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小组合作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下   作者:王勇
[导读]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小学数学的课堂形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已经转化自己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而且更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小组合作既是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打破和补充,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想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小组

王勇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竹园镇第二小学校  628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小学数学的课堂形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已经转化自己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而且更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小组合作既是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打破和补充,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想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带来高昂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合作创新的精神,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更有利于智商情商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将会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形成学生健全的个性和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合作;有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213-01

        1.组建不合理,不科学。很多老师认为小组合作就是简单的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只是将合作停留在表面,却并没有充分发掘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原则。有些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时,往往要求前排学生和后排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而有些教师在公开课、研讨课时则是临时组成一个小组。这样的学习小组由教师统一规定小组成员,违背了小组合作的自愿原则,常常难以达到合作效果。还有些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时,让学生自由结伴,这样做固然是尊重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但是常常出现不顾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能力、性别、个性差异等因素,造成组际间的不均衡,形成学习小组间不平等的竞争机制,违背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2.小组合作的目标和责任分工不明。小组之间要合作,需要完成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分工,谁记录,谁测量,谁计算,谁汇报都需要明确到每一个人。所以小组合作并不是蜂拥而上,而是需要井然有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都能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那么怎样制定合作目标、怎样分工等就需要我们好好研究。
        3.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不强,合作能力较差。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动、互助关系,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发生不友好、不参与或独断专行等现象,这会严重影响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合作效果会大打折扣。现在学生在家娇生惯养特别容易出现这种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互帮互助。
        4.小组合作的评价机制不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每个组都会有小组长,大部分老师在评价时往往把荣誉或失败直接以组长的名义代之,这种重整体、轻个体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 使得很多学生失去合作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应想一想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过长期课堂教学的经验积累,我们注意到小组组建的科学性、差异性对小组合作的影响,注意到小组合作的时机对合作效果的影响,注意到小组合作提纲的设计对合作有效性的影响,注意到小组的汇报总结以及教师的指导对整体效果的影响,针对出现的各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反复思考,不断改进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时要重点在:“小组组建、设计提纲、合作时机、科学指导、小组汇报、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尝试。
        (1)小组组建。通过研究发现在探求新知时认真组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即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合理搭配划分小组,这样既能保证组内各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又有利于开展小组之间合理、公平竞争。选择合适的人当小组长也是组建的重要内容,小组长要善于听取、总结其他组员的意见,鼓励小组内学困生多发言,协调小组成员的分工,调动全组的积极性。开始时选择学习比较好、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随后可以轮流当小组长。经过一段时间合作学习后,小组间可能会出现差异,我们再根据学生合作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2)设计提纲。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认真设计合作学习提纲对合作的有效性有较大的影响。教师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认真设计学习提纲,针对性要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特别要注意发现规律的问题,让学生在有条不紊中进行探究交流、合作学习。
        (3)合作时机。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可以有效的刺激学生的能动性,使合作效果最大化。有的课堂为了追求课堂气氛并没有把握好合作时机,使得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数学教材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只有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的情况下,恰到好处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合作学习质量高、效果好,同时又照顾到一些参与性差、接受知识不太灵活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要用在新知探求处、知识的重难点处、运用概念性质或定律等数学知识去辨析正误时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处。
        (4)教师要科学指导、平等参与。首先教师自身要认识到位: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并非置身事外、做事后评论员,这样容易导致课堂偏离主题,影响课堂效率。我们要引导学生明白:有些问题比较复杂,单靠个人的能力难以完成,一定要依靠全组的智慧才能解决, 使学生慢慢融入集体。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省”,不盲从别人的意见。第三,教师要学会倾听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倾听每个小组的汇报、每个人的发言,即使讲的不对,也要耐心听, 及时引导,恰当鼓励。第四,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个学生, 尤其是学困生,采取合适的方法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第五, 教师要调控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
        (5)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在“小组合作”的形势下很多学生“变”了。小组合作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表达,各个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优秀的学生养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学习中等、内向的学生不再人云亦云,附和别人的观点;而学困生有时提出的观点更是会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具有一定的质疑水平,训练了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了小组间的合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