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编演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例谈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1期   作者:唐郑蓉
[导读] 小学生普遍存在着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问题,而且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体验少。因为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且阅读能力难以获得应有的提高。基于多年从教经验与资料查询,课本剧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对此,本文将立足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重点分析课本剧编演的具体应用。

唐郑蓉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凤仪镇小学校  四川  茂县  623200
【摘要】小学生普遍存在着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问题,而且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体验少。因为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且阅读能力难以获得应有的提高。基于多年从教经验与资料查询,课本剧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对此,本文将立足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重点分析课本剧编演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课本剧;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32-02

        引言:伴随新课改的持续深入,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更具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出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涌现出很多种新型教学方法。有关课本剧,其是属于舞台性、文学性与直观性相结合的集大成者,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强化语言表达与文字理解能力,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尤为关键。
        一、课本剧适时运用
        小学生具有较为活跃的思维,而且表演欲相对较强[1]。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遇到能进行表演的情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完成表演后提出相应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喜欢表演的学生也具备浓厚的学习欲望,自然回答问题也更加积极。由此,在适当时间采取课本剧教学方式,能提高想象力并进行主动学习,出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投入课堂学习。教师通过适时引导,为学生传授科学的思考方法,从而达到“趣中显智”的目的。而在心理学相关理论中指出,良好的情绪一方面可以增强记忆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活跃思维,促进学生心理潜力的发挥。实际上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为锻炼文字理解能力,所以拥有直观性特征的课本剧满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求,可若是不能有效应用则会对教学造成影响。教师在进行课本剧编演时不要“喧宾夺主”,使课本剧最大限度为阅读教学提供服务。
        例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课文理解起来相对简单,若教师通过课本剧辅助学生学习,可能会使用到很多道具,因为小学生好动爱玩,所以很多学生在阅读课中只知道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如何派上用场的,而未能理解将好东西与他人分享的课文主旨。而在《燕子》教学中,文中使用“掠”汉字表达燕子滑翔的动作,而这时运用课本剧让学生将动作演示出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汉字的含义。



        二、课本剧有目的运用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若是盲目单一追求在课堂中呈现课本剧,这样课文的讲解极易成为单纯的课本剧表演。教师应清楚认识到,课本剧仅是开展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辅助手段。但实际上有一些教师将其作为“妙药”,机械化地模仿,未能关注到学生具体阅读要求。本文建议,课本剧应遵循因地、因时及因课制宜的原则,绝对不可以盲目用、不可以滥用。这是因为课本剧编演需服务于课文学习。
        例如在《守株待兔》教学中,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制作人物角色面具,和同学一起挑选较强表达能力的学生担任课文中的不同角色,使其进行示范表演。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边看边学,学生们戴着不同的面具在讲台上尽情地表演,加之教师提供的指导,使得每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基础上掌握课文主要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学生能明白这个寓言故事的实质,不能想着不劳而获,要想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应该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去奋斗。
        三、以课本剧深化阅读
        通过课本剧编演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刻地领会文章意图。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语文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主要是教师的单方向讲授,在课堂中学生才占据着主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参与。若学生缺少表现机会,不仅会影响到学习兴趣,而且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2]。语文教材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抓手,而阅读课文更是锻炼其阅读能力的关键手段,在教材中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教育意义深刻,若是均采取单一老旧的教学方式,则难以提升教学效率。如果能进行课本剧教学,把刻板的文字语言转变为生动的视听觉语言,能实现抽象性变为直观性,在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让班级每名学生参与到课堂。将抽象化为形象,有助于学生更深入、更充分地理解文章内涵。
        以《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为例,作者叙述了急性子的顾客几天内不断改变新衣缝制的要求,希望尽快穿上新衣,慢性子裁缝则是始终不紧不快地应对,满口答应,因为布还在柜子里而且没有裁料,故事情节发展让人捧腹大笑。可因为小学生没有一定的思想深度,通常仅能关注到趣味性及故事性,无法感受课文的主题情感。对此,教师应将其编演成课本剧,通过观看和参演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在观看完课本剧后,教师借此提出问题“通过这个故事大家学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学生进一步讨论而明确答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课本剧,会大幅度提升其学习主动性,积极发言。教师在此时不要进行大量分析,而是让学生独立理解,由此会让阅读教学会变得更加简单。
        结束语:表演课本剧能够是语文课堂变得五光十色,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在课堂上让学生不仅敢说而且敢演,提高学习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林雍.课本剧编演情境下的语文文本解读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5):27-28.
[2]张建军.语文阅读教学中编演课本剧的几点思考[J].决策探索(下),2018(0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