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下   作者:余富隆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考评价体系的新理念以及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培养大批合格人才。本文就核心素养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为以下几点。

余富隆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考评价体系的新理念以及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培养大批合格人才。本文就核心素养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为以下几点。
【关键词】高中物理; 培养学生;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122-02

        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高考评价体系的新理念以及课程改革对于物理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中物理教学应注意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养达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现代教育的新目标。本文就核心素养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为以下几点。
        一、利用物理学史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利用物理学史情景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课题,教师如果将物理学史有机地结合到课堂中去,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钻研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比如,讲必修2《万有引力》这课时,我向学生介绍原来的九大行星,然后又列出了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和胡克分别对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思考。最后和学生分享了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如图所示的情景,在地球上下左右各有一颗苹果树,牛顿在位置1的苹果树下被苹果砸到,他思考位置2、3、4的苹果为什么也落向地球?牛顿冥思苦想,最后得出结论:是地球引力的作用。这种来自地球的无形的力拉着苹果下落,正像地球拉着月球,使月球绕地球运动一样。给学生讲述科学家这一段研究历程,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任何一个物理规律的诞生,都是建立在许多科学家前仆后继,不断探索的基础上的,同时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的精神。
        二、巧设原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谓原始问题就是社会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界中客观存在,能够反映物理学概念,规律且未被加工的典型的物理现象。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原始问题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发散思维,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例如,讲《牛顿第二定律》时,不是直接介绍牛顿第二定律,而是创设相关情景:为什么稍微用力就可以改变滚动状态下兵乒球的运动轨迹;为什么推一辆空车容易而推一辆装满货物的车难呢?。提出问题:力(F)、加速度(a)和物体质量(m)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根据学生的观点我们设计了实验,并让学生亲自操作:某一物体质量不变,在不受力的时候,速度不变,加速度为零,受力后速度立即发生变化,产生加速度,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把两个不同的物体放在受到相同力的状态下,导出质量轻的比较容易拉动,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质量(m)越小,加速度(a)就越大。通过实验导出公式F合=ma,最后通过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当一个物体合力不变时,加速度也保持不变,当合力发生变化时,其加速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合力为零时,其加速度也为零,此时物体就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通过设置这一较好的问题情景帮助学生认识这些物理量(合力F、质量m 、加速度a)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下诞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更应该倡导探究式教学,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实验、亲身体验和观察、独立思考,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如:讲人教版3-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这课时,我先展示了这节课的探究过程:
        安排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相互交流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1:(如图1所示实验)导体与电流表构成闭合回路,导体在磁场中左右移动,前后运动,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观察实验现象,从而了解“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具体含义。
        实验探究2;(如图2所示实验--磁铁插入线圈)把磁铁的某一个磁极向线圈中插入或拔出,或静止地放在线圈中,观察电流表的指针记录现象,收集证据,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即当闭合导体回路与磁铁间相对运动时→磁场强弱变化,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探究3;(如图3所示实验--模仿法拉第的实验)线圈A通过变阻器和开关连接到电源上,线圈B的两端与电流表连接,把线圈A装在线圈B的里面,观察那些操作中线圈B会有电流产生,并记录现象,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即当开关通、断→电流变化→电流磁场变化→磁场强弱变化,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然后组织学生将实验发现、学习心得、扩展问题等进行交流,启发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感生电流产生的条件。通过亲身实验探究,从而得出结论,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四、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物理教学生活化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物理知识,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探寻物理实验的踪迹,并将其运用到学习中。如:阐述质点的位置时,联系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讲解位移、路程时,联系兴宁到梅州的交通路线;讲述自感时,介绍了电磁灶主要装置和工作原理等等。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和现代科技,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所以在物理教学中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地讲授现代物理知识,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新途径。
        五、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实验教学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物理实验教学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许多教师认为“做实验不如看实验(录像),看实验(录像)不如讲实验”,很少动手做实验,实验只被作为收集数据,验证理论,应付考试的工具.学生实验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做,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忽视了实验对学生物理思维和物理素养的培养。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发适合教学的实验项目,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做实验,提倡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普通物品做实验,比如“运用拼奏法”完成简易小实验。例如:讲授动量定理时,用牙签、饮料吸管做冲量实验,找几根饮料吸管,取一根牙签,将牙签放入管中;用嘴对准管口吹气,牙签将从吸管的另一端飞出,令人感兴趣的是吸管越长,牙签将从管的另一端飞得越远(条件是吹气所用的力一定时)。由 Ft=△P可知,牙签的动量变化越大,故飞出时牙签的速度也越大,飞得也越远。事实上,这与长枪射程比短枪射程远的原因是相同的,这样用生动、贴近生活中的实验来展示知识的魅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竞争关键就是人才的竞争,站在七尺讲台上的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想。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范永梅,转变高中物理学习方式的新视角(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
[2]蔡钳,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寻找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7)
[3]刘振宇,李洪芳,浅谈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和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5(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