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6月刊   作者:王娅
[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只是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而是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实现数学学习。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当前新兴的一种学习模式,此种学习方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数学学科本就是一门分析性、推理性学科,这一特点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王娅   湖北省宜昌市外国语初级中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只是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而是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实现数学学习。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当前新兴的一种学习模式,此种学习方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数学学科本就是一门分析性、推理性学科,这一特点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6-012-01

        引言:目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研究实践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下面,浅谈几点认识:
        一、科学控制小组合作过程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闹的场面。但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热闹”而实际上是“忙而无序”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活动的规则。针对上述问题,总结出以下较为有效的做法:(1)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时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做到积极动脑思考,努力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听清别人说话的意思;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除了组长,还要有记录员和回报员。(3)选择恰当的时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或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都是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在教学过程遇到一些是而非是的问题,这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由其他同学共同评判,最后统一答案,经过辩论得出的答案学生记忆会更深刻。
        二、精心设计问题
        解决问题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其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解决问题,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前备课时,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要选取有探究意义且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知识,进而更好的保障当前问题的科学性、趣味性。比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要求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不等式是什么?一元一次不等式有什么特点?对于此种问题,教材上就可以直接找到答案,既不需要学生的讨论合作,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为学生分别展示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三组式子,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特点,那么就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创设问题情境。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当依据当前教学内容设计数学实验内容(可以是模型、图标、课件等等),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分析。还可以创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在此基础上所设计的课堂问题,学生都有着一定了解,但是却不能完全解决,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三、要调控好教师的角色意识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合作交往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在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因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教师应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导与评价,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成高效的互动过程。 
        另外,提出问题应当难度适中。在小组合作学习应用过程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个人基础。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很难找准入手点,就算是小组合作也毫无进展,既不能实现学习目的,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热情。但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不到有效激发,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合作的深度、广度,也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也感受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因此,在问题设计时,该问题难度应当是学生个人解决难度较大,但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的。在问题提出后,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去观察、探索、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在整个探索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不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在讨论分析过程中实现互助与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要求教育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并在这一预约宽松的氛围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由此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探究精神。可见,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知识能力的获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02).
[2]周红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