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教育”时代语境之下的小学数学学科融合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月   作者:吕晓霞
[导读]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劳动教育与小学数学契合点,浅谈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索通过加强劳动价值观塑造、搭建平台、培育校园劳动教育文化、优化机制、健全考评体系等路径,切实增强小学数学学科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吕晓霞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0
【摘要】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劳动教育与小学数学契合点,浅谈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索通过加强劳动价值观塑造、搭建平台、培育校园劳动教育文化、优化机制、健全考评体系等路径,切实增强小学数学学科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8-283-01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随后四川省教育厅等10部门联合研制了《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指出:要全面优化劳动教育课程,除了开设必修劳动课程外,应加强学科融入,积极探索融合路径,深入挖掘学科、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1小学数学融入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该意见的出现对小学劳动教育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
        然而,长期以来,受到传统劳动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小学劳动教育在学校中已然被边缘化。学校内劳动教育课程开设不足,教师对劳动教育认识不够深化,家长“重智轻劳”,社会缺乏劳动风尚,于是小学生不珍惜劳动成果、排挤劳动、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等问题时常可见。现下劳动教育被弱化、软化、淡化的问题令人心忧,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迫切需要被关注[2]。
        2小学数学融入劳动教育的可行性
        要使劳动教育课程融入小学数学课程,不是生搬硬套,而需要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科具体内容,挖掘其劳动教育的内涵,进行学科渗透教学。本文以北师大版教材为基础,梳理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和内容,发现小学数学中处处蕴含着劳动教育资源。
        2.1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目标契合点
        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则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6]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三个方面渗透了劳动教育目标中的劳动能力,情感态度方面则渗透了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三方面的劳动教育目标。



        2.2小学数学内容中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劳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5]。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主要以“情境+问题串”的方式呈现,其中第一学段的情境主要来源于儿童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第二学段增加了社会生活情境的比例和适当的来源于数学内部的情境。这些来源于生活的情境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土壤,为达到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串则为劳动教育提供了种子,所以劳动教育可以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生根发芽。
        另外,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内容框架中四大板块之一的数学好玩部分设计了“综合与实践”。《课程标准》要求:“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在实施过程中,要鼓励引导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激发创造潜能[6]。“综合与实践”更是为融于劳动教育提供了契机(见表1)。
        3小学数学融入劳动教育的策略
        3.1顶层设计,开展劳动价值观的塑造引导下的小学数学学科教育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可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3.2家、校、社联合,丰富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劳动教育融合课程
        以学校、家庭或年级组为组织单位,以数学教材内容为依托,以学习数学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感受、体悟到劳动精神、激发起劳动的兴趣、学习到劳动知识技能或提升劳动价值观念为外延,设计劳动教育课程。
        3.3制定评价制度,优化劳动教育与小学数学学科融合机制,将劳动素养纳入评价体系
        其一,榜样示范。挖掘荣获各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和在校生,建立了学生与榜样交流学习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广泛开展教育活动,鼓舞学生广泛参与劳动教育,培养劳动价值观。其二,拓展载体。运用新媒体,创作主题微作品,弘扬劳动与小学数学学科相结合的主旋律。营造劳动文化环境。不断优化融合机制。
        结合本校的经验认真梳理小学数学学科的要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多管齐下,协同创新,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促进数学学科教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总体来看,小学数学有必要融入劳动教育、可融入劳动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在主要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劳动价值观塑造、培育校园劳动教育文化、优化机制、健全考评体系等路径,切实增强小学数学学科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2020.03.
[2]陈静.小学劳动教育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3]赵洋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困境与出路研究[D].西南大学,2019.
[4]李仙鸿,葛彩艳.打通劳动教育的“堵点”[N].中国教师报,2020.07.08(6).
[5]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20.07.
[6]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