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教育创新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2期   作者:李巧艳
[导读] 知识与技术的创新需要科技素质作为主要基础,同时科技素质也极大关系到人才的培养以及发展,可以有效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与进步,促使青少年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与发挥。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都将追求成绩作为主要方向,因此也促使小学教育陷入了应试教育的限制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追求升学率以及课业负担较重的各方面问题,过于重视知识的培育,也就造成了能力教育的忽视。要解决相关教育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科技素质教育

李巧艳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城关第三小学  541200
摘要:知识与技术的创新需要科技素质作为主要基础,同时科技素质也极大关系到人才的培养以及发展,可以有效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与进步,促使青少年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与发挥。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都将追求成绩作为主要方向,因此也促使小学教育陷入了应试教育的限制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追求升学率以及课业负担较重的各方面问题,过于重视知识的培育,也就造成了能力教育的忽视。要解决相关教育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科技素质教育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技教育;创新方法;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62-01

        一、科技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培养科学思维的手段
        科学在人们的心中是严肃的,不容半点虚假的。如果不能够科学地利用方法与分析进行研究,那么这个研究就有可能不被认可。而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是能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出来的。主要是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进行培养。由于小学生思维占主导地位,并且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发生一些比较困难的事情。语文中的语法知识,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对知识的了解,最终实现思维的转变。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来说,很难发挥她们的创造性。他们在这个时期,想法很多,但是大多因为一些原因而不被人发觉。让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进而让他们积攒大量可用的阅读素材来进行科学思维的培养。教师在进行讲述课文时,要进行段落分析,针对每一段的不同思想进行总结和概括,然后传输给学生。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认识
        鲁迅曾经说过,用活动的电影对学生产生影响,其作用一定会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述要管用,并且在未来教育中也是这样的。而时代在进步与发展,教学课堂也处于逐步进步与变革的过程中。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其形象性、生动性与情趣性的优势来灵活替代教师一直以来都比较传统的讲以及写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二、小学科技教育创新的方法与途径
        (一)开展多彩语文活动,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
        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始终是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服务的。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就小学生而言,其对极具趣味性的活动有着浓厚的参与兴趣。所以,在建构生态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对于科技教育而言,其离不开实验活动。实验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其在动手中加深理解。以《曹冲称象》为例,教学活动的开展旨在引导学生感知曹冲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善于动脑。但是细细分析,文本中的故事背后蕴含着浮力知识。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此科技知识为切入点,创设生态环境。一般情况下,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玻璃杯、一杯水、一块橡皮、一张白纸等物品,以此为基础演示浮力实验。实验活动的开展,其本身就是轻松有趣的,自然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态课堂环境。而且,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为什么白纸可以浮在水面上、橡皮沉入水底产生探究兴趣。接着,我揭示浮力知识点。


在学生对浮力建立了感性认知之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曹冲在称大象的时候,将大象放到了一艘船上,为什么大象不会沉入水底呢?为什么要将大象放到船上呢?如何测量出其体重呢?如此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点燃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可以使其带着对浮力的认知,对曹冲称象的原理进行探究,进而自主走进文本。在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中,我给予学生亲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学生用白纸折叠小船,将橡皮充当大象,以此体验“称象”过程,进而在动手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让学生学习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科技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的发明,需要很大一批科技人才。因此,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当中,科技教育占的比重非常大。不断进行追求知识,对待每一件事都实事求是。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第一,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发明的一些成就。通过学习课文——青蛙的眼睛,而发明了电子蛙眼。并根据蝙蝠的听觉发明了超声波。暂时可以根据这些小故事对学生进行讲述,让学生更加了解科学知识。第二,培养学生大胆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学习有关玻璃的这一课时,学生能够总结出各种玻璃的特点。根据这些玻璃,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出玻璃的各种形状、各种工艺品。凭借他们自己的想象,可以让他们设计一种新型的玻璃。例如,有的要发明一些防弹玻璃,还有的要发明隐身玻璃……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以及进行发明创造的兴趣。让他们学会变通,面对困难的时候,找到解决的办法。教会学生对名人的敬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三)把科技材料融入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科
        技创新意识,也可以将一些科技材料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种方式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假设课文中的实验结果除开主人公的检查之外,是否有其他原因?”当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开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有一些同学认为和铁球的条件相关,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和楼层的高度有一定的联系。随后教师再将正确的答案以及相关资料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在了解材料内容后结合实验进行证明,并对结果进行确认。通过这种实践参与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将自身所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与语文进行关联,既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又能够顺利地将科技内容从语文教学中引导出来。同时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来进行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其间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通过两个相同的物体来完成实验,并与课文中的结果进行比较,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实验并证明结果是否正确。通过这种方式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将科技教育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时,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自己的教学方式与课件的制作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有作用,尽可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小学教育是人发展的根基,只有打好了基础才会促进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淑香.科技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新课程,2020(25):16-17.
[2]姜晓曙.借助科技教育,建构生态课堂[J].新课程(上),2019(11):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