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性及实践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月   作者:赵舒宁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深入研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管理策略。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还要认识到创新班级管理的意义所在,这样才能够使班级管理策略更加科学合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赵舒宁   山东省滕州市荆河街道河阳路小学  山东  滕州  277599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深入研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管理策略。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还要认识到创新班级管理的意义所在,这样才能够使班级管理策略更加科学合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问题学生;良师益友;激励;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6-084-02

        前言:班级管理是对班级各种活动进行管理,说白了也属于学校管理的一部分,班级管理的主要领导者就是班主任,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的小学生都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小学班主任身上任务就变得非常重,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在班级中管理学生,还要和学生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同时也是各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所以小学班主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特别是对“问题学生”和学生学习兴趣的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小学“问题学生”形成原因的剖析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保护伞,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从出生到小学,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阵营。因此,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行为习惯的形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家长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社会和工作上,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和对孩子行为习惯的积极引导。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交给了学校,片面的观点是物质保障是对孩子最大的关爱。一旦孩子出现任何行为和思想上的问题,他们更可能采取放纵和棍棒式的教育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从自己的道德上寻找原因。所以,在孩子一次次成为问题学生之后,另外,家庭关系和家庭矛盾也是影响学生思维和行为的关键因素,一个父母关系和睦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必然是父慈子孝、有自信的孩子,而长期生活在家庭关系紧张,矛盾频发家庭中的孩子,势必存有自卑、胆怯、不合群甚至暴戾的品性,这也是造成其成为“问题学生”的主要因素。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来源,学校教育通过系统化的教学,专业的老师给予学生心理以及行为教育,帮助学生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帮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做好问题的改进。但是,目前学校教育中对于心理教育较为欠缺,不少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课程以及心理辅导老师。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学生往往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地方,使得这种心理问题严重化发展。
        (三)社会的影响
        问题学生也是一个感性的、有血有肉的人。当他们得不到家庭和学校应有的关怀和引导时,必然会从其他方面寻求心理安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和手机逐渐走进了家庭。小学生沉迷于电脑和手机游戏的现象屡见不鲜,虚拟的网络世界可以给问题学生更多的安慰,带来过去和未来的精神释放。然而,网络世界充斥着低俗、暴力和虚假信息。如果问题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将影响其道德品质,最终导致其误入歧途。
        各种原因造就了各种问题学生,他们的行为,性格,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他们的成长小到一个班级的利益,大到一个家庭的未来,甚至是所在社会环境的稳定。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教育,指导这些孩子向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但如何进行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则是班主任教育工作的艺术。



        二、小学班级管理创新及实践策略
        (一)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要像慈母那般严慈相济,在教学中关爱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和学习。每一位母亲都希望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在走访很多小学之后,发现几乎每一所学校的墙上都有这样一句话“过一种完整的教育生活。”教师育人的宗旨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成长,同时,也要像母亲一样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们在改正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他们的信心。所要强调的是,一味“慈爱”是不行的,因为一个不对自己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到严慈并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斟酌问题学生的任务分配
        无论是学习还是活动,教师都不应该顾全大局,更应该关心问题学生。首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选择适合学生提问能力的问题。如果答案是正确的,给予积极的表扬和表扬。一方面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答错或不能作答,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问题。第二,在作业设计上,可以根据问题学生的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对提交的作业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根据问题学生的进展,向其他学生展示他们的作业或作品,以获得小组对他们的认可。正反馈意味着教师对问题学生的关注,这将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第三,在课外活动安排上,鼓励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让感恩、理解、帮助、团结、爱国这些情感调动问题学生的情感意识。
        (三)合理激励,制定班级管理评价机制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实践中需要以合理可行的班级管理评价机制动员和激励学生们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中,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对班级中有卓越表现的学生积极肯定和鼓励,以合理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们学习的自信心,刺激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强化对班级的管理工作。面对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可避免的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要以鼓励式教育提升学生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们有效学习,不断成长。班级中要针对学生们的日常课堂表现构建严格的评价体系,对于在日常课堂中踊跃表达和积极输出的同学提出肯定,对消极应对课堂的学生积极赞扬,引导学生们树立参与课堂的信心和积极性,提升班级管理的创新性和有效性。激励包含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两种形式,在合适的场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恰当的激励方式,引导学生们逐渐将班级管理评价机制内化于心,在创新的班级管理方式中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四)构建家校共育体系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抓好学校的班级管理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家庭中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具体来说,班主任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掌握学生的经济状况,在学校中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同时,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向家长反映学生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让家长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进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班主任还需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能够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同时,学生也受年龄的影响,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行为缺乏正确认知也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大多数小学生比较淘气又调皮这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只有班主任不断的对班级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班级管理办法,这样才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彦玲.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中小学教育,2020(12):127-129.
[2]巴合提努尔·木拉提汗.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发展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44.
[3]任军红.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