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1期   作者:苏和
[导读] 笔者自从教26年以来,一直面对回族、白族、傈僳族、纳西族、苗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教学生活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有了的一些积累和认识。本文旨在探讨当地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数学时理解和表达方面的困惑,通过实地家访、收集资料、校本教研等方式采集数据和信息。并结合当地实际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特点,暂拟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五

苏和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黄山中心校长水完小  云南  丽江  674100
【摘要】笔者自从教26年以来,一直面对回族、白族、傈僳族、纳西族、苗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教学生活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有了的一些积累和认识。本文旨在探讨当地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数学时理解和表达方面的困惑,通过实地家访、收集资料、校本教研等方式采集数据和信息。并结合当地实际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特点,暂拟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五种方法,力求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师生共同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理解、表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51-01

        一些学生存在的审题能力差、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现象。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思维是智力水平的核心,语言则是思维发展的外壳。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习惯。针对孩子们的语言习惯,并善于在沉静中思考问题、以及南溪孩子吃苦耐劳的优点,为他们制定了五个方面的训练:
        一、训练学生说题意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弄清了题意,才可能解好题。然而学生们往往因为语言障碍或认识水平、阅读能力的差异,审题这一步经常出现审题不全面,或不能完全理解题意,造成解题过程顾此失彼、丢三落四。这一点在基础较差的纳西学生中尤为普遍,在应用题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说题意”尤显重要。“说题意”,就是在学生初读题目之后,让学生用普通话把自己对题目的理解说出来。
         “说题意”的训练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循序渐进。“说题意”应坚持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集体参与到个别提问。
        (二)适时鼓励并引导。刚开始的训练,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会怯场,甚至羞于开口而出现尴尬场面或“冷场”。教师应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备不测。同时向学生们声明:“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鼓励学生大胆亮出自己的观点。在出现此类现象时给予适时得当的鼓励,加以引导,与学生共同完成“说题意”的训练。
        二、训练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在弄清题意后,就要分析数量关系和思考解题的方法。
        例如:一个服装公司原来做一套运动服用布料3.8米,在技术革新后,每套运动服节省布料0.2米。原来做1800套运动服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学生读题,“说题意”后,审题并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1. 现在可以做的运动服套数?先求出一共可以节省出多少米布,节省出的布可做多少套
        2.通过比较上述解题思路,进一步让学生畅言两种思路的优劣。让他们在争论中将问题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此处,教师应注意不可轻易地否定他们的观点,应该尽可能的给予肯定。须知,在学生的争论中,教师不能低估了他们的判断力,所谓“清者自清”,更应该重视争论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三、叙述演示、操作和推导过程
        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当教师利用直观教具进行实验演示、操作完成之后,或在典型实例的推导过程完成之后,总会进行必要的小结,以达到强化教学要点,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此时,若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一环节,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运用得当,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如教学《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这一节时,在教师演示完成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后,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复述这一过程。在学生演示或复述的过程中,教师须抓住圆锥体与圆柱体等底等高、体积比为1/3等要点进行适当点拨,而不能一味呵责,以免吹毛求疵,欲速则不达。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完全给学生创造三一个相对宽松的表达空间。
        诸如此类演示:取一只圆柱体量筒和一只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形空杯,用圆锥体空杯向圆柱体量筒内倒水,连续到三次,才能把量筒倒满。进而说明:圆锥体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
        在孩子们的具体叙述过程中,当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纰漏抑或是错误,身为人师的我们当然不能因为这点瑕疵,就以权威的面孔对如此充满生命力的表达横加指责,所谓瑕不掩瑜,不能因此而抹杀了他们想象力和探究的积极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展开叙述解题过程的表达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理解、分析、推理、概括等抽象思维能力。
        四、在练习中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解题理由
        练习是学生创造性的劳动,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熟练的解题技巧,并在生产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练习中,让学生有根有据、合乎逻辑地说出解题理由,有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语言表达中得到提高。如:
        判断对错:3和9是一对互质数。
        引导学生思考并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3和9,除了公因数1外,还有3。所以,3和9并不是一对互质数。
        五、课堂总结时,简明扼要地系统归纳
        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
        一节课结束前的3至5分钟,抓住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归纳,使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这样,在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逻辑思维的方法,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
        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中,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也有利于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正确应用创造更为广阔的时空场所,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均衡发展。这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刘京莉著:《数学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胡永建主编:《现代数学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杨杰宏著:《溪村社会——一个纳西村落的记忆、文化与生活》,远方出版社,2005.10第一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