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2期   作者:苏廷贵
[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为了帮助小学生理解书面文字、提高他们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等而开展的一系列训练,是以阅读文章为主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活动。在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唤起他们阅读的热情,进而能熏陶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并根据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特点等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从而促使小学生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发展。

苏廷贵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江龙镇中心学校  561205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为了帮助小学生理解书面文字、提高他们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等而开展的一系列训练,是以阅读文章为主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活动。在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唤起他们阅读的热情,进而能熏陶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并根据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特点等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从而促使小学生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84-01

        引言
        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只有正确地培养和引导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观念,才能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发展。在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引导中,教师的引导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个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主体性。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驱使学生不断探索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体会到成就感,进而积极投入到语文阅读当中去,实现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框架。通过教学总结教师可以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在领读时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到其魅力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教师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趣味性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景阳冈》这篇文章时,教师在领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将武松打虎时的英雄气概充分地表达出来,同时,还要注意渲染当时气氛,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播放《水浒传》片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学生分析其中的片段,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情体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深入领会文章的主题主线和中心思想。
        二、积极开展群文阅读,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积极开展群文阅读,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教学方法,群文阅读能够帮助小学生强化对同一类别或同一作者作品的理解,其对小学生语文阅读素材的丰富和阅读视野的拓展都很有帮助。与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相比,群文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其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在讲解《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鲁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从这些具体文本中感知鲁迅文章的写作风格及人物的特点等。


不同的文章讲述不同的故事,多样的故事能够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这也有助于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激发。
        三、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来引导学生掌握文字阅读的方式和知识。由于不同学生阅读的兴趣点不同,在课程设计时应该考虑因人而异。在进行教学之前,我们应该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有所了解,不能缺乏个性化阅读教育。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个性化阅读。同时,还要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类型的教学引导方案,并且要结合丰富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操作经验,激发每位学生的阅读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提高每一个学生对文字的认识和理解力,从而大大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对文章的疑惑从而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章寻找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突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印象深刻。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学生读完之后,一般的心理活动都是对小女孩的遭遇表示同情,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为什么小女孩遭遇不幸却依然微笑?”学生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从而再次阅读文章寻找答案。
        四、小组合作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学习《只有一个地球》部分内容时,这是一篇逻辑严谨、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普知识说明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小学生能获得有关地球的知识,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从自身做起,自觉保护地球上的一草一木。但文章的科普性较强,阅读的趣味性相对偏低,小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较差。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布置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欣赏阅读材料,并借助手机、电脑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自主搜集相关材料,以促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如下讨论活动:我们小学生能为保护地球做什么呢?有的学生表示保护地球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如何保护是科学家的事情;有的学生则表示平时不乱扔垃圾、随手关灯等都是保护环境的表现……在小组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能促使小学生对地球环境保护多一份关注,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目标,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并且还需要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推荐引导,让学生在兴趣的趋势下投入到阅读当中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就,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佟鑫.创新课内外阅读方法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J].基础教育论坛,2021(04):20-21.
[2]许芹.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J].中国教师,2020(S1):49.
[3]刘继娟,赵欢欢.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4):218-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