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思维的策略解析 刘小春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2期   作者:刘小春
[导读] 数学综合素养培育要求提出小学数学数学内容需要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支持学生探究型思维的培养。同时,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概念理解和解题技巧的能力较高,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利用多元化、科学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阐述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根据教学经验与实践,提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能力。

刘小春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范公小学  713500
摘要:数学综合素养培育要求提出小学数学数学内容需要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支持学生探究型思维的培养。同时,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概念理解和解题技巧的能力较高,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利用多元化、科学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阐述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根据教学经验与实践,提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逻辑思维;策略解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54-01

        引言:数学教学本身强调教师对各类数学问题进行有指引性地、有目的性地进行转化和逻辑推导过程的教授。理论知识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所涉及根本概念,掌握该章节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尽管题目形式各样,角度不同,但涉及的根本概念没有变,促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已经学习的知识点。同时,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逻辑思维方式,促使学生不断探究题目,让学生思考多种解题技巧,挖掘题目中的关键线索,掌握解题技巧。
        一、逻辑思维运用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一)加强知识点的理解
        小学数学数学的内容都较为抽象,知识点难以理解,随着年龄的变化不断变化,学习的内容难度加大,知识点较多,伴随着中考的压力,其他学科备考的紧张,导致一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就会出现混淆数学知识点,知识点理解不透的问题。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数学结合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将复杂知识点的概念转化为多个简单知识点的组合,通过图形更加了解每个知识点的重点,使概念外延简单化,易于被学生理解,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学会课程中涉及的数学推导过程、概念和定理,通过数学的解题过程,不断动脑,提升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掌握多元化、全方位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解题的灵活性和条理性。同时,逻辑思维教学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创造思维能力,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动机。
        二、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方式
        (一)概念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式
        数学概念学习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学生只有完全理解数学知识点,才能够真正了解题目想要考你什么。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点不掌握、不理解,导致只要题目有一点变化,学生就像在做新的例题一样,毫无头绪。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与概念之间不同点既能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又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拆分题干元素培养思维能力
        拆分题干元素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看透那些看似大相径庭,实则解题思路与方式如出一辙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提高学生对于数学题目的敏锐性,逐渐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运用能力以及归纳题目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题,《运算律》中的例题,“请计算2.2*2+16.9*4等于多少”。数学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对计算式中的数字进行拆分不难发现,计算式中的每个数字都是能被2整尽。变换计算式可以得到2.2*2+8.45*4*2=(2.2+33.8)*2=70。从这道例题的变化来看指导学生从题干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寻找变式可能能够更快的解决问题。并且反复针对题干的分析,有利于学生认真读懂题干内的明确要求和暗含要素,充分利用题干中的信息从而较为快速的获得答案。



        (三)变换解法训练思维
        传统应试思想的教育下,教师常常一人“独角戏”,进行题目解法的灌输,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意识,认为一道题目只有一种解法,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与思考的主动性成为一对反比,也这样学习状态不利于发散性思维养成。因而,数学教师应当调整原有的教学观念,贯彻“一题多变”的教学理念,选择开放性强并存有多种解答可能的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多样化解法,并养成合作意识,掌握举一反三的本领,大大提升效率。
        例题,问一块大的正方形瓷砖原来的面积有100平方厘米,现在需要截取成为36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瓷砖,最多能截取几块?
        学生可以通过画图作业的方式进行解答,也可以利用计算边长的方式解答,甚至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解答。在不同解答的过程中都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借助数形结合进行培养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需要教师长期不断耐心地培养与引导,逐步进行深化。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一般都是由具体事物的认识发展到抽象知识的理解,数学作为人类抽象认识事物原理的总和,更是在学习时需要尊重这一认识规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培养,增强数学课程实践的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锻炼其数学思维能力。并且,小学数学阶段是学生建立数学思想的初始阶段,数学课堂渗入数形结合思想对学生从小培养较强数学思维能力有明显作用。
        例如,《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这一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思考,回答课本“怎样做一个四方形牌子呢”以及“怎样做一个三角形牌子呢”。教师可以通过用纸张裁剪或者拼接的方式辅助学生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索,身边有哪些常见的三角形与四边形。很多学生一下子想到了正方形、长方形、还有各式各样的交通牌标志。教师可以通过裁剪的方式引入课文的内容以及特殊的四边形概念,加强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并且学生也自然地将“数”与“形”产生了链接,掌握数形结合这一思考方式,从而提升其解题能力。
        (五)注重情境创设
        北师大小学教材内容概括性极强,很多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仅仅停留于表面,不理解本质的含义,导致其无法熟练地将其运用。因此,教师需要以课本中的知识点与例题为创造生活情境的蓝本,营造真实可信的蓝本,促进学生在问题引导下探究数学知识,将其学以致用,产生数学好玩实用的印象,提升实际解题能力。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利用感官去理解知识点,加强记忆。情境教学其“边做边教,边做边学”的优势,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激发学习的热情。
        例如,《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这一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菜市场开展情境教学,注重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数据,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意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首先,教师让一组学生先到菜市场中收集各种蔬菜的价格。然后,再让学生在课程中扮演菜贩,在课堂中摆摊,然后请其他学生作为调查员,收集所有摊位的价格、价格浮动水平、菜量等各类信息。在学生在模拟菜场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据收集的积极性,并且在“做”的过程中能够全面观察,分别从不同类别食品价格的比较、同类食品价格的波动和以及数据形成的图形形态,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情境教学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点自主探究的需求,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所得结合在一起,开拓思维,塑造知识框架,培养核心素养。
        结束语
        教师可以紧紧围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利用具体图像。最终使得各个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从浅入深。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灵活的逻辑思维方式进行解题,不断探究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对数学方程式、数学平面几何问题、概率问题的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琼.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思维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36):75-76.
[2]林茂春.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引导学生思维的策略[J].新课程,2020(44):82.
[3]郭红丽.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思维的策略[J].求学,2020(04):61-62.
[4]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15):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