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促进课程优化推动课堂革新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下   作者:张凝
[导读] 我们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出“三导三学四用式”微课,倡导教师从关注英语教学逐步改变为关注英语教育,注重在课程中实现英语学科的立德树人的价值,实现育人价值。即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关注语言建构的同时,同时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

张凝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广东  东莞  523002
【摘要】我们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出“三导三学四用式”微课,倡导教师从关注英语教学逐步改变为关注英语教育,注重在课程中实现英语学科的立德树人的价值,实现育人价值。即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关注语言建构的同时,同时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课程优化;课堂革新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204-01

        一、系列化微课程开发的背景与原由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课和调研,笔者发现一些不妥的现象。
        首先,很多老师对英语教学减负的理解进入了一个误区——以为减负就等于减少教材的总量和词汇量。
        其次,英语教材是唯一的学习资源,少而精的原则是行不通的,这一点是龚亚夫老师多元目标课程体系里面所提到的。英语学习资源要多而杂,要实现广泛的输入,就不能只靠一套教材。课后也要有接触英语的机会,包括绘本阅读、读报、录像、网络校园、英语注解的牌照或者广告,比如KFC等等。
        第三,教材内容安排呆板不灵活,教师在用教材的时候,只会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一个一个课时教下去,不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重组和整合,比如第一个课时可以整合第二个课时一起上。
        第四,课堂上普遍存在教师重知轻能现象。教师倾向于根据试卷的命置去教学。考什么知识点,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教什么内容,整个教学过程缺乏耐心、细致的引导,缺少引领孩子们自己去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机会。
        第五,教学缺乏有效指向性的指导,老师在准备教学设计时把一些简单的知识新授变得非常复杂,甚至不考虑在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在哪里,让孩子们听得云里雾里,没有真正弄懂。
        第六,缺乏充分的体验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学习、更深入地参与学习。老师讲得过多,满堂灌,甚至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第一个同学和第二个同学回答的答案不是他想要的答案,就干脆自己把答案提供出来,整节课学生的回答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下。
        第七,缺乏品格与思维的培养,整节课看上去老师很急躁,孩子们也很急躁,一个教学活动粗线条一讲而过,而且孩子们说出来的答案老师没有给他们做一些深思reflect的过程,甚至是直接给他们改正,然后就过渡到下一环节。
        二、系列化微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一)理念要更新,课程要重组,目标要重设,方法要优化,评价要多元。教师要保持学科的本位,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孩子们多听、多说、多表达。
        (二)整合课程路径,英语课时太少,可以制作系列微课,让孩子们经常在课后用微课来进行复习,利用微课来 view and listen,并且将线上学习路径跟线下学习路径结合,来真正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频度。在方法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并且通过微课用多媒介的方式把很难显现的meaningful的东西显现出来。
        (三)课程优化,一个是课内的拓展,比如我们用的是PEP教材,可以把story里面有一些新词的内容放到let's talk或者let's do里面进行整合性的学习。此外,比如三年级所学的东西,到了五年级相同的topic,可以将它们链接整合在一起,建构一个知识架构出来,这种属于课内的整合。
        三、系列化微课程的设计原理、原则和意图及实现路径
        (一)微课的定位
        1.微课既是学习资源也是教学资源,同时它还是一种让孩子们学习的途径,既可以在线学习也可以做一些补充拓展跟查漏补缺的练习。
        2.微课是孩子们学习的一种工具,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具。里面有涉及到的学习内容本身就是一种载体。



        (二)系列化微课的功能
        1.课前学习需求是让学生进行尝试。课前微课有warm up功能,用微课复习这节课要用到的一些旧知。此外,课前微课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铺垫,把本节课不是关键的新知识点在课前微课中进行铺垫。
        2.课中做文本重构任务时用微课作demo,老师在课前叫一个优秀的同学来拍一个相关的短视频制作成微课,课中播放该微课给学生作为demo,让其余学生跟着去体验和完成任务。
        3.课后微课目标是争取实现课堂延伸跟评价延伸,作业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教师通过在课后微课布置一些作业任务,让孩子们在完成这个任务过程中应用今天所学的语言,老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判断出他们对今天学习内容掌握的情况,看看学生能不能利用课前微课和课中所学的新内容做出能表现出他们的英语水平的一个作品出来,将深层的理解跟和已经掌握的方法迁移到他作品里面,甚至在作品中反应出他们在课上所学到的某些人的高尚品德或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三导三学四用式微课的设计
        1. 课前三导:课前导学法、导思维、导技能
        三导即导学法、导思维、导技能,具体是指:课前利用微课中的情景,重现与本话题相关的知识,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了解、体验在课堂中将要采用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方法的体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归类等思维活动,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语言技能的训练,为课中的内容学习、思维激活、技能训练做好铺垫。
        2.课中三学:学语言,学思考,学合作
        三学,指课中学语言、学思考和学合作。即课中微课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活动和任务展开语言学习,实现多元目标中的“思维认知目标”,让学生学会思考;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语言学习,在合作、协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交际策略,时间社会交往、人际交流的行为规范,关注“社会文化目标”,学会合作。在课中达到学习语言知识、习得语言技能、掌握交际策略的多元目标,有着示范提示功能的微设计。
        3.课后四用:用资源、用方法、用语言、用评价
        四用,指课后用资源、用方法、用语言、用评价。即课后微课选用互联网上海量的文本、声音、影像资源为材料设定不同层次的任务;让孩子们运用所学方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学法运用,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在完成任务后,进行自我评价,以评价终结,完成线上线下结合的完整学习流程(知识建构)。
        四、系统化微课程的分层应用对象
        1. 基础本微课:应用于低收费民办学校。东莞小英于2014年就开始研制微课,当时就做了200多个微课,质量相当高,但用到了课堂里面,由于非系列化只是单个单个的所以它抽离我们的课堂现实,并且单个微课的时间太长,8分钟到10分钟,但是由于其内容详细、讲解细致,所以适用于师资比较薄弱的低收费民办学校。
        2. 提升版系列微课:应用于普通公办和民办高收费学校。从2015年起,东莞小英开始着手研究“三导三学四用式”系列微课,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微课,三者必须有层次、有关联,系统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3. 高级版系列微课:专门应用于外国语学校跟英语特色学校,因为融进去的内容不单单是今天这一个话题里面的东西,包括很多外国的跨文化意识内容、不同学科整合。从2018年起,东莞小英一边反思一边调整,制作的系列化3个微课必须要有关联性、系统性、时效性、立德树人性和可视化。
        现在,东莞小英制作的微课一共有4682节,里面成知识体系的微课有1698节,2714节已经基本上课程化。
参考文献:
[1]何莉娜, 包茜. 聚焦核心素养创新课堂教学——记我校创新信息技术课堂[J]. 新课程(小学版), 2019, 000(006):131-133.
[2]徐银群. 对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考[J]. 求知导刊, 2019, 000(002):88-88.
[3]钟丹. 提升核心素养改革信息技术课堂[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01):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