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2期   作者:张军梅
[导读]

张军梅   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小学  陕西  宝鸡  721013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68-01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能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法。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地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旨在唤醒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为小学生语文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自主预习--与未知握手,进行“单兵作战”。
        “预习”是学生独立接触新知识,独立面对未知的一个过程。预习做得好,就能对所学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思维紧跟老师步伐,甚至跑到老师前面,从而取得优秀的学习效果,提高听课、作业效率。
        1.明确预习要求,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语文自主预习的方法归纳起来就六个字“读--画--查--
        思--问--写”。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通、读顺是预习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二画,画出文中好词佳句,以及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内容。三查,查字音、词义、作者资料、与文本相关的背景资料等。四思,思考文中写了什么?五问,把自己预习之后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六写,写自己对文中句子的理解、感受。
        2.制作“预习导航”,实现目标牵引与任务驱动。
        学生自主预习前,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让学生知道本次预习需要干什么,完成哪些任务。特别是小学低段孩子,理解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理解老师意图,所以制作每一课的“预习导航”,实现目标牵引和任务驱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3.预习反馈、评价,激发预习原动力。
        自主预习的课堂检查,是一种对预习结果的有效反馈;
        自评、组评、生评,多种方式评价学生自主预习结果,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的原动力,让学生产生自主预习的愿望。
        二、自主阅读--与读物交流,切实“丰厚自我”。
        1.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的时候,就能排除干扰,专心致志,提升效率;有了兴趣,就会使人以苦为乐,不知疲劳,越学越有兴致。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是第一要务。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紧扣课堂教学延伸拓展这个点。教师教学中要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是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的节选,教学中,教师随着文章内容的教学,简单穿插对作家萧红的介绍,既丰厚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让学生对萧红的一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课后再安排阅读《呼兰河传》的任务,可谓水到渠成。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这样的课文有很多,值得学生拓展研读的名著也很多,所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紧扣课堂教学延伸拓展这个点,适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老师范读、师生共读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教师的言行,是带动学生行为的最有力的杠杆。教师的美文范读,激发学生读的欲望;师生的共读、交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促进思维碰撞。



        (3)图书漂流。每个读过这本书的孩子,都在读书后制作一张“读书漂流卡”,记录自己读书感受,或推荐给别的同学阅读,以此达到共同激趣。
        2.教给阅读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除过“圈点勾画”
        这些基本方法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记读书笔记,办读书小报,批注读书感受,撰写读后感等。
        3.推荐阅读材料。
        教师要与时俱进,多给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各种读物,可以是中外名著,可以是少儿报刊,还可以是健康向上的漫画、校园故事……
        4.开展阅读反馈。
        阅读过程中,没有反馈的阅读最后会流于形式。各年级段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多种阅读反馈活动。小学低段--讲故事、情景剧表演等;小学中段--片段朗诵、读书笔记等;小学高段--制作整本书“思维导图”,写读后感等。
        5.深化阅读交流。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收获内在的成长。学生进行了阅读后,势必会有所得,渴望将自己的收获分享给别人,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交流的形式要注意多样化,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比如:针对书中人物的专场活动--“话说某某”;针对书中情节的--“最让我动容的故事”等,通过这种交流,加深学生对所读书籍的理解。
        三、自主表达--与师生对话,实现“多方会谈”。
        语文学习的终端就是语言的表达运用。在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自主能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同时,还必须学会自主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让每个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和拓宽自己的思维渠道。
        1.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注重课堂讨论的设计和质量。在上课之前,针对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自主讨论。当然,在课堂讨论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在讨论中,创设怎样的情景,怎样启思导学,引发讨论,仍然起着关键的作用。成功的课堂自主交流有以下几个标志:(1)学生能畅所欲言;(2)学生在自主交流中闪现智慧的火花。
        2.以习作训练为主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注重自主表达的兴趣激发。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美丽多姿的大自然是学生习作的“活头源水”,才能解决习作过程中“无米之炊”这个难题,才能让学生写出一篇篇美文,尽情释放,表达自我。
        3.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搭建自主表达的舞台,激发学生表达的信心。辩论会、主题演讲、课本剧展演、活动主持等,这些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表达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历练,不断收获自信,不断提升自我,自我表达的能力也与时俱进,取得飞速发展。
        四、自主反思--与过去对视,自我“把脉会诊”。
        “吾日三省吾身”,自主反思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学习检测、品德发展等方面展开反思,反思时间、反思方式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小到每日自省,大到学期反思,可以是思考式自我反思,还可以用文字记录,或与人交流的反思方式。每一次自主反思,都是对自己现阶段某一方面的全面回顾,在与过去的对视中,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自我“把脉会诊”,治愈自身“疾病”,从而更加健康、阳光的成长。
        总之,在以生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是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