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   作者:巴哈尔古丽·库尼亚孜
[导读] 在一个民族中,文化是其不断发展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中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其主要阵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融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与弘扬的客观需求,还可以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丰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想在新形势下将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就需要教师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关注,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全方位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充分发挥

巴哈尔古丽·库尼亚孜   新疆洛浦县恰尔巴格镇第一一贯制学校
摘要:在一个民族中,文化是其不断发展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中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其主要阵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融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与弘扬的客观需求,还可以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丰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想在新形势下将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就需要教师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关注,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全方位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充分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文化教育情境。
关键词: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7-012-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其蕴含的思想十分深厚,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不断滋生的沃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巧妙地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髓不断陶冶学生的心灵,可以充分彰显出初中政治的人文性与思想性,引导学生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精心挑选,对传统文化教育情境进行恰当合理的运用,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掘,寻找传统文化与道德法治教学的结合点,带领学生重温传统文化经典,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进行教学
        初中学生现有的认知层次是以对知识的探求、接受、理解与掌握为基础的,学生的认知层次与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都存在较大关联,同时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存在密切联系。学生的认知水平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态度。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教师要避免选择那些抽象和晦涩的文学知识,要保证传统文化不会超越学生的认知范围。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列举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句,比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等诗句,使学生通过对其中含义的了解而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更加的懂规矩,守规矩,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
        二、结合古诗文的诵读与学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古诗文,具有一定的古诗文学习基础,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古诗文巧妙运用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师要充分结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对古诗文进行认真合理的选择,同时要对其进行精心设计,选择适合的时机融入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时,可以事先准备好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古诗文,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带领学生诵读,在学生似懂非懂之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对古诗文的阅读感悟进行交流与探讨。当学生对古诗文的含义充分理解与领会后,就可以引入当天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知识,并且印象深刻。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加深入,还可以使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加丰富。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文学素材的选取与语文课堂教学素材选取存在一定差别,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素材选取要更加流畅和自然,要使学生感觉一切教学过程都是水到渠成,不会显得刻意和生硬。



        三、增强德育目标的明确性与具体性
        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明显的育人功能,其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養,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和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这一过程中,要确保传统文化能够为德育目标而服务。因此就需要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合理选择和利用,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功能进行充分挖掘,从而使传统文化满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需要,为其提供更全面的服务。针对那些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无关的传统文化资源,教师要合理的剔除,防止将道德与法治课堂转变为语文课堂,避免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结构受到干扰,阻碍德育目标的实现。
        四、在传统文化融入过程中确保其具有思维张力和探究空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还要避免对传统文化的生搬硬套,如果教师对传统文化不加以分析和思考,学生在课堂中也会缺少相应的探究空间。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合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仅是简单的文本诵读,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情感体验,带领学生逐渐悟出其中的道理。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对传统文化生搬硬套,学生就只能获得浅层次的情感体会,他们悟出的道理也会比较表面,这就使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五、在情境创设中融入文化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要对丰富的教育情境进行合理创设与利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进行回忆与分析,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行深化。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属于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而教师要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与融入,也必须要对情境教学法进行充分的利用。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理解传统文化,使学生对传统文化获得更强的认同感,不断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就需要教师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相关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创设活动将传统文化合理呈现。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情境进行表演,还可以选择相应的主题进行演讲。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课堂情境,对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或者进行相应的传统文化论文撰写。比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传统孝道,便可以带领学生对“传统孝道是否过时”这个主题进行辩论,从而使学生对传统孝道文化具有更加理性的认识与理解。在我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属于传统美德,我们大家要不断继承与发扬孝道文化,但是也一定要坚决杜绝愚昧,使学生逐渐明白修身齐家还要依赖自身的智慧。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理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使其学科教学主题更加鲜活,增强课堂的人文特色与文化亮点。因此就需要教师加强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结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进行深入挖掘,带领学生亲近经典,使学生的主体活力充分发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有效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显著提升,充分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导学生逐渐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彭伟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20).
[2]覃朝光,王慧.中华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J].西部素质教育,2018(24).
[3]钟小松.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