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下   作者:刘灿轩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我国教育领域应全面地摒弃掉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释放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在课堂上借助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们营造出创新的学习环境,以此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们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热情。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展开

刘灿轩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4450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我国教育领域应全面地摒弃掉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释放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在课堂上借助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们营造出创新的学习环境,以此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们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热情。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展开详细的探究,以此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物 创新思维 优化培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112-01

        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内容量大,教学课时偏紧的情况,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高中生物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自学能力,而要想使学生的以上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拥有创新思维能力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一、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生物与自然的关系等。正是由于生物学所研究的内容的特性,使得学生在进行生物知识学习的时候有一种本能的亲近感。然而很多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对学生好奇心的保护和培养,从而使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逐渐被磨灭。面对这种情况,生物教师有必要改变自己枯燥、单调的教学方法,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出发,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时,有的学生会提出:“为什么我的曾祖父和父亲都秃顶,但是祖父却没有?”“为什么姥姥和我都有大下巴,但是母亲却没有?”等等。这些问题是课本中所没有的,但是学生正是根据课本中的内容联想到了生活现实中存在的情况。对此,我并不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首先对学生们提出问题的做法进行充分肯定,然后让学生先将自己的问题带回家去进行思考,同时引导他们可以通过询问家长或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的方法去寻找答案。这样,在保护了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还调动了他们寻找问题答案的积极性。而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就会变得异常活跃起来。等到下节课,我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经被调动起来的积极性组织他们进行课堂讨论,从而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养成
        我国高中阶段传统的教学中提倡尊师重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属于对立面的状态,教师主动的教授,学生被动的接受。尤其高中阶段的学生受生理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师生关系的如此对立,就会造成学生对于学科的抵触与排斥心理,自然就难以激发出自身学习层面的无限潜能,丧失学习兴趣,影响创新思维的提升。为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该先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着手。
        因此,如何建立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应重视师生关系的平等性与民主性。例如:《观察植物的细胞》一课,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实验上。与学生们一起去室外采摘新鲜的绿叶,然后切割,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绿叶的细胞组织,对植物的细胞形态进行了解,传授学生植物细胞的具体名称,加深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印象。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细胞结构与细胞形态的一些问题应与学生们一起交流探讨,从而得出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教学的明显改变就是将自身的定位转变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平等角色,尊重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参与时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行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启发学生质疑,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阶段教学之中,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生物教学可以是相对集中的,但绝不是封闭的。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教材内容实施探究式方法,全面地调动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探究式教学法固然有效,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很有可能造成“你说我听”的现象,因而在进行探究式教学之前,教师应事先对教学内容与探究形式进行充分的设计。例如:动物细胞的显微镜下结构与组织,以及动物植物细胞的区别一课。因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组织以及形态方面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在课堂上对细胞理论以及二者的区别单纯的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则体现不出其中的学习价值。因此,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先让学生们进行实验,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再让学生们回忆“第一次看到细胞结构是以怎样的形态出现的”,“动物以及植物的细胞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变成怎样的形态”。这样即引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同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们在探索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参加课外拓展训练,活跃创新性思维
        众所周知,生物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以实验为基础进行。学生们通过实验不但能够有效地把握住课本理论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在生物实验教学之中,教师应遵循教材的内容进行实验,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得以延伸。让学生自行去选择实验用具,涉及实验步骤,总结实验方案,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课堂内的教学时间有限,但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很好地抓住这有限时间里教师所授予的生物知识,势必会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拓展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今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教师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具。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好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如在《细胞的分化》这一节课,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生动地、形象地向学生播放有关细胞分化、衰老、癌变方面的情境,让学生浅显易懂地知道这一方面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信息搜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布置如下思考题:(1)细胞发生癌变的机理是什么?(2)什么叫癌细胞,它的特征如何,是怎么形成的?(3)细胞分化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了吗?(4)延长寿命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思考题,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并展开分析、归纳与总结,在课堂上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这一过程,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离不开探索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也要伴随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生物科学和自然科学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其研究对象具体而客观,生物学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创造史,高中生物学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已明确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教学目标之一。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引导和培育,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多变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潜能,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饱含着热情,不断有新的成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具体行动,增强信心。
参考文献:
[1]严明德.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94-195.
[2]卢晶.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5(03):187.
[3]吴新军.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生物技术世界,2014(02):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