风险问题,提高建筑企业风险管理质量,有利于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娜. 施工企业合同风险管理探析[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02):120-122.
[2]丁雪.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 No.503(18):48-48.
[3]陈剑红.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探究[J]. 中外企业家, 2019, No.660(34):69-70.
[4]常慧. 施工合同的风险管理探析[J]. 山西建筑, 2014(03):251-2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