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段课外阅读教学与思维导图的有机结合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2期   作者:刘颖
[导读] 在教育至上、教育兴国的教育环境下,人们对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在社会日益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也顺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特别是新课改以后,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教学方式,可谓是百花争鸣,百家齐放。思维导图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式,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当前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和思维导图的结合阐述了几点有效策略。

刘颖  蕉岭县桂岭学校  广东  梅州  514199
摘要:在教育至上、教育兴国的教育环境下,人们对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在社会日益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也顺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特别是新课改以后,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教学方式,可谓是百花争鸣,百家齐放。思维导图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式,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当前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和思维导图的结合阐述了几点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思维导图;课外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108-01

        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中避免不了的教学之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就得从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始,新课改以后,小学教学工作者在提升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能力方面提出了好多策略,但从目前课堂实践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取得效果的教学方式也有好多,但思维导图教学是效果最为明显的教学方式之一。众所周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但要在课内进行,也要拓展延伸到课外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不同于课本中的阅读,课外阅读往往形式多样,好多文章都不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出现在教材中的,因此,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对于没有图文结合的文章,很难有阅读兴趣,特别是对于一些篇幅过长的文章更是如此。
        一、思维导图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上。新课改以后,要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因此,学生不仅要会学习,更要学会如何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课外阅读内容篇幅过长的情况下,学生没有兴趣阅读全文,对问题的思考也相对比较分散,借助思维导图教学,能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二、低年段课外阅读教学与思维导图的有机结合策略
        1.借助思维导图,提高阅读能力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没有足够的学习意识,特别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旦遇到篇幅内容过长的文章,学生便失去了阅读全文的兴趣,更别提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了,与此同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很难。因此,借助思维导图教学,通过图形、符号的形式帮助学生思考,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课外阅读教学中,我挑选了一篇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文章“我的妈妈”,通过阅读课文,学生了解到了文中作者对自己妈妈的怀念和喜欢,但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却没有文中作者一样的感同身受,因此在课堂中,我在黑板上写出了阅读本篇文章的顺序层次,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借助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来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以避免由于文章过长而让学生失去阅读兴趣,通过感官刺激,学生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这也反应了思维导图教学形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事实表明,这种教学形式效果非常好,适合推广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中去。
        2.应用思维导图,讲解学习技巧
        任何学习形式都不是盲目进行的,每一种教学策略都有其规律,有不一样的学习技巧,同样,思维导图教学也是如此,思维导图教学虽然效果良好,但是教师一旦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注重方式方法,那也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再借助思维导图教学,注重技巧的讲解,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更要如此。
        例如,在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然后让学生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心声厌倦,从而对课外阅读失去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将思维导图教学形式融入到课外阅读中,通过图片、色彩和符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和活跃度,通过感官和视觉刺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凸出思维重点,融入阅读教学
        学生思维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却显得最为重要,因为小学生思考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不够全面,体现在学习中,包括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对文章内容的思考,都没有全面的认识,而教师的正确引导,能促使学生认识阅读的技巧、凸出思维重点、感受语文魅力。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凸出思维重点,明白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理论应用到课堂实践中,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同时,凸出思维终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文章,并对文章产生兴趣。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事先准备了一篇文章“传统节日”,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我国的各种传统节日,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对传统节日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但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学生阅读完课文以后,我在黑板上列举了我国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重阳节等,然后将这些节日按照一年四季排列顺序排列起来,并且用箭头标出了顺序,与此同时,我还借助多媒体演示了有关各种节日的图片,旨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凸出思维重点,从而进行有效阅读。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非常重要,作为小学教学工作者,一定要认识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和重要性,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将优秀的教学形式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促进小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紫燕.思维导图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8(34).
[2]梁巧燕.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