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初探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下   作者:蔡海洪
[导读] 本文围绕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工作展开探析,分析探讨新课改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相关问题。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学需要纳新、需要创新,亦需要突破,以提升教学有效性。文章围绕师资力量、课堂氛围、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阐述具体的革新方式,力求提升生物学科教学有效性,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蔡海洪   湖北省随州市第二中学  湖北  随州  441300
【摘要】本文围绕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工作展开探析,分析探讨新课改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相关问题。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学需要纳新、需要创新,亦需要突破,以提升教学有效性。文章围绕师资力量、课堂氛围、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阐述具体的革新方式,力求提升生物学科教学有效性,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190-01

        引言:
        高中生物教学在新课改环境下有所改进亦有所突破,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仍有待提升。从目前生物教学实际状况来看,传统观念仍未剔除,新理念、新方式多流于形式,实质性作用有限。为此,一线教师应不断加强对新课改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获取教学反馈,积极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全力推进教学改革进程,积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强化师资力量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主导者,其专业性直接关乎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工作便是提升教师专业性。具体可从以下途径进行:第一,组织系统培训。教育部门可定期组织教师系统培训,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方式,提升教学认知,深化新课改意识;第二,校内教学研讨活动[1]。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就新课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交流、研讨,促进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的同时提升教学有效性和教师专业素养;第三,跨校经验交流活动。新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应该合作、交流、共享。“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一方面向走在课改前沿的名校学习,学习名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另一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将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方法应用到日常教学中。这样做既可以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又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举措。新课改环境下,教师虽意识到课堂氛围对教学的重要性,但多数教师依然沿用旧的教学方式,满堂灌仍大行其道,课堂相对沉闷,致使教学效果得不到显著改善。为此,教师应意识到课堂氛围之重要,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具体可从如下两方面实施:第一,创设生活化情境[2]。生物与实际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沉闷无力的现状,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例如蛋白质教学中,某些食品添加赖氨酸的原因分析,熟鸡蛋更易消化吸收的原因分析,胰岛素只能注射的原因分析等等;第二,针对学有余力且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奥赛培训,参加全国生物学联赛,近四年我校有九名学生获全国一等奖,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发挥催化剂的作用,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第三,开展课外活动。教师可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多年来,我校坚持在高一上期组织学生制作细胞模型,高一下期组织细胞分裂绘图大赛活动;高二上期开展了免疫与健康、艾滋病预防等讲座和宣传活动,高二下期开展了生态瓶制作比赛活动等;这一系列活动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让教学更具生活气息,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三、明确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重在吸引、引导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探索,教学有效性自然能够得到提升。这就需要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借助具体和合理的目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以《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为例,在进行学习时可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由简至难进行罗列,如,熟知细胞呼吸的概念;掌握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理解细胞呼吸化学反应式的原理;能够依据细胞呼吸方式举出生活实例作以分析;等等,通过由简至难的目标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以全面掌握本节课知识。而且,以这样的方式能够照顾到低层次的后进生,又能照顾到高层次的优等生,调动各层次学生自主学习。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实验科学,在传统模式下生物实验往往被忽视,“讲实验”、“看实验”、“做实验题”成为常态,致使实验教学形同虚设,学生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新课改环境下,重视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我校领导对实验教学十分重视,建有标准化的实验室,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和专职实验教师,对教材上的学生实验基本能开足开齐。实验教学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与理论教学合理配置,以全面提升教学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多下功夫,讲解理论为学生实验奠定基础,通过实验深化理论知识,提升教学效果。当然,可借助教辅工具进行,弥补课堂实验缺失,提升课堂效率。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与蛋白质的实验为例,教学时可将其与相应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糖类、脂肪以及蛋白的元素构成,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进行该实验的操作,对实验的现象也能及时找到与之相匹配的结果,提升教学有效性。
        五、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多围绕“理论+习题”的方式进行,间接抹去生物趣味性内容,难以吸引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倦怠感得以滋生。对此,教师应意识到单一方式的弊端及多样化教学的优势,以新颖的方式来刺激学生,助推学生走出低效低能恶性循环,提升教学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使用以下两种方式:第一,合作学习。对学生实施科学分组,使其形成一个个互补互助的学习小集体,在讨论中学习、在学习中讨论,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避免学生“浑水摸鱼”,应精细化学习任务,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第二,自主学习。课前根据学生实际,认真编写导学案,由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完成。然后由学生将学习成果带到课堂上分享,将遇到的问题带入课堂中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点拨、指导,以充分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升教学有效性。
        教学途径有效性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应当重视课堂有效性的把控。强化师资建设,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基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明确方向;另外,加强实验教学,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朴金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风,2020(30):55-56.
[2]施志高.浅析新课改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76-2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