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下   作者:顾梓瑜
[导读]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三大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教学必须承担“传道”的重要职能,故语文教材选取了部分叙写劳动、讴歌劳动精神的课文,以此引导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等观念。下基于此,本文章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顾梓瑜   兰州市西固区合水路小学  甘肃省  730060
【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三大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教学必须承担“传道”的重要职能,故语文教材选取了部分叙写劳动、讴歌劳动精神的课文,以此引导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等观念。下基于此,本文章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077-01

        引言
        义务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关键阶段。而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工具,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还具有人文性,它被认为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在培养情感的同时提升自身思想认识,陶冶情操,进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之一。
        一、小学生劳动能力不强的原因
        针对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问题,必须要从学校以及家长方面找原因,只有分析其中的原因才能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首先,从学校方面分析。由于学校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部分学校满足于开展劳动课,劳动教育游戏化、课本化以及表面化现象突出;也有的学校以为了学生的安全着想为由,以教学替代劳动、以上课替代劳动、以画画替代劳动;也有部分学校为了不耽误孩子放学,花班费雇用清洁工打扫教室,使学生们当起了甩手掌柜。其次,从家长角度分析。如今我国绝大多数孩子为独生子女,从小被家长捧在手心,从不让孩子做体力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方法
        (一)吟诵劳动诗歌释放劳动激情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吟诵劳动诗歌,启发学生想象自己参加劳动的情境。在学生吟诵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声地读、自由地读,把劳动的激情释放出来,感受劳动之情、劳动之境。例如,一年级语文上册《春节童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教学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吟诵的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读,让学生沉浸于节日的氛围,在浓郁的劳动情境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二)合理利用课外阅读强化劳动教育
        对学生而言,阅读可以浸润他们的心灵,有效地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写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因此很多教师提高了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教师可以在阅读活动中给学生以推荐和引领,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小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主要是因为其阅读的书籍较少,知识的积累不足,因此很难达到陶冶其情操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强化对学生进行的劳动教育,使其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在阅读与劳动题材有关的文本中逐步得到熏陶,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劳动教育。
        (三)在写作训练中渗透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不仅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能在学生写作的同时,深化学生的思维认识,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教师可以结合写作训练的安排,有计划地进行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写作活动,特别是利用好一些关键节点来针对性的安排,如每年的五一节,教师可以开展“致平凡的劳动者”的主题写作,引导学生关注身边默默无闻奉献的劳动者,向劳动者致敬,学习普通劳动者的劳动奉献精神。每年的丰收节也是引导学生关注劳动者的重要机会,特别是广大农民劳动者,将丰收节与我们当前所提倡的“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的本质要求,真正地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内容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对于学生来说更具有教育意义。
        (四)有效结合教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意识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意识。例如,在教学古诗《悯农(其二)》时,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含义,使其对“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挥汗如雨”的田间劳作景象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可以播放农民在烈日下除草,以及粮食的生长过程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同时,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猜测农民伯伯在劳动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们又是如何克服的?这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将看到的劳动场景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光荣,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
        (五)设计主题活动,激发人生理想
        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是两个密不可分的主体。因为在语文课本中,蕴藏着很多关于劳动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课堂上进行劳动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时空范围的拓展延伸,带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如在教学《幸福在哪里》时,就可以设计一个“寻找劳动生活中的幸福”活动,让学生始终带着“幸福在哪里?”“从哪里可以得到幸福?”这两个问题,通过实践活动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主题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用小练笔的形式呈现,在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刻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加崇尚劳动,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班集体作贡献。
        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材中劳动题材的课文体裁多样,题材丰富。语文教学要按照新的教育形势和理念要求,帮助学生认识劳动,重视劳动,热爱劳动,歌颂劳动;培养劳动光荣,尊重劳动者,崇尚劳动英雄的正确观念;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为未来培养合格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李桂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0(32):3-4.
[2]谢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20.
[3]王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9(62):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