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探讨 李刚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2期   作者:李刚
[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人文精神体现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人格素质,对于自身建立自信自立,对他人尊重,遵循社会的规则,提升自我约束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的精神文化培养意义重大,教师对学生培养过程中也是对自身培养的一个过程。

李刚   四川省达州中学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人文精神体现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人格素质,对于自身建立自信自立,对他人尊重,遵循社会的规则,提升自我约束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的精神文化培养意义重大,教师对学生培养过程中也是对自身培养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塑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168-01

        引言:
        学生在初中阶段还处在一个年龄较小的状态,对事态的了解往往都是不够深刻的,在学习初中历史时,其学习的层次仅仅停留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上,对于这些背后存在的人文精神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事件背后隐喻的内涵思考不足,在传教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引导。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含义
        人文精神即是精神文化,对于个人来说首先承认自身的价值,深入地对自己认知,在这样的认知下的自我关怀,对他人的人格的敬重,对他人生命的敬重。在14世纪到16世纪西方发动了一场影响较大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社会金融的迅猛成长,生活水准的提升,以人为本的理念也越发深入人心,人们对从前贵族和平民等级存在的差异也发出了质疑的声音,普通人对以往生活中受到的压制从默不作声到积极对抗,人们对生活中该有的自由和权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1]。
        二、当前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不足之处
        (一)重视不足
        在现阶段的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对人文精神的重视程度往往还处在一个较为地下的状态,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应试教育的阶段,初中历史教师迫于教学中存在的对学生成绩提高和学生升学率的压力,在教学中,往往把重心都关注在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因为学校乃至社会都把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作为关注的首要位置,初中的历史教师一般也都缺乏人文精神素质,长期的教学中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教师把关注点也都集中在了升学率上面,而没有闲暇时间对自身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认识。事实上,历史是一门连续性很通畅的学科,其中涉及的内在文明和人文都有非常高的意义,教师关注点不在这些上面,也就很难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意识。
        (二)教学深度不够
        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往往都止步于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浅层次认识,教师往往没有为学生挖掘其中的精神文化,而初中学生还处在一个年龄较小的时期,很多都无法认识到其中所包含的内涵,教师应该结合真实的历史事件对学生提出人文精神层次的思考。而这些教学的内容是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目标中所缺失的,因此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的,提升自身的精神文化同时也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塑造方法
        (一)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自豪感
        在历史传习中,特别是我国,经常可以讲到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南宋长期处在金的打压中,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此时出现了一个震古烁今的民族英雄,岳飞为了保住民族利益,英勇无畏的对抗着敌人,同时对朝廷的奸佞小人的谗言更是不管不顾,以保住民族为目的,这样的精神影响着每一代人。五四运动的发动是因为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在列强的侵略下风雨飘摇,民族中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开展了示威运动,激发了人民对自己国家保卫的斗志,唤醒了民族的领土利益保护意识,为以后革命奠定了思想道路[2]。历史中有许多品质和人格高尚的人值得学生学习,春秋时期的孔子,战国时期的孟子,明朝立志“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清末参与戊戌变法的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些人拥有坚韧的品质崇高的品质,在传习中对提升学生的品质品格有着正面的作用。学生在就学初中历史的时候,从人类的发源到进步至今,对文明进展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解一些历史学识,从而是学生对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之间的关联有了一个自我的认识。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对中国各个时期的国情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而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对传统的文化心存敬畏,使得学生拥有了民族自豪感。
        (二)培养良好品德,健全学生人格
        人文精神的提出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对科学进步起着推动作用,人们逐渐从以往对神和封建迷信思想中跳脱出来,认识到了务实发展的硬道理,通过科学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同时对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在意识中已经萌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要建立学生的人文认识,首先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传习理念,不能把重心仅仅集中在学生的成绩上面,对于学生的人文教育也要重视起来,激发学生的天赋和精神文化。比如学生都听说过“以德报怨”这个成语,会以为这是儒家对人生的指导,而事实上,孔子的原话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些需要教师正确理性的给学生教学。教师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很关键的地位,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可见教师是初中生就学的指导人员,而初中阶段的孩子年龄都还比较小,自主钻研的主动性都比较差,这就要求教师良好地对学生做出指导。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书本本身的内容只能浅层次的了解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而要对这些进行更深的理解则需要教师的深层次讲解,通过讲解把历史的核心价值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中的人文精神魅力,从而在意识中建立一个良好的思想品质,为以后进入社会讲究原则有着非常关键的用处。
        四、结束语
        初中历史的学习不是简单的事件加以了解,更是现在人们的前车之鉴,学生需要掌握其中的人文精神。本文对人文精神的含义,初中历史传习中学生人文精神塑造意义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塑造的方式做出简单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姜雅莉.文艺复兴的“理性”与启蒙运动的“理性”辨析[J].中学历史教学,2017(6):39.
[2]苏传勇.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中),2013(2):182-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