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态体验德育模式引领学生走厚德之路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   作者:李志鹏
[导读] 近年来,为克服机械式教学的弊端,提出生态体验德育这一教育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加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态化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在感受之下得出切身感悟和反思。目前活动育人和实践育人是学校德育中实施的主要途径,通过外界刺激转化为内在价值,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在一次次体验中有所升华,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本文研究方向为运用生态体验德育模式引领学生走厚德之路,以初中阶段

李志鹏   哈尔滨新区第二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近年来,为克服机械式教学的弊端,提出生态体验德育这一教育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加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态化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在感受之下得出切身感悟和反思。目前活动育人和实践育人是学校德育中实施的主要途径,通过外界刺激转化为内在价值,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在一次次体验中有所升华,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本文研究方向为运用生态体验德育模式引领学生走厚德之路,以初中阶段德育教育为例,阐述目前学校德育的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体验式的德育方法,旨在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增添趣味性和互动性,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生态体验德育模式;厚德之路;德育现状分析;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288-01

        引言:青少年要想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就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注重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学会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本领。生态体验德育模式是教育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规律、学习能力等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及过程,有针对性、有组织性的引导学生参加生态化或模拟生态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之中由浅层体验,感性的认知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内化为自身道德品质并回归现实生活。这一模式强调从生活中获得体验并再次用于实践,在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生命的认知,形成高尚行为品质并锻炼自身实践能力,从而实现个人全方面综合发展。
        一、学校德育现状分析
        受到应试教育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工作大多处于轻视状态且实施效果不佳。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其一,德育教育教条生硬。学校德育的开展大多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即为了德育而德育,形式多采用为学生制定硬性的行为规范,强制学生遵守学校规定。这种强制性的要求使得学生产生身体上的麻木及心理上的逆反,尤其对于中学生而言处在青春期,在教条式德育之下自我控制及管理的能力会大大降低,未真正从自身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规范,使得学生步入社会后很难约束自己。
        其二,德育工作边缘化。现如今,应试教育理念仍然根深蒂固,学校、教师及家长仍然将升学作为教育的标杆,只在乎开发学生智力水平而忽视对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智育”与“德育”的失衡使得学生认为勤奋读书是关键,自身无法形成对行为习惯和良好品行的重视。
        其三,德育开展的封闭化。目前开展的德育工作大多局限于校内,而未结合多方力量,运用多种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学校、社会及家长未形成有效的配合教育的机制。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现代学生极易受到各种网络文化的影响,对身心发展还不健全的中学生而言,负面信息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受到强烈冲击,甚至会导致人格的扭曲,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倘若学校德育无法与外界形成有效联系,那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育也无法产生显著的效果。
        二、运用生态体验德育模式的方法策略
        1.组织校内生态体验式的德育活动
        生态体验德育模式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将德育教育放到日常生活中开展,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获得感悟。因此学校作为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场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应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并将生活化内容加入教育活动中,创设生态体验式的德育情境。



        例如,根据中学生在地理学科中学习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水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观看纪录片或相关视频等活动,使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初步获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感悟,并在校内举办“构建美好校园”的活动,将学生初步形成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号召学生从小事做起,进而由保护校园环境扩展到保护整个自然环境。此外,根据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可以以此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如举办主题演讲比赛,结合身边人践行价值观的故事,将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和弘扬。也可以举办“好人好事”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将自己或他人的良好行为记录下来,思考和反思自身行为并学习他人善心善行,从而在不断积累中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学校在举办校内体验活动时应结合学生心理需求及现实情况确定主题并整合德育资源,拉近学生与德育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自觉主动的接受德育教育。
        2.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思维正处在快速发展且好奇心极强的时期,极易受到网络信息资源的影响。基于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可以将互联网平台作为生态体验德育教育的载体,积极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创新德育教育形式,发挥网络对学生的正面影响,运用先进技术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例如,学校可以在网络上创办专门的德育平台,定期在网站上推送与德育相关的内容,学生利用平台也可以查询到海量的学习资源并且在这一平台上学生与教师可以进行互动,通过发起社会热点问题展开交流与沟通,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道德问题。
        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或QQ等社交软件成立班级群组,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展开互动,通过班级群向学生发布德育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其中。运用生态体验德育模式是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感知并回归到生活中去,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作用能够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德育学习空间,使学生经过浏览、获取和思考信息形成情感体验。
        3.构建全方位德育教育机制
        德育教育不仅要在学校中展开,培养高素质人才更要面向社会,使学生在社会中受到教育,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因此,学校应加强与社会各机构的联系,寻找社会资源,建立起配合教育的支持体系,为学生提供进入社会锻炼自我的机会,如与社会各界构建志愿服务基地、职业体验基地或农产品培育参观基地等,学校在组织校外德育实践活动时应注意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使学生从死板的理论知识中跳脱出来,真正做到德育回归生活。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参加敬老院志愿服务活动或福利院关怀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奉献与友爱的真谛。只有将德育教育贴近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情感、感受挫折、感受美好,才能发挥德育的实效性,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思想感悟和行为品质,真正成长为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体验德育模式的应用仍处在探索阶段。因此,学校需在方式方法上继续加以改进和创新,在摸索中积累经验,改正不足,才能使学生通过接受德育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引领学生走厚德之路,为中学生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傅小燕.生态体验让德育开花结果[J].广西教育,2020(32):13-14.
[2]赵俊莲.生态体验理念与小学教育教学实践[J].中国教师,2018(04):113-114.
[3]刘惊铎.生态体验德育理论及其实践[J].中国德育,2016(20):36-41.
[4]董家新.生态体验德育理念的教学尝试[J].教育,2013(03):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