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2期   作者:刘涛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及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刘涛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实验小学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及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171-01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现状
        (一)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现阶段,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进一步发展。但是,通过分析当下情况可以得知,许多学校由于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并且部分教师的年龄较大,无法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理念。这一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制约了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二)传统授课方式的影响
        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转变以往的传统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但是从实际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仍然使用单一、陈旧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阻碍课堂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应用中方向性不强,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目标,使大多数现代化教学模式流于形式。与此同时,部分教师缺乏主次意识,总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宣读,无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重点、难点,再加上一些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教学环境比较差,缺乏相应的实践配置,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严重脱节,无法充分发挥出现代教学模式的真正价值。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生学习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模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学习水平,并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开展生活化教学,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由于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涉及学生性格的养成教育,在授课环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了解人的积极性格、消极性格。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是非对错、善恶的判断能力较差,教师应开展课堂讨论、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对敢于分享的学生进行表扬、肯定。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控制消极、悲伤等情绪,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纠正的好习惯。



        (二)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社会生活观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导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事件,并借助这种教学活动将实际生活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相连接,进而使学生在实际情境的支撑下,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入挖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中的一些事件进行观察,如一些热门话题“摔倒、碰瓷事件”,以帮助学生分析不同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例如,“公交车主动让座”事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观察社会人群的行为,进而将社会事件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使学生从思考及分析中找到处理问题的正确方式。教师通过合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热点事件,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思考及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小学阶段正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最佳时期,而在这一时期,学生本身就需要通过大量的学习来记忆一些法律与道德知识。针对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分析并加以解决,让学生从公民的道德理念出发,找到合适的问题解决方式。
        (三)构建生活化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教学导入,并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程学习中,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使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许多教育专家认为,教育与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唯有二者充分结合,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全新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做守法公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学校附近的一些交通视频,并让学生在观看中寻找信号灯。由于学生对学校附近的道路交通情况非常了解,会集中注意力观看视频。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重点观察道路上的行人、车辆是否都会遵守交通规则,是否都会观察交通信号灯,进而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在视频中,部分学生发现当红灯亮起时,行人和车辆都停在了原地。针对视频中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在马路上,交通信号灯的作用就是为行人和车辆提供方向移动的指令。当人们看到红灯时就会主动停止,看到绿灯时就会行动,这实际上是一种交通规则,需要每个人遵守。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养成了过马路时看红绿灯的习惯,但对交通规则的认知并不深。之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的事故,以使学生意识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其目的便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让学生从单一课堂模式中真正得到解放,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带来的乐趣。
        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生活情况为切入点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引导及实践活动的开展,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玲芳.基于生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20(27):72-73.
[2]李玉强.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刍议[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9):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