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下   作者:刘小绢
[导读]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小学美术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创新,以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为目标,大力培养小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使小学生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篇文章简要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课堂教学策略。

刘小绢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九龙镇中心小学校  628218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小学美术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创新,以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为目标,大力培养小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使小学生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篇文章简要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019-01

        引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小学美术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小学美术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主动发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进行解决。同时,教师要认真探究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美术课堂,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质。
        一、利用情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已被很多学科引入课堂教学。其实,小学美术教师也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来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各种精彩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借由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并培养小学生的识图能力,这也是小学生进入美术课程学习的第一步。
        例如,教师在进行“魔幻的颜色”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教师便可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给小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精彩纷呈的图片, 并让小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说出图片中的色彩。等到学生对三原色和三间色形成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便可安排上色练习,甚至在课堂上配上音乐,让学生自行上色。
        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有很多美术实践活动,这些美术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小学生只有动手实践并积极参与美术创作,才能学会美的表达,并在潜移默化成逐渐形成美学素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立体贺卡》这节内容教学时,很容易发现这节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立体贺卡, 并借由贺卡来表达学生的美好祝福。针对这节内容,教师可以安排一节美术实践课,让学生准备好彩纸,剪刀,胶棒以及另外一些材料,然后让学生参照美术课本上的贺卡制作过程,按照自己的喜好, 进行自由创作。在学生制作贺卡的过程中,教师尽量少干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尽情发挥,在贺卡上自由绘制精美的图案, 并进行精心装饰。


对于某些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美术教师则要耐心地帮助这类学生,和他们共同制作贺卡,对他们多鼓励,多启发, 最后共同制作出一张精美的贺卡。贺卡制作好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同学将自己制作的贺卡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让大家找出贺卡的闪光点,然后给予奖励。
        三、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即使是完全相同的美术作品以及美术创作,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体会。所以,教师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特征,在美术课堂进行小组合作式教学,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各小组针对美术作品进行学习,讨论,各抒己见,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更加饱满丰富,并具有立体性。而且, 各小组成员在讨论的过程中还能互相启发,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学生对米罗的《坐着的女人第一号》这副作品进行赏析时,单靠学生的一己之力很难对这种名作进行全面的学习。于是,教师便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各小组针对作品展开讨论, 从点、线、面以及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探究和学习,最后由小组长汇总大家的观点。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师既降低了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学习难度,又增添了美术课堂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极为有益。
        四、巧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目前,多媒体已经被广泛用于各学科教学中。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小学美术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能将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美术课堂。除此之外,借由多媒体,教师可以将教材之外的各种经典美术作品或者实物带到学生面前,开阔学生的视野, 引领学生步入美学艺术殿堂,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
        例如,教师在对《造型别致的椅子》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各种椅子的美感获得更加饱满而立体的感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精美的椅子图片,如交椅官帽椅,圈椅, 功能椅子,创意椅子等。不同风格的椅子具有不同的美感,甚至不同材质的椅子也会独具风味,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椅子之美进行鉴赏和辨别,提升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五、小学美术和音乐学科相整合,强化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为了强化小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教师可以在小学美术课堂融入极具情感色彩的音乐,从而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美术和音乐相结合,能让小学生在视觉以及听觉两个方面获得情感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用心领悟美术作品中的形式之美, 内容之美,意境之美,进而能够创造美。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小桥,流水,森林》的美术课教学时, 可以一边给学生展示小桥流水以及森林的图片,一边播放《沉睡的森林》这个曲目,美妙的音乐能够营造一种美好的意境,当学生在这种意境中欣赏图片时,更能感受图片中传达的美感,从而让全身心都在美中沐浴,感受艺术的神奇魅力。
总之,小学美术课堂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教学。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积极利用各种有效且可行的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梁萍 .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微探 [J]. 亚太教育 ,2019(10):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