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分析 金恩力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下   作者:金恩力
[导读]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数学运算占据着极大的比例,所以许多老师都注重于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生的做题质量能够影响到数学成绩的高低。而在培养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方法,并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

金恩力   温州市南汇小学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数学运算占据着极大的比例,所以许多老师都注重于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生的做题质量能够影响到数学成绩的高低。而在培养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方法,并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
【关键字】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培养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212-01

        引言: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计算能力是每个小学生都有具备的基础学习技能,并且其实际价值可以作用到现实生活中,是数学教师重要的教学重点,有助于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学习水准,本文主要内容是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希望找寻出能够适应现代小学生真实情况的教学方式。
        1、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概念,只有学会计算,小学生才算是对数学入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义务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随着新课改的发现,教学方式上开始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进而让现实和教材相结合,更被小学生接受。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计算教学展开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在讲述计算的相关概念时,可以融入计算的相关元素,比如说组织游戏活动、通过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设计故事情节等,进而让学生提升对计算的学习热情,避免在做题环节所产生的消极心态。比如说在“十以外加减法”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教学课件的相关情景图,例如假日里妈妈给了小明20元,让他去买一瓶6元钱的酱油,剩下的钱可以做自己的零花,小明会得到多少钱。这个故事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并且有助于小学生感同身受,进而增加了他们进行计算的准确性。教学中,教师在展开计算教学时可以考虑学生所处的生活背景,通过将计算运用到生活中,来让学生意识到计算的价值,确定其在生活中能够起到的作用,从而引发学习热情[1]。
        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组织小学生进行计算竞赛活动,并效仿电视节目中的相关活动,比如说教师在设计一些题型内容后,并将其设定为抢答题、必答题、合作题等,分小组进行答题,并且对答对的小组进行鼓励和表扬,学生在活动中,对计算的兴趣能够进一步的提高。
        2、加强学生计算训练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有意识的对其进行训练,首先应该注重小学生所具有的笔算能力,注重其细心品质的培养,减少其日常的出错率。而对小学生进行口算训练有助于增强其反应能力,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背诵乘法口诀、组织竞答活动、小组活动等来对学生展开训练,长此以往,小学生的算数敏感度将得到开发,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之后小学生进入到高年级后教师再针对一些计算中常见的数据,比如说1到15的立方数等让小学生进行背诵,有助于强化记忆[2]。
        教师还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比如说在课上闲暇时光或者自习课上,为学生留5道题来计算,或者留些课后作业题让学生完成,并且注重学生的写字习惯和检查习惯,避免学生因为马虎而出现错误,保证学生的做题质量。


比如学完乘法以后,教师在黑板上留出几道乘法题,学完除法后就留几道相关的题,按时进行预习复习等,并且由于小学生在课堂上有着不同的学习水平,这时教师应该通过他们所到达的学习层次来进行分析,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特别对学困生来说,他们最应该掌握的就是一些知识基础,这时候教师可以降低他们的作业难度,但增加做题数量,在班级中也应该组织小组互助活动,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学困生进行监督和指导,提升做题效率。
        3、注重对计算依据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计算
        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以及“如何算”来出发,而计算依据能够让小学生从理解的层面上出发,这对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说学生在学习加减法时,通过将实物图进行拆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加减法的数量关系,而对于乘除法,则可以通过将图形进行排列来理解,小学生理解做题依据有助于解决在做题中遇到的难题,激发自己的思维,从而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3]。
        例如数学教师讲解表内除法时,应该思考它具有什么性质,并且由于出发意义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出现较少,所以对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首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计算依据,可以通过组织平均分的教学活动来进行展开,从而建立平均分的表象,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比如说创设“分糖果”这种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呈现不同的分法,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有助于学习思维的开发,比如说教师在台上让学生将20个糖果分成4份,台下学生可以以小棒来代替,之后观察学生对其分配的策略,进而展现了他们的思维过程,比如先从两个两个开始,直到进行五个五个分,达成四份的目标。通过多次实践,有助于学生感悟平均分的内容含义,提升对计算的基础认识。
        4、编制计算口诀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计算速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升小学生的计算速度,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小学生的答题正确率,避免小学生只在意速度而不管质量。小学阶段所要学习的计算都是比较简单基础性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编制像九九乘法表那种计算口诀帮助学生快速对一些常见的算式进行解答,比如说11x11、12x12等,教师主要是总结比较实用的口诀公式,从而让学生减少多余的计算步骤,并且教师也要引导小学生自己创造计算口诀,最后将双方所归纳的内容进行印证,并发现自身的不足,如果教师在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想法实用要积极表扬,并对其不足进行调整,之后将确定的口诀应用到班级中。
        通过测试,学生在有口诀的情况下加快了计算的速度,这就是由于其省略了相关的计算步骤,直接进行了下一步的计算过程,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做题准确率,也能帮助其减轻作业压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帮助他们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培养数学思维,开发智力,进而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提升对学习的兴趣,总结学习规律。计算能力的培养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入接下来的课程,减少在解答环节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并且学生可以将计算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参考文献:
[1]董逸君.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对策[J].学周刊,2021(16):93-94.
[2]张万海.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3):127.
[3]崔海燕,王敬峰.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