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有效动手能力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2期   作者:汪冬梅
[导读]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设置一些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环节,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让学生通过动手的操作加深对知识的感知与理解。实践证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汪冬梅   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红梅小学  116600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设置一些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环节,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让学生通过动手的操作加深对知识的感知与理解。实践证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操作实践;科学适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18-01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细微就得不刀法展。”因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让他们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是学生求知增智的重要环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但在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会遇到种种的问题,诸如:动手实际操作是否会影响课堂教学纪律,显得很乱,学生需要动手操作到什么程度,给学生多长时间是适合的,什么样的学具更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等等,如何使学生的动手操作真正的实际有效?这是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或者说难以把握的问题。下面我想从几方面来谈一谈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真正的实际而有效。
        一、挖掘教材的动手因素,引导学生操作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操作思维是一对链环。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观察、操作,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小学生好奇好动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挖掘教材的动手因素,引导学生操作实践。现行教材中有许多需要让学生动手的地方和环节,只有通过这些环节的设置与实现才能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体验,才能对知识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如《人民币的认识》一课需要学生实际动手对人民币进行纸币与硬币的分类,对不同面额人民币进行正确辨认。如《分一分》需要学生在动手随意分的基础上体验平均分,如《时分的认识》需要学生动手拨一拨,如《认识角》需要需要学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在如加减法中我们经常会利用小棒帮助学生学习,无处不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二、教师应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有的教师认为重视动手操作就无法控制课堂纪律,尤其是在教师上一些公开课或做课的时候更会有这种心理,让学生动了是否会“乱”起来,学生是否会上课不听讲而是玩学具,反倒分散了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以及需要给学生准备学具是否会很麻烦之类的问题和心理我想我们老师都有过,那我们如何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的更好,让学生的动手真实有效呢?
        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许多教师也都在付诸实践,可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个别学生上课的时候喜欢“玩”学具,甚至有的课堂看似热闹,但却未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这都是我们在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常会遇到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一是我们可以在课前提前把学具发给学生,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的熟悉和摆弄学具,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二是我们要经常告诉学生:“学具是用来学习的,不是用来玩的。”告诉他们学具的真正用处与正确的使用方法,三可以注重训练学生在操作学具时能将学具盒的收放、学具的整理工作在短时间内作好,我们可以每节课都要花点时间来训练他们,让他们在强化中形成习惯。相信坚持上一段时间,学生会对学具进行科学的使用。而不是把“学具”变成“玩具”。 其实这也是对我们老师教学掌控能力的一个考验。
        三、动手操作过程中学具的选择应科学、适用。
        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就一定要有学具,学具的选择也是动手操作环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往往有的时候要想上一节公开课可能需要老师在学具的准备上下很大的精力和心思,因为有的时候苦于没有现成的学具,有的时候也并不是学具袋里的学具都很适用。
        如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具》一课中有关人民币的认识中,要求学生认识小面额人民币,能够对人民币进行简单的分类。教材也在附页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人民币的学具,但在实践中发现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学具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不清晰和全面,如存在图片小,人民币的一些特征不是很清晰,人民币版式、年份的变化无法体现的缺陷,又如有一些人民币上还有盲文的记号,如果想让学生清楚,全面的认识人民币,教材中提供的人民币就不是很适用,再如如果要求学生对人民币能进行纸币与硬币的分类,那么使用教材中学具是很难能分出来的,因为教材中提供的学具都是纸印的,会给硬币与纸币的分类造成一定的困难。但如果选择让学生准备真的人民币来进行教学实际操作,可能又会考虑使用人民币的卫生问题,学生是否能把不同面额的人民币都准备齐全。让学生尽可能的收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完之后及时的告诉学生注意用钱卫生及爱护人民币等。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强调动手操作,这是新课程对我们的要求。实践证明,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不断增长智慧的有效措施。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遇到种种问题也是正常的,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让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动手操作真正的实际有效,如何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是我们应该潜心研究和实践的问题。让我们有效掌握动手操作这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数学的旋律,在学生指尖上跳跃;数学的智慧,在学生的指尖上碰撞;数学的果实,在学生的指尖上萌发。
参考文献:
[1]斯琴高娃.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几点探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16(6):00130-00130.
[2]庄仙莲.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数学[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3(3):59-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