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朗读训练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钟远萍
[导读]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所以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是一个比较简单、有效的操作方法。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教学还可以增强语文的艺术性,使无声的文本变得有声有色,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的指导呢?

钟远萍   广东省河源市南岭镇王告小学  广东  河源  517400
【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所以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是一个比较简单、有效的操作方法。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教学还可以增强语文的艺术性,使无声的文本变得有声有色,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的指导呢?
【关键词】朗读技巧;有感情朗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058-01

        有感情朗读,需要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进而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朗读,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话题。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学会带领学生享受朗读的魅力。因为朗读教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试着将“朗读”二字深埋心间。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会读、乐读、有感情地读。教师也要灵活运用高效的朗读技巧,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朗读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朗读可以使学生学会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时,可以从抑扬顿挫的读法中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心境,进而产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牢牢地记住所讲的内容。这样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无疑是一举两得。因此,要对不同朗读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朗读目标,由简入难,逐步提升学生的朗读的水平。
        (二)朗读能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本,积累更多的语言。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会以多种形式地朗读来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并且将自身的情感带入到文本,这样才能进行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朗读能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带来的美。不同的课文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环境来让学生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也能更加深刻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与作者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鸣。为了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借助视频材料,教师范读,朗读技巧的指导来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感情基调,并能绘声绘色地朗读。
        二、如何进行朗读训练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一个好的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就朗读教学而言,良好的习惯首先应是学生敢于朗读,能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地朗读。其次应是在与文本对话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与思结合,读与疑结合起来,把读引向深入。
        (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朗读失去了兴趣,朗读课文只是在念字,平淡无味。若学生激发了朗读兴趣,激发了内心的情感,那么朗读起来肯定就字正腔圆,深情款款,学生就能享受阅读的无限乐趣。


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设置情境,有设置悬念,有开展竞赛,有激励表扬,有利用多媒体课件或音乐,我们应当追求让学生把朗读课文看作一种享受的阅读教学境界。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运用朗读技巧,把感情表达出来,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为头疼的事,怎样引导学生读出感情,也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朗读技巧,不外乎停顿、轻重音、语调、语速。我发现有些老师单纯地教朗读技巧,花大量时间去讲技巧,结果教学效果并没有很理想。我想朗读的技巧需要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积累语感,不必要脱离语言环境,刻意教给学生这些技巧。刘国正先生在《我的语文工具观》中指出:“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依靠语言的实践,对于理论知识的信赖是较少的。”
        例如,我在讲授《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时,教学“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的朗读时,先让学生理解这句话中两个“死”的不同含义,然后让学生练习把这种惋惜敬仰之情和仇恨之情融在这两句话中朗读。结果指名朗读时,学生能把自身理解的思想感情放在句子中,能较快地理解课文内容,读得也较有感情。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刻意指导技巧会比理解文本再朗读,效果会更好。
        (四)加强教师的朗读示范。
        因为学生模仿能力强,所以朗读示范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范读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使学生“披情以入文”。范读一般可以在初读导入时,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可以在学生反复朗读后,给学生以示范引导,给学生创设一种朗读境界,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
        (五)要尊重学生个性化朗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感悟、体验也不尽相同,因而感情朗读,呈现的效果也不一样。读一段文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带这种感情朗读,也可以带那种感情朗读。由于理解上的角度不同,自然学生读出的味儿就不同,老师要尊重学生有个性理解的个性朗读。
        (六)恰当合适的朗读形式。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轻声读、个体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范读、带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都有各自的功能及运用范围,选择什么样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可以进行范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可以进行齐读;当课文中的对话较多,有个性时,可进行分角色朗读......
        (七)朗读期待与评价相结合
        有人曾说过教学是期待的艺术,是说老师在耐心的等待,热切的期待中,学生全体得到全面地发展。就朗读教学而言,老师在指明朗读的目标,给足学生朗读训练的时间,由于有期待,学生就有不辜负老师希望的热情,学生在训练时就有意朝着目标努力奋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如能充分运用朗读这一方法,就会把学生带入作者营造的优美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学习、想象、思考、乃至创造,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朗读这个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学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一如既往的将这种传统而又有效的教学方法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1996年第7期《课程.教材.教法》刘国正《我的语文工具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