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下   作者:李刚
[导读]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教学的提倡,历史已经成为一门公共学科,也成为中学考试的必考科目,由于其知识体系结构的庞杂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创新的历史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性的思维,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和因果关系能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将系统性地介绍在中学阶段历史这一科目教学过程中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与探究。

李刚   四川省达州中学
【摘要】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教学的提倡,历史已经成为一门公共学科,也成为中学考试的必考科目,由于其知识体系结构的庞杂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创新的历史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性的思维,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和因果关系能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将系统性地介绍在中学阶段历史这一科目教学过程中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与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063-01

        引言:
        当前教育改革对学生全面发展有了更为明确和严格的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基础的历史常识,掌握历史现象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究历史的本质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教学离不开对历史事实的辨析、教育和对其中时间线索等整理。对于初中生而言,历史的学习是初次接触,具有新鲜感,但也有一定的学习困难。因此,充分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与思维模式,探索更适合于初中学心理发展水平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便于后续教与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思维导图教学可行性
        借助思维导图来辅助教与学都具有可行性。思维导图虽然简单,但是能够体现出思维特点,将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表现出来,理清不同的层次关系,形成系统性的思维。对于学生而言,借助图像和线条的刺激使人能够形成思维习惯,尽可能地开发大脑潜能,将许多原本杂乱无章且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能够将枯燥的理论形成系列化,助力学生实现更为优质高效的记忆[2]。对于教师而言,借助思维导图,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所要讲授的知识处于什么地位和进程,教师按照思维导图进行教授,不仅对基本的历史实现了教育功能,更重要的是将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法传授给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能使原本单调的教学活动充满新颖的趣味性。这一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图形内容的绘制作业,也可通过安排分组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完成。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先从某个板块开始,如按照朝代进行划分,在学完古代历史后,再按照不同的朝代之间的发展顺序将其联系起来,由部分形成整体,使思维导图更加完善。
        (二)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性把握不够,也有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虽然能够了解清楚,但是运用能力和关联能力较差。由于历史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大,类别较多,从诗词作品、名人生平到历史事件的经过和意义都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对学生来说一旦需要展开学习的任务过于繁重,很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缺失的现象。经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知识点的记忆,这种学习方式往往是利大于弊的,不但枯燥且容易造成反感低效,如果我们能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历史事件的几个要素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且页面美观地展示给学生,相信赏心悦目下的有条理的记忆法更有利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将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并形成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构建起相应的知识框架,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多且杂,教师可采用知识树的方式,将二战的原因作为树根,用树枝表示几个战场的发展进程,树顶就是胜利的代表及这场战争取胜的原因,再引导学生分别从树根(原因)、树枝(进程)、树顶(取胜原因)得到启示。这样的思维导图构建,可以帮助学生将庞杂的知识点变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不仅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率,而且还有利于整体性思维的形成,使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由思维导图可以充分培养思维的发散,使学生的探究总结能力拥有高质量的锻炼,在学习中更容易形成全局性的观念。首先,绘制图形可以达到帮助学生重温和加深历史知识的学习。在进行绘制之前,学生需要通过回顾相关的历史知识,寻找每个事件之间的联系,对相关的知识点有一定层次的思考,并将其内化形成独到的见解。其次,通过这一措施,学生能够建立起学习历史的整体框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遇到新的知识点时,学生能够自觉地扩充原有的思维导图,知道自己目前的学习处于什么样的进度,哪些方面的知识还有所欠缺,以帮助学生完善总结。最后,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思维,这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较大帮助。不同学生所绘制的图都是不同的,其中也表现出了学生思考问题方式的差异,思维导图没有对错之分,每一个思考的角度都值得教师鼓励,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讨论交流,使不同的想法进行碰撞,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结合他人优势,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四)补充学习方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主要依靠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和进行习题练习的方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较为刻板和枯燥。而这一学习方式是一种开放性、发散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时思路会更清晰,对知识的重要性也能进行正确判断,它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从中考历史题目的角度来分析,许多问题的设计都是对几个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性的考察,这种命题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而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理清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更好地完成这类问题的解答。如在材料解释题中考查学生美国崛起的原因和启示,这就需要学生对美国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三次工业革命中科技的成就等相关的知识点有较深入的了解,对这些历史事件在推动美国崛起时所起的作用有清晰的认识才能较好地完成作答。学生如果在复习美国历史时能够借助思维导图将美国历史上的几个重大事件串联起来学习,并将每个历史事件对美国发展的影响标注出来,就能很容易抓住美国发展的几个关键词:独立、统一、科技、改革,从而就能较轻松地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知识点的相互联系,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向,抓住答题的关键点,从而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事半功倍、增强自信心。
        总之,初中时期的历史学习十分重要,通过思维导图辅助课堂教学的方式,既能帮助教师加深对历史事件间相互联系的理解,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使历史知识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李勇.浅谈思维导图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J].中学课程教辅,2017(10):89.
[2]李忠华.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探究[J].中学教育,2019(02):124-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