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课本剧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2期   作者:王媛媛
[导读]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在课本剧辅助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模仿或重构文本。而且,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各层次能力的积极表现。教师可以将课本剧的应用价值传播到每个学生身上,使全班学生在观看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良好学习态度的引导。

王媛媛   襄阳东风中学  湖北  襄阳  441004
摘要: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在课本剧辅助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模仿或重构文本。而且,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各层次能力的积极表现。教师可以将课本剧的应用价值传播到每个学生身上,使全班学生在观看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良好学习态度的引导。
关键词:课本剧;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80-01

        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探索课本剧和语文教学的目标,优化课本剧的设计,更好地发挥课本剧的辅助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
        一、基于阅读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进行细节表演
        教师鼓励学生表演“细节”,即引导学生表演一些名著片段。学生表演完后,老师引导学生把看表演的感觉和阅读名著的感觉结合起来。这样,教师就可以借助课本剧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儒林外史》为例,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选择“范进中举”故事的各个场景中的任意片段与角色,然后对角色的部分反应或者未表现出的反应进行着重表现,并且在表现之后进行讲解。在选择好角色之后,学生各自进行了细节演绎。比如,学生甲拎着一件外套以及一个小包,大摇大摆地走进家门(讲台),并在观看范进时微微昂着头。然后,学生解释道:我扮演的是范进的岳父,演出的片段是屠夫为范进中了秀才“贺喜”的片段,我主要通过步伐、人物昂头等细微动作,表现屠夫对“穷酸秀才”的态度,以及从侧面反应范进此时的品质。在表演时,教师还可以与该学生进行对话。比如,教师可以询问:“你这个动作在课文中会以什么样的文字表现呢?”然后,该学生以及其他学生都会进行相应的思考,并将实践与课本剧表演联系在一起。借助课本剧表演,学生们完成了文章的联想和深化,对如何解释文章中简单的词语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名著阅读中,不仅是对主要人物和场景的描写,更是对配角和基本环境的描写,才能体现文章的情感或主题。鼓励学生根据这些细节来解读文本剧,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当然,学生的演绎有时并不突出,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通过问答讲解演绎内容,将课本剧与阅读联系起来。
        二、基于创新思维培养,鼓励学生进行剧本改编
        创教师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独特认知为基础,进行课本剧的编排。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教师便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在学生改编课本剧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遵守“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的原则。
        以《骆驼祥子》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表演的思路,比如可以假设祥子、虎妞他们在地府相遇的情境,再通过他们的交流,凸显人物的变化、时代的印痕。比如,一个小组在选择这一情境之后,进行了较为有趣的相声式对话。例如,在对话中,学生丁扮演祥子。他展现的形象有爱、有恨,还有不自觉表现出的淡漠。


当然,这只是学生表演前诉说的想要表达的内容,在实践中,他虽然想要通过“欲言又止”等方式进行演绎,但是由于能力的欠缺,并没有表现好。比如,“祥子”一开始见到“虎妞”时,表现的是震惊、激动,然后再表现出“吊儿郎当”的形象。而在其他学生眼中,“祥子”的表现却没有什么变化。因此,在他们表演之后,教师同样需要引导他们讲解自己表演的内容和目的,该小组成员,通过表演两人的互相讽刺、表达思念情感的过程,表达出了对旧社会的反思。
        在学生进行剧本改编时,由于能力的限制,学生们并不能有效达成自己预期的演绎效果。但是,教师不应对学生进行苛责,而应当对学生进行鼓励,并重点关注学生想要借助课本剧表达的思想。并且,在实际表演中,学生并不能将自己改编以及想要呈现的内容清晰地展现出来,因此,在学生表演之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改编和表演内容进行分析。如此,教师才能够真切地发挥课本剧对教学的辅助效果。
        三、基于语文特长培养,鼓励学生进行特化设计
        学生的语文特长包含较多内容,如对文言文的喜爱与感知、对现代文的喜爱与感知等。在开展课本剧活动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特长或者学生所喜爱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课本剧设计与实践,以便培养学生的特长。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文言、古代白话形式进行表演,或者在表演中为课本剧填加更多语用效果,以便进行特殊的课本剧表演。相较于传统的表演,特化表演更具趣味,也更能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以《水浒传》为例,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小说的古代白话原文进行课本剧演绎,而不是使用普通话进行转述演绎。例如,在学生们准备演绎“火烧山神庙”片段时,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们将各自角色的对话背下来,以便脱稿表演。对于片段中的各种声效,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拟声词进行“口技”模仿。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丙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在文中各个片段,都加入了拟声词。比如,在“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时刻,该学生便想象画面,提出了添加“噗-呲-呲”的声效,以及林冲的冷哼,增强了事件和人物的表现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该学生对旁白进行有情感的朗诵,即带着情感朗诵旁白内容,以此营造表演的良好氛围。比如,在紧张的剧情时刻,教师可以引导该生进行大声、急切地朗诵,并通过急停等方式,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如此,教师便可以锻炼该生的朗诵能力。在课本剧表演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意识。并且,相较于“正经”的表演,在引导学生发挥特长时,课本剧也会变得更加有趣。所以在实践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和创新,引入旁白、音效等内容,增强课本剧表演的丰富程度。除学生自主增填上述内容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辅助,以此增强课本剧表演的质量。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关注细节、特化过程等不同形式的课本剧表演活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若在活动中能够落实分层、差异教学等理念,还可以借助课本剧活动,落实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参考文献
[1]兰礼平.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集美大学,2020.
[2]王春艳.课本剧如何运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1):105-106.
[3]张家群.让名著阅读在活动中闪亮——浅谈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及导读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03):19-20+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