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唐小铁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下   作者:唐小铁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新阶段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学实践策略。

唐小铁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芦洪市中心小学  湖南  永州  42591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新阶段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018-01

        引言
        基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角度而言,小学数学课程无疑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发挥着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要求广大教师立足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看待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思想以及模式,增强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融入多样化的数学元素,促进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成效,首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无可非议,小学时期的学生普遍保留着较强的形象思维,基于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深入挖掘探索不同形式的教学元素,以此促进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当中。例如,在《平均分》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展开教学,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等不同的方式呈现于学生面前,并配上教师的讲解为学生构建不同以往的教学情境,如,某个星期天,小花在水果店买了8个苹果,其他小朋友都想要吃苹果,小丽说道:“要想吃苹果,就必须学会如何分苹果,如果将8个苹果分成相等的两份,你们应当如何分?”通过情境与图片的共同呈现,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分苹果活动中,此时教师应当牢牢把握这个机会,将“平均分”的相关知识和概念贯彻其中。利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教学成效的提高。[1]
        二、展开实践活动教学,提高数学能力
        借助丰富的实践活动来展开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方式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实现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实践活动教学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通过形象、具体的方式展示出来,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能够大大消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进而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观察物体》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于空间思维能力缺乏的小学生而言,本节课的内容学习具有较大的难度,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正方体积木组合成各种不同的形状,然后引导学生立足于不同角度对其展开详细观察,这样不仅能够为数学课堂教学增加一定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而且能够大大消减知识内容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得到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增强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完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构建真实的生活情境,体现数学问题
        数学核心素养可谓是促进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的一种思维能力,学生不仅能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而且能够将数学知识实践于生活实际。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提高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认识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例如,在《面积》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贯彻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具有密切关系的思想理念。基于小学生角度而言,学校的操场、教室以及家庭等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构建生活情境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通过形式丰富的情景来探索其中孕育的多样化知识。如,学生要想利用假期实践装饰教室,但是对于瓷砖却没有详细的规划购买数量,同学们可以帮助学校准确计算一下我们班一共需要多少瓷砖吗?然后,教师仅仅为学生准备好米尺和一块模具瓷砖即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联系周长、面积计算等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测量和计算,促进学生通过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和研究,总结出最后正确答案,以此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联系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合作学习模式展开教学,借助此学习过程,促进学生针对数学问题展开自主探究,进而形成优秀的数学素养。这种形式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有助于烘托数学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对数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增强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促进学生通过交流过程实现知识的交换,以此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年、月、日》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知识内容的讨论,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交流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年月日相关知识,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知识记忆加深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2]
        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切实落实引导学生发展的工作,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融入多样化的数学元素,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构建良好的生活情境,联系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展开组织探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得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梅路芳.核心素养条件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7):89-90.
[2]马德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