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理念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思考 彭泊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下   作者:彭泊
[导读]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美术学科的地位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对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所以,在当前的教学中,为了使得美术课程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地展现,教师也可以将以美育人这一理念引入其中,使得最佳的课程成效得到展现。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该理念的渗透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彭泊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九龙镇中心小学校  628218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美术学科的地位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对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所以,在当前的教学中,为了使得美术课程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地展现,教师也可以将以美育人这一理念引入其中,使得最佳的课程成效得到展现。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该理念的渗透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以美育人理念;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024-01

        前言:新课程倡导,在课程教学的开展中,应该不断地展现美育所具有的教育效用,使得美育得到顺利的实施。而美术课程在此方面则有着非常大的优势,这是教师应该运用的。所以,在此导向下, 为了更好地凸显课程价值,教师就可以将以美育人这一理念不断地在教学中进行渗透,使得课程在美育、育人方面的价值得到展现。
        一、以美育人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内涵
        美术教育本身具有着较强的艺术性和育人性,是艺术教育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能不断地加强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对于人想象力、创造力的提升非常关键,能为学生的全面和优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以美育人”这一理念是在现代教育推进中不断衍生出来的,应该尽量地在教学中以“美”为导向,应该带领学生不断地理解美、认识美、创造美、实践美等,对教学的开展起到导向的作用。因此,在“以美育人”这一理念的导向下,会结合美术课程中的画面、色彩、比例等不同的内容,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于美的领会和感知等,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尽情地展现自己的实践力和美术潜能, 使得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等理念在课程中得到不断地展现。
        二、以美育人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路径
        1.基于以美育人,生成美术素养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当中,美术学科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在美育的渗透上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在美术学科中,主要就是借助造型、色彩、线条等,在视觉上带给学生一定的体验,让学生逐渐地形成表现美、欣赏美的素养等。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 由于小学生的能力是相对有限的,所以教师在创意实践、文化素养、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图像识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并没有设定比较高的要求,但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依旧要对学生大力引导,为学生后续核心素养的生成起到铺垫的作用。例如,在日常的课程开展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善于借助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欣赏和创造美。


教师可以将美术课程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站在美术的视角下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欣赏,如建筑物、艺术品、自然等,使得学生受到更多美的渲染,促使以美育人这一理念在美术课程中不断地渗透。
        2.基于以美育人,培养美术情怀
        在以往的美术实践当中,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部分学生的强迫心理和追求完美的心理是比较强的。如果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将作品画坏、涂坏、纸张出现破损之后,都会立刻换纸、换笔重新绘制,虽然有的时候小失误是不影响整个画作的鉴赏性和美观程度,但学生仍旧很难理解到这一点。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在内心深处是很难容纳一些“缺陷”的。所以,教师在“以美育人”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维纳斯》这一名作引入进来,带领学生对这一著名的雕塑进行欣赏,教师可以先对作品的背景进行介绍,并采取对比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的认知到残缺美所具有的奥秘所在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借助一些废旧物制作带有“残缺美”的作品,使得学生在这其中能更好地欣赏和实践美,使得以美育人的思想理念的导向性充分展现。
        3.基于以美育人,加强行为导向
        在以美育人理念的导向下,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展现出美术课程的效用,应该不断地加强对学生正面行为的导向,使得学生展现更多的行为美 [3]。但是,在这其中,教师也应该明确的认知到,良好行为的培养并不是在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只有做到循序渐进,才能使得理想效果得到实践。例如,在美术课程中,需要运用到的工具是非常多的。在以往的课程结束之后,可能地上都是笔屑、纸张等。所以,结合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在课程结束之前利用3—5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开展一个整理的小比赛,让学生懂得应该保持环境整洁等,让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形成良好习惯,展现更多的行为“美”,这也是以美育人在美术课程中所展现出的价值。
        4.基于以美育人,深化评价标准
        在美术课程中,在以美育人的导向下,教师也应该不断地推动评价标准的深化,使得该理念的精髓得到不断地彰显。第一、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发现美、欣赏美;第二、应该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审美情趣,将一些不良风气、审美带来的影响最大化地进行规避;第三、应该不断地培养学生对于美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使得质量的评价标准变得更加多元化等,将以美育人理念的价值最大化地展现出来。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当中,美术在其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美育渗透上有着独有的优势。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加强在此方面的关注,应该不断地展现以美育人的导向性,使得学生生成美术素养、培养美术情怀、生成行为导向、深化评价标准,让教学得到优化和完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林.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19(34):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